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ardiovasc Res:复旦大学张炜佳团队揭示Notch亚型胸主动脉瘤的致病机制和干预靶点

2025-01-21 论道心血管 论道心血管 发表于威斯康星

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是Notch亚型胸主动脉瘤的致病机制,并证实了线粒体融合蛋白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是关键靶点。此研究解答了长达20年的学术争论,为该亚型的临床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2005年,Nature期刊首次报道了NOTCH1突变与心脏主动脉瓣膜发育畸形和胸主动脉瘤的关联(PMID: 16025100),其突变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发生率较高。此后,Notch配体JAG1等风险基因相继被发现。然而,近20年,Notch信号通路基因异常导致胸主动脉瘤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存在机械力假说与基因调控假说的争议。机械力假说认为瓣膜发育畸形造成的长期血流动力改变是主要致病因素;而基因调控假说则强调Notch信号异常是独立致病因素。发病机制上的分歧导致临床诊治方案存在疑问。

2025年1月14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张炜佳团队在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上发表题为Correcting mitochondrial loss mitigates NOTCH1-related aortopathy in mice的研究论文,同期刊出Research Briefing对文章进行介绍。该研究揭示了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调是Notch亚型胸主动脉瘤的致病机制,并证实了线粒体融合蛋白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是关键靶点。此研究解答了长达20年的学术争论,为该亚型的临床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前期的体外模型(器官芯片)实验结果的基础上(Elife. 2021:10:e69310. doi: 10.7554/eLife.69310),研究人员进一步构建了Notch1和Notch转录靶基因Mfn1/2等平滑肌条件性敲除小鼠,并通过观察其自然病史发现:Mfn1/2敲除小鼠的表型较Notch1敲除小鼠更加严重,包括更高的夹层发生率和破裂死亡率。研究团队还在疾病进展的不同时间点,使用AAV和小分子药物进行拯救实验,验证了Mfn1/2是有效靶点。研究揭示了Notch亚型的发病机制和干预靶点:NOTCH1突变通过减弱Notch信号介导的线粒体功能基因转录,进而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质量控制功能的失调,且线粒体融合蛋白Mitofusin是潜在的药物开发靶点。

总体而言,器官芯片模型和小鼠模型的系列研究成果表明:尽管血流动力学会加剧病变,但是Notch亚型胸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并不依赖于血流动力学因素,Notch信号基因调控异常是独立的致病因素。这为Notch突变亚型的基因调控致病假说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这一基础研究发现与近年来临床报道相符。例如,临床案例报道部分携带NOTCH1功能丧失(LOF)突变的患者虽然未表现出主动脉瓣膜畸形,但仍发生了进展性的胸主动脉瘤;高达33%的主动脉瓣膜畸形新生儿出生时已表现出主动脉扩张表型,但在这一阶段尚未经历长期的异常机械力因素(PMID 33560321)。综上,Notch亚型胸主动脉瘤病理生理学的新发现及相关临床证据,为未来更精准的临床风险管理和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Notch信号通路异常的致病机制:Notch信号调控MFN1、MFN2、TFAM等参与线粒体质量控制的基因表达,其异常是导致胸主动脉瘤的关键因素和潜在靶点

由于实验组较多,为了减少小鼠的牺牲,研究者在部分组别(如Control和造模组以及对比实验组)中使用了同样的小鼠样本来源的超声、组织和统计图片,展示在不同的Extended Data Fig和正文Fig中。在文中进行了标注,例如下图图注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实践了将微生理系统模型(即器官芯片)作为预实验工具,以指导基因工程动物实验方案的组合研究策略。这一层次互补的整合研究策略打破了单一使用基因工程小鼠的传统研究模式。在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杂志的Behind the Paper栏目中,研究者介绍了这一有趣的实验策略和初衷:心血管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观察周期通常较长。在本项研究中,小鼠模型的构建与繁育、随后的表型观察以及挽救实验,耗时超过三年。这一漫长的时间线意味着,尽管研究人员可能有许多创新性但具有推测性、甚至冒险或“疯狂”的科学假设,但他们往往因为不可预知的风险而不愿意启动全新实验。此前,我们实验室已开发了血管器官芯片模型。这种快速周转的微生理学模型利用了来自手术和小鼠样本的原代细胞和组织,同时结合了机械力生理条件,可以在较短周期便捷地完成科学假设的验证……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张炜佳研究员为本文通讯作者。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唐毓祎博士,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博士毕业生张晶晶、硕士生方艺瑄和中山医院心外科朱铠副主任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公共技术平台工作人员晏国全、张磊、沈枫林等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4161-024-00603-z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9047, encodeId=400b224904e1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219286249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先天性心脏病#</a> <a href='/topic/show?id=7b9b840867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胸主动脉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8624, encryptionId=12192862494, topicName=先天性心脏病), TopicDto(id=84086, encryptionId=7b9b8408670, topicName=胸主动脉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Jan 21 15:04:01 CST 2025, time=2025-01-21, status=1, ipAttribution=威斯康星)]

相关资讯

JAMA 子刊:母体血清叶酸水平与后代先天性心脏病风险的关系

母体血清叶酸水平与后代CHD风险之间的U型关联,即叶酸水平过低或过高均可能增加CHD风险。

Eur J Pediatr: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导管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及其潜在危险因素

心脏导管术后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为12%,且大多数病例为暂时性。

功能性单心房单心室患者的麻醉一例

14 岁先天性右心发育障碍患儿因脑脓肿需全麻开颅手术,麻醉科制定方案并精细管理,手术成功后顺利苏醒。

Eur Heart J:基于心电图的深度学习预测儿童和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死亡率

这个初步经过验证的模型有望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CHD患者进行低成本的风险分层,这可能会为成像/干预的时机提供信息,并促进改善获得护理的机会。

J Clin Invest 复旦大学王红艳/上海交通大学沈键锋教授团队合作揭示microRNA调控心脏内皮细胞发育新机制

该研究揭示了心脏内皮细胞专一性高表达的miR-187在诱导先天性心脏病发生中的关键调控作用。

赵健元/陶辉/桂永浩/王凤合作《自然·通讯》:揭示NOTCH1线粒体定位在心脏发育中的关键作用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机制复杂,研究团队探究NOTCH1蛋白对线粒体代谢调控在心脏发育中的作用,发现其可激活线粒体代谢,PDH 活性对 EndMT 重要,DCA 干预可降小鼠子代心脏畸形率,为预防提供策略。

心血管专科门诊首次就诊,就应考虑心脏康复干预!儿童及青少年先心病康复中国共识

本文介绍《儿童及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涵盖康复原则、内容,Ⅰ 期(病房 / 围术期)、Ⅱ 期(门诊)康复要点,还有免疫接种等方面,助力患儿康复。

Nat Commun 赵健元/陶辉/桂永浩/王凤合作团队揭示NOTCH1线粒体定位在心脏发育中的关键作用

该研究发现NOTCH1可以活化丙酮酸脱氢酶(PDH)并激活线粒体代谢,从而参与调控心脏发育的关键过程内皮-间质转化(EndMT),为特定遗传背景的先心病提供了潜在预防策略。

JAHA: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住院的时间趋势

与前几十年相比,CHD患者的住院率上升,与一般人群相似,但住院时间缩短。住院率的增加是由非心血管住院率上升所致,而轻度CHD患者是住院率增加的关键因素。

JACC: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受心室辅助装置植入的结局

与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相比,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时更有可能出现极端情况,并经历更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更差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