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JAMA:辛伐他汀和利福昔明在失代偿性肝硬化中的作用

2025-04-04 网络 网络

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添加辛伐他汀和利福昔明并不能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结局。

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肝病状态,其特征是肝功能显著减退并伴随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例如腹水、肝性脑病、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急性肾损伤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显著增加了死亡风险。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预防或延缓这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和抗生素(如利福昔明)在既往研究中显示出对肝硬化患者的潜在益处。辛伐他汀通过改善内皮功能、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能减轻肝硬化的进展,而利福昔明则被认为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减少感染和炎症反应。本研究由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医院的Pere Ginès教授及其团队于2025年3月发表于《JAMA》期刊(IF:63.5),旨在评估辛伐他汀联合利福昔明是否能够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结局。

 

这项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随机临床试验,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欧洲14家医院进行,随访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研究共纳入237名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B级(n=194)和C级(n=43)。参与者被随机分配至治疗组(辛伐他汀+利福昔明)或安慰剂组,两组均接受标准治疗。治疗组每天口服辛伐他汀20 mg和利福昔明1200 mg,持续12个月;安慰剂组服用外观相同的安慰剂。分层因素包括Child-Pugh分级(B级或C级)。研究的主要终点是与器官衰竭相关的严重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率,且符合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的诊断标准。次要终点包括肝移植或死亡事件,以及肝硬化并发症(如腹水、肝性脑病、静脉曲张出血、急性肾损伤和感染)的复合终点。

图1 研究参与者的流动情况

 

在237名随机化患者中,72%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7岁。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在基线特征上均衡,无显著差异。研究的主要终点分析显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在ACLF的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7.9% vs 14.2%,HR=1.23,95% CI:0.65-2.34,P=0.52)。次要终点分析表明,两组在肝移植或死亡事件的发生率上也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8.8% vs 24.2%,HR=0.75,95% CI:0.43-1.32,P=0.32)。此外,肝硬化并发症的复合终点发生率在两组间同样无显著差异(分别为42.7% vs 45.8%,HR=0.93,95% CI:0.63-1.36,P=0.70)。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分别为426例 vs 419例,P=0.59)。然而,治疗组中有3名患者(2.6%)发生了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提示辛伐他汀可能增加了肌肉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

图2 各研究组ACLF的累计发病率

 

图3 不良事件

这项研究表明,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添加辛伐他汀和利福昔明并不能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结局。无论是从ACLF的发生率、肝移植或死亡事件的风险,还是肝硬化并发症的复合终点来看,两组之间均未观察到显著差异。此外,尽管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但治疗组中出现了横纹肌溶解病例,提示辛伐他汀使用的潜在风险。

原文出处:

Pose E, Jiménez C, Zaccherini G, Campion D, Piano S, Uschner FE, de Wit K, Roux O, Gananandan K, Laleman W, Solé C, Alonso S, Cuyàs B, Ariza X, Juanola A, Ma AT, Napoleone L, Gratacós-Ginès J, Tonon M, Pompili E, Sánchez-Delgado J, Allegretti AS, Morales-Ruiz M, Carol M, Pérez-Guasch M, Fabrellas N, Pich J, Martell C, Joyera M, Domenech G, Ríos J, Torres F, Serra-Burriel M, Hernáez R, Solà E, Graupera I, Watson H, Soriano G, Bañares R, Mookerjee RP, Francoz C, Beuers U, Trebicka J, Angeli P, Alessandria C, Caraceni P, Vargas VM, Abraldes JG, Kamath PS, Ginès P; LIVERHOPE Consortium. Simvastatin and Rifaximin in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25 Mar 11;333(10):864-874. doi: 10.1001/jama.2024.27441. PMID: 39908052; PMCID: PMC11800124.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9110, encodeId=80c022591105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c1b323262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利福昔明#</a> <a href='/topic/show?id=f2fd938442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辛伐他汀#</a> <a href='/topic/show?id=8ea7442624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失代偿肝硬化#</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2326, encryptionId=ac1b323262a, topicName=利福昔明), TopicDto(id=44262, encryptionId=8ea74426249, topicName=失代偿肝硬化), TopicDto(id=93844, encryptionId=f2fd938442c, topicName=辛伐他汀)],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Apr 04 14:35:45 CST 2025, time=2025-04-04,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Hepatology:利福昔明或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无影响!

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特征为全身和内脏血流动力学紊乱。来自肠道的细菌易位被认为是该过程的关键驱动因子。

Aliment Pharmacol Ther:利福昔明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安全有效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诊断不足,发病率未知。2017年3月,发表在《Aliment Pharmacol Ther》的一项由意大利科学家进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表明,利福昔明治疗SIBO安全且有效。

Gastroenterology:利福昔明能否阻止NSAID相关的肠道病变进展?

肠道菌群可促成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使用相关的肠病,但是此相关性还没有人类研究。2017年4月,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一项安慰剂对照研究,旨在确定缓释抗生素制剂(利福昔明肠道缓释(EIR))是否可阻止每天服用NSAID的患者肠道病变的进展。

Aliment Pharm Ther:利福昔明能否预防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2017年12月,发表于《Aliment Pharmacol Ther》上的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考察了利福昔明预防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效果。

Lancet Gastroen Hepatol:辛伐他汀联合利福昔明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安全性研究

推荐使用辛伐他汀20 mg/d+利福昔明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J HEPATOLOGY:利福昔明可以减少肝硬化和肝性脑病患者的肠道源性炎症和粘蛋白降解程度

肝硬化晚期会带来很多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 (HE)、静脉曲张出血、腹水等,这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出现。

J Gastroen Hepatol:非活跃期肠贝氏病患者胃肠不适因素及治疗方法

研究认为,超过1/3的非活跃期肠贝氏病患者胃肠道不适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相关,而利福昔明可显著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AJG:乳果糖和利福昔明对肝性脑病患者报告结局的影响

接受乳果糖或利福昔明治疗的HE患者报告了重要PROs的改善。这些结果可能有助于医患沟通,并有助于管理患者对HE疗法潜在益处的期望。

GUT:利福昔明用于预防一线艰难梭菌感染治疗后复发

研究认为,一线艰难梭菌感染治疗后接受利福昔明维持治疗可降低患者二次复发风险

Gastroenterology: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物中的抗生素耐药基因

肝硬化与肠道菌群相关,肠道菌群的变化导致肝性脑病和感染,尤其是对抗生素耐药的微生物。然而,肠道微生物ARG对临床的影响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