研究发现:这个年龄段的人,可能是当今社会“过得最惨”的!

2025-04-06 国际科学 国际科学

研究表明幸福感随年龄变化的 U 型曲线改变,年轻人心理健康恶化,绝望感上升,女性更明显,与社会压力相关,需重视并改善。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在如今的社会中,退休的老年人们总是生机勃勃,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却总是显得死气沉沉。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幸福感呈现出一个U型曲线:青年时期高涨,中年时下降,晚年再度上升。

然而,最近的研究却挑战了这一传统观点,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幸福感的下降似乎已成为常态。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年轻人,尤其是25岁以下的群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和不满情绪,这种现象与以往的“中年危机”形成鲜明对比。

研究分析了大量数据,包括2009年至2021年UK家庭纵向调查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的相关数据,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今的年轻人正经历着与中年人相似的心理困扰,幸福感的指数显著下滑。

尤其是在性别方面,女性的绝望感上升更为明显,显示出这一群体在心理健康问题上的脆弱性。

通过分析2009年至2022年间459,151名美国受访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现,绝望的发生率几乎翻了一番,从1993年的3.7%升至2023年的7%

年轻人(特别是1824岁)在这段时间内的绝望情绪增长迅速,甚至超过了中年和老年人群体。

男性的绝望比例从3%增加到7.3%,女性则从5.6%增至10.6%

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化,也揭示了年轻人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无助感。

年轻人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与现代社会的特征息息相关。

尽管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信息技术也带来了便利,但许多年轻人却在选择与方向上感到迷茫。

离开校园后,他们常常面临经济独立的压力、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与同龄人比较带来的焦虑感。

这个阶段本应是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时期,却因种种压力而变得无趣而烦躁,导致幸福感的下降。

研究还指出,年轻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为严峻,报告良好心理状态的比例在1530岁之间急剧下降,从2003年的76%锐减到2019年的54%

这一数据警示我们,年轻一代正在经历一场“青年危机”,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仅要反思社会环境对年轻人的影响,更需采取积极措施来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

无论是通过教育、政策支持还是社会关怀,帮助年轻人找到生活的意义、培养应对压力的能力,都是当务之急。

只有这样,年轻人才能活得快乐,活得有劲,才更有动力去创造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https://www.nber.org/papers/w32337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9419, encodeId=186a2259419c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f3f511192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理健康#</a> <a href='/topic/show?id=0f9749055d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幸福感#</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9055, encryptionId=0f9749055d7, topicName=幸福感), TopicDto(id=51119, encryptionId=7f3f5111924, topicName=心理健康)],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Apr 07 10:29:46 CST 2025, time=2025-04-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JAMA子刊:户外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2周的户外教学未降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症状,但干预可能对基线症状水平较高的学生有益处。

JAMA子刊: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状是否与成年早期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障碍有关?

青春期的抑郁症状对成年早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具有较大影响。

研究发现:读博对人心理健康的伤害,比父母意外去世还要大!

通过事件研究方法揭示了博士学业开始与精神类药物处方变化之间的显著关系,表明博士生在学业期间面临着严重的心理健康危机。

IJNS:促进护士心理弹性项目可改善心理健康护士的自我效能

尽管面临巨大的环境挑战,促进护士心理弹性项目能够提高护士应对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效率,改善护士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研究结果支持该项目作为其他环境下支持护士的成功的干预措施。

BMC Medicine:减少智能手机屏幕使用时间可改善心理健康

减少智能手机屏幕使用时间3周对抑郁症状、压力、睡眠质量和幸福感产生了小到中等大小的影响,提示每日智能手机屏幕使用时间与心理健康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而不仅仅是相关性。

Molecular Psychiatry:儿童受害的遗传与环境影响:一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遗传因素对儿童受害的影响占40%,环境因素的影响占60%。自我报告的儿童受害经历主要受到遗传和非共享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他人报告则更多依赖共享环境因素。这些结果为儿童受害的预防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

解锁心理密码 | 情绪、成瘾、性格等公式一网打尽!

为了让大家更便捷地进行心理评估,我们精心整理了一系列心理测量公式,包括情绪抑制量表、大学生短视频成瘾量表、卑尔根社交媒体成瘾量表、内卷感知测量问卷和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等。点击立即使用别错过!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

BMJ Mental Health:大规模实施SPARX计划未能显著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原因探讨

SPARX数字认知行为预防计划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12个月后的抑郁症状变化上没有显著差异。干预的参与度较低,仅有22%的学生完成了所有模块,且许多学校未能提供足够的课堂时间。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平等、公平,还是加剧不平等——16万名英国患者社会处方推荐模式及预测因素研究

心理健康为社会处方最常见的推荐原因,非医疗推荐途径表现出更高的公平性,尤其针对弱势群体;然而,最终获得干预的比例较低,显示社区资源短缺限制了社会处方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