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LUNGCA研究更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教授团队联合臻和等多家单位揭示:动态ctDNA指导NSCLC患者术后全程精准管理

2025-04-08 测序中国 测序中国

本研究证实了ctDNA检测在NSCLC患者手术后复发监测、辅助治疗决策、疗效评估及复发后生存预测中的重要临床价值。

肺癌是全球及我国病死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18.7%[1]。手术切除是局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但仍有很多患者在手术后5年内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近年来,已有一些研究报道,基于循环肿瘤DNA(ctDNA)测序可应用于分子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可辅助识别肺癌术后复发高风险的患者并提前影像学发现肿瘤复发。但MRD检测的最佳ctDNA监测期和影响MRD检测因素尚未阐明,肺癌患者术后ctDNA检测是否有助于辅助治疗方案的决策,以及辅助治疗前后的ctDNA变化是否与治疗效果相关还需要更多研究,ctDNA检测在疾病复发后的预后价值有待明确。需要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数据来证实。

2021年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发表了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伦旭教授团队联合四川省人民医院成都上锦南府医院臻和科技合作的研究成果“Perioperative ctDNA-based 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 Detection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 (LUNGCA-1)”[2]LUNGCA研究是刘伦旭教授团队牵头发起的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肺癌预后分子标志物的研究,LUNGCA-1为该研究围术期部分,揭示了围术期ctDNA能有效预测NSCLC患者术后复发,识别高复发患者,可作为NSCLC患者术后早期检测MRD的可靠指标。

继2021年Clin Cancer Res之后,2025年3月,专注于肿瘤学研究的权威期刊 JNCI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发表了LUNGCA研究全程的成果 “Dynamic ctDNA Informs Whole-course Postoperative Precise Management of NSCLC(LUNGCA Study)”[3]。下面本文将对研究成果做介绍,以飨读者。

研究亮点

LUNGCA队列是目前国际最大的前瞻性、多中心肺癌手术MRD监测队列;本研究ctDNA动态分析纳入233名NSCLC患者术后3年内2336份动态血浆样本,随访时间长,中位随访时间达51.4个月,采样规律,每位患者平均采集动态血浆样本超过10次。

提出从MRD的角度应将辅助治疗视为根治性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术后MRD状态可早期预测复发风险并为辅助治疗决策提供参考,而综合治疗后(根治性手术+必要辅助治疗)MRD状态因纳入了辅助治疗的影响,可以判断患者最终是否复发并及时评价辅助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优势:TKI治疗显著改善靶向突变阳性患者的RFS,且ctDNA清除效能优于化疗。

预后预测:复发后ctDNA阴性提示更优生存结局,为二次治疗提供参考。

全程管理策略:动态ctDNA监测数据的综合解析,可为NSCLC患者术后全程精准管理各重要节点(复发监测、辅助治疗决策、辅助治疗疗效评价、复发后生存预测)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LUNGCA为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对接受根治性手术的I-III期NSCLC患者进行动态ctDNA监测。本次分析纳入LUNGCA队列中的233名患者,ctDNA分析覆盖术前血浆样本、术后3天及1个月样本,之后每3-6个月随访一次,持续至术后3年,共2336份动态血浆样本(图1)。
NGS检测使用臻和MinerVA MRD®技术平台(769基因,tumor-informed MRD)。

图1. 研究设计流程图


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团队首先比较了术后MRD状态与综合治疗(根治性手术+必要辅助治疗)后MRD状态在预测疾病复发方面的效能是否存在差异。术后MRD阳性的30位患者,27位在术后三年内复发,PPV为90.0%;203位MRD阴性的患者中有183位未复发,NPV为90.1%;术后MRD阳性患者RFS显著较差 (HR = 18.7, 95% CI = 10.4-33.4, P <0 .001)。综合治疗(根治性手术+必要辅助治疗)后MRD阳性的27位患者术后3年内全部复发,PPV达100%;综合治疗后MRD阴性的206位患者中有186位一直未复发,NPV为90.3%;综合治疗后MRD阳性患者RFS显著更差 (HR = 30.5, 95% CI = 16.1-58.0, P <0 .001)(图2)。 以上结果说明术后MRD预测复发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综合治疗MRD纳入辅助治疗影响,判断患者最终是否复发  

图2. 术后和综合治疗后MRD监测疾病复发的效能

为了明确ctDNA检测是否有助于辅助治疗方案的决策,研究团队根据患者原发肿瘤组织是否携带可靶向突变,评估了不同基因型亚组中辅助治疗前ctDNA状态与不同治疗方案下疗效的相关性。在67例无可靶向突变的患者中,辅助化疗(ACT)未能显著延长辅助治疗前ctDNA阳性人群的无复发生存期(RFS)(中位RFS:17.7个月 vs 12.1个月;HR=0.2,P=0.093)。无论是否接受ACT,辅助治疗前ctDNA阴性患者的RFS也相似(HR=0.9P=0.933。在166例原发肿瘤组织携带可靶向突变的患者中,14例为辅助治疗前ctDNA阳性,其中4例接受TKI治疗,5例接受ACT,5例未接受辅助治疗。TKI治疗组仅有1例(25%)复发,而其他两组复发率均为100%。与未治疗组相比,TKI治疗显著改善RFS(HR=0.01,P=0.005),但ACT未能改善该亚组患者的RFS(HR=0.6,P=0.491)(图3)。这些结果表明辅助治疗前ctDNA状态与肿瘤突变联合分析可预测不同辅助治疗方案的疗效。 

图3. ctDNA分析指导辅助治疗选择及评估疗效

研究团队进一步评估了ctDNA状态的动态变化能否用于及时评估辅助治疗反应。结果显示,辅助治疗前后ctDNA状态变化可分为四种模式:持续阴性、阴性转阳性、阳性转阴性和持续阳性。持续阴性或阳性转阴性模式患者的RFS结果良好且相近(两组均未达到中位RFS,P=0.419);而持续阳性或阴性转阳性模式患者的RFS显著差于持续阴性组(P<0.001);并且辅助TKI治疗在清除ctDNA和降低复发风险方面优于辅助化疗(图3)。这些结果表明,ctDNA清除反应辅助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围辅助治疗期ctDNA监测可及时反应辅助治疗反应。

本研究中有34例复发患者采集了复发后血浆样本,其中18例复发后ctDNA呈阴性,16例呈阳性。复发后ctDNA阴性与复发后总生存期(OS)较好显著相关(HR=0.4,95% CI=0.1~0.9,P=0.029)。复发后ctDNA阴性患者的中位OS为40.9个月,而阳性患者为19.4个月。在复发后ctDNA阴性患者中,大多数为脑转移或局部复发(83.3%,15/18),而复发后ctDNA阳性患者多为骨转移或多器官复发(75.0%,12/16),这些转移器官的差异可能解释了为何复发后ctDNA阴性患者在疾病复发后仍能获得较好的生存期(图4)。综上,复发后ctDNA状态可预测复发患者的治疗结局。

图4. 复发后ctDNA状态的临床意义

结论:本研究证实了ctDNA检测在NSCLC患者手术后复发监测、辅助治疗决策、疗效评估及复发后生存预测中的重要临床价值。未来需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验证ctDNA指导肺癌患者全程管理策略能否真正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参考文献:

1. Bray F, Laversanne M, Sung H,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4;74(3):229-263. doi:10.3322/caac.21834.

2. Xia L, Mei J, Kang R, et al. Perioperative ctDNA-Based 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 Detection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 (LUNGCA-1). Clin Cancer Res. 2022;28(15):3308-3317. doi:10.1158/1078-0432.CCR-21-3044.

3. Xia L, Pu Q, Kang R, et al. Dynamic ctDNA informs whole-course postoperative precise management of NSCLC (LUNGCA study), JNCI: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25;, djaf061, https://doi.org/10.1093/jnci/djaf061.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9498, encodeId=9aed22594984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84b822044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肺癌#</a> <a href='/topic/show?id=35a050454a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循环肿瘤DNA#</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0454, encryptionId=35a050454a5, topicName=循环肿瘤DNA), TopicDto(id=82204, encryptionId=384b8220449, topicName=肺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Apr 07 19:05:33 CST 2025, time=2025-04-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罕见病例:这个磨玻璃肺癌位置会变!它到底在哪个段?轻易下刀可能会漏切!

本文分享 63 岁男性肺结节病例,其 2 个月内两次 CT 显示病灶位置似有变化,作者分析影像后认为可能因呼吸影响,手术大概率需切右肺下叶,借此提醒关注交界部位病灶位置判断。

罕见病例:青少年检查发现磨玻璃结节手术请暂缓,熬一熬或许有惊喜!

作者原以为持续存在、边界清的磨玻璃结节多为恶性,15 岁患者却打破这一认知。患者 13 岁发现肺部结节,2024 年 7 月复查显示病灶吸收好转,引发对结节性质、治疗策略等方面反思。

经验积累:这个病例吓了我一大跳!我漏掉了已经伴胸膜转移的晚期肺癌?

医生门诊遇到肺结节复诊患者,靶扫描影像初判为肺癌伴胸膜转移,回想前次未让其住院顿感惊慌。查阅病历发现之前已全面评估,后对比既往影像,发现病灶稳定,排除肺癌。借此病例分享门诊诊疗感悟。

病例分享:《叶建明说结节》经验|实性小结节抓牢两点可定良恶性!

本文分享一肺部实性结节病例,退休领导哥哥肺结节增大难定性,经靶扫描判断为肺癌建议手术。病理为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该病例为实性结节诊断提供多方面启示。

重磅发现!国内顶尖医疗机构证实传统中药配方有效阻断肺癌转移!

研究论文评估了肠道微生物群在SSG干预肺癌转移中的作用。

问诊分析:7年了!当时并不像恶性的肺结节,现在却基本上就是肺癌!

患者自2018-2024年多次肺部CT检查发现肺结节,结节影像特征逐渐变化,从类似慢性炎症到具有典型恶性特征,考虑肿瘤范畴,建议单孔胸腔镜下局部楔形切除,强调肺结节诊断需谨慎及随访的必要性。

【更强免疫,更长生存】|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化疗方案一线治疗肺癌再谱新篇章

本期,我们诚挚地邀请了南平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邹立教授分享一例诊断为右肺上叶浸润性腺癌,根治术后复发(伴肺内转移)患者的治疗经过。随后,将由福建医大附属南平第一医院肿瘤内科主任陈声池教授进行病

问诊分析:早期肺癌术后6年,PET提示局部复发又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考虑,怎么办?

55 岁女性,2018 年因肺部浸润性腺癌行楔形切除,6 年后原手术区旁再现病灶且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可能。分析病情,探讨治疗决策,提出先对右上病灶 SBRT 验证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思路。

问诊分析:这个肺癌切肺叶无比合规,但如果我来沟通决定,那不这样切!

通过 59 岁女性右肺上叶微浸润腺癌切除病例,探讨肺癌手术指南应用。虽切肺叶符合指南,但病灶特点或可楔形切除,反思指南对亚肺叶切除的尺寸限制,应更灵活应用。

European Radiology:CT图像中胸廓器官分割的通用性、鲁棒性和校正偏差

近年来,传统计算机视觉技术,包括基于图谱的方法以及统计形状建模等,已被用于协助进行二维和三维医学图像分割,并实现放射治疗(RT)治疗计划的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