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Nature:宝宝打疫苗,肠道菌群才是“隐藏Boss”?最新研究揭秘免疫应答背后的关键力量!

2025-04-05 生物探索 生物探索

《Nature》研究表明,宝宝肠道内微生物群尤其双歧杆菌影响疫苗免疫反应。早期抗生素暴露降低疫苗抗体水平,特定双歧杆菌菌株能提升免疫反应,提示应呵护宝宝肠道健康。

引言

您是否曾好奇,宝宝接种疫苗后,那小小的身体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疫苗如何激发免疫系统的强大力量,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我们一直认为,疫苗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疫苗本身的质量和宝宝的身体状况。然而,4月2日《Nature》的报道“Bifidobacteria support optimal infant vaccine responses”,却揭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关键因素——那就是宝宝肠道内的“微小居民”——微生物群,尤其是其中的有益菌群,比如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想象一下,在宝宝的肠道里,数以万亿的细菌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们不仅帮助消化食物,更可能直接影响着疫苗的“工作效率”!

更令人关注的是,这项研究还发现,早期生命阶段,特别是新生儿时期,如果宝宝接触到抗生素,即使是看似必要的短期使用,也可能对他们后续接种疫苗的效果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这就像给免疫系统的“引擎”踩了刹车,让疫苗的保护力打了折扣。那么,这些微小的肠道菌群是如何与疫苗产生如此重要的关联?抗生素又为何会对这种关联造成影响?这项历时15个月,追踪了191名健康新生儿的系统性研究,首次深入揭示了早期抗生素暴露与疫苗免疫反应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为我们理解婴幼儿疫苗接种的最佳策略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这不仅颠覆了我们对疫苗作用机制的传统认知,更对新手爸妈的育儿方式提出了新的思考。

图片

早期抗生素暴露的“蝴蝶效应”:新生儿用药或显著降低疫苗保护力!

抗生素在婴幼儿时期常常被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然而,这项前瞻性研究却揭示了早期抗生素使用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研究人员对191名新生儿进行了细致的跟踪,记录了他们在出生后15个月内的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他们重点关注了宝宝在2、3、4、12个月龄时接种的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PCV13)。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新生儿时期(出生后28天内)直接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婴儿,其在接种PCV13疫苗后产生的针对特定血清型肺炎球菌的抗体水平显著降低。例如,研究数据显示,在接种第三剂PCV13疫苗后一个月,新生儿时期抗生素暴露组的宝宝,其针对血清型3和血清型19A肺炎球菌的IgG抗体浓度,相较于未暴露组分别降低了约20%和15%。虽然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并非对所有血清型都显著,但整体趋势表明,早期抗生素暴露可能干扰了宝宝对疫苗的正常免疫应答。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区分了不同类型的抗生素暴露,发现全身性抗生素(Systemic Antibiotics)的使用与疫苗反应减弱的相关性更为显著,这进一步强调了早期肠道菌群扰乱对免疫系统发育的潜在影响。

双歧杆菌的“神助攻”:特定菌株能显著提升疫苗免疫反应!

那么,究竟是哪些肠道菌群在疫苗免疫应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呢?研究团队通过对宝宝粪便样本的宏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在疫苗接种后免疫反应更强的宝宝体内,双歧杆菌的丰度往往更高。为了更深入地探究双歧杆菌的功能,研究人员将无菌小鼠(Germ-Free Mice)分别定植了不同的细菌,包括几种常见的双歧杆菌,如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以及其他一些肠道菌。令人惊喜的是,实验结果表明,定植了特定双歧杆菌菌株的小鼠,在接种PCV13疫苗后,其血清中针对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显著升高。例如,定植了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HN019(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HN019)的小鼠,其疫苗特异性抗体滴度相较于未定植双歧杆菌的小鼠,提升了近2倍。这一发现有力地证实了某些特定的双歧杆菌菌株具有促进疫苗免疫反应的潜力。此外,研究还发现,双歧杆菌可能通过影响肠道内的免疫细胞,例如CD4+ T细胞和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 cells)的活化和分化,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

宝宝肠道菌群的“黄金时代”:生命早期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仅揭示了早期抗生素暴露可能对婴儿疫苗接种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更突显了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尤其是双歧杆菌)在塑造婴儿免疫系统和优化疫苗反应中的核心作用。研究人员通过对191名婴儿的 longitudinal 追踪分析,清晰地描绘了早期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以及其与疫苗免疫应答之间的关联。他们发现,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是宝宝肠道菌群建立和发育的关键时期,而这一时期的菌群组成,特别是双歧杆菌的定植和丰度,可能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疫苗的反应。这提示我们,关注宝宝在生命早期的肠道健康,对于确保疫苗能够发挥最佳的保护效力至关重要。

呵护宝宝“肠”道健康,新手爸妈这样做更科学!

既然健康的肠道菌群对宝宝的疫苗接种如此重要,那么新手爸妈应该如何科学地呵护宝宝的“肠”道健康呢?

坚持母乳喂养,为宝宝肠道“播撒”有益菌的种子:母乳中富含的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HMOs)是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专属食物”,能够促进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研究数据也表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其肠道内双歧杆菌的定植率和丰度通常更高。

非必要不使用抗生素,守护宝宝肠道菌群的平衡:抗生素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可能对宝宝肠道内的有益菌造成损害,扰乱菌群平衡。因此,除非是明确的细菌感染,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应尽量避免给宝宝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益生菌补充剂:针对性地补充含有特定双歧杆菌菌株的益生菌,例如研究中提到的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HN019,可能有助于改善宝宝的肠道菌群结构,并潜在地增强他们对疫苗的免疫反应。但务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和使用。

创造清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减少病原体入侵:保持宝宝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避免有害菌过度繁殖。

对于已添加辅食的宝宝,注重饮食多样化:随着宝宝的成长,逐步引入多样化的、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为肠道菌群提供更丰富的营养来源,促进菌群多样性的发展。

肠道菌群的“免疫密码”:更多惊喜等待我们解锁!

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肠道菌群在疫苗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提出了更多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例如,研究人员还观察到,除了双歧杆菌,其他一些细菌,如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在动物实验中也显示出对疫苗免疫反应的积极影响。这表明,一个复杂而平衡的肠道菌群生态系统,可能共同参与调控着我们对疫苗的免疫反应。未来,研究人员或将继续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望开发出更精准的干预策略,例如个性化的益生菌或益生元方案,以进一步优化疫苗的接种效果,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

关注宝宝肠道健康,为免疫力“加buff”!

这项最新的研究成果再次提醒我们,宝宝的肠道健康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基石,与免疫系统的发育息息相关。新手爸妈们,让我们从日常的喂养和护理入手,关注宝宝的肠道菌群,为他们的免疫力“加buff”!

通过科学的喂养方式、谨慎的抗生素使用以及在医生指导下的合理益生菌补充,我们可以帮助宝宝建立一个强大的免疫防线,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Ryan FJ, Clarke M, Lynn MA, Benson SC, McAlister S, Giles LC, Choo JM, Rossouw C, Ng YY, Semchenko EA, Richard A, Leong LEX, Taylor SL, Blake SJ, Mugabushaka JI, Walker M, Wesselingh SL, Licciardi PV, Seib KL, Tumes DJ, Richmond P, Rogers GB, Marshall HS, Lynn DJ. Bifidobacteria support optimal infant vaccine responses. Nature. 2025 Apr 2. doi: 10.1038/s41586-025-08796-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175554.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9163, encodeId=ba1322591635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ebc81e348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肠道菌群#</a> <a href='/topic/show?id=af903e482f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双歧杆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7482, encryptionId=af903e482f8, topicName=双歧杆菌), TopicDto(id=81734, encryptionId=6ebc81e3482, topicName=肠道菌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Apr 04 19:06:37 CST 2025, time=2025-04-04,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研究建议:经常喝酸奶,能改善肠道菌群,提高免疫力!

这项研究通过粪便微生物群分析法,深入探讨了定期饮用酸奶与肠道菌群组成之间的关系,揭示了酸奶对肠道健康的真实影响。

Nature子刊发文-肠道菌群与抑郁症:藏在肚子里的"情绪开关"被破解了?

抑郁症危害大,传统多关注神经递质等因素,近年肠道菌群与抑郁症关系成热点。抑郁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人有差异,其通过多种机制影响抑郁,益生菌或可干预,未来需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BMC Pediatrics:遵义市0~4岁儿童功能性便秘特征及肠道菌群分析

遵义地区0~4岁儿童FC患病率与居住环境和年龄相关,FC儿童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组成有显著差异,提示肠道菌群可能参与FC的发生发展。

无实验,怎么仅靠多组学分析发Gut Microbes?香港大学研究:运动重塑肠道菌群,有助于预防糖尿病!

研究纳入了39名二型糖尿病前期的男性志愿者,分久坐组与运动组,让运动组定期进行有氧与力量训练,并监测他们的肠道真菌组、代谢组和宿主转录组的变化。

刘正教授解读粪便DNA检测:从粪便读出健康密码

本文刘正教授介绍粪便 DNA 检测,其通过分析粪便 DNA 评估健康,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肠道菌群分析等。文中还阐述该检测现状、粪便外观健康提示及居家采样方法,助于健康管理。

eGastroenterology:酒精中毒和烧伤致肠炎:菌群与短链脂肪酸失衡

该研究通过小鼠模型,揭示了酒精和烧伤如何共同影响肠道健康,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

​电子科技大学肖波团队《Adv Sci》:纳米工程菌通过增强光免疫疗法和微生物色氨酸代谢口服治疗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免疫治疗存难题。肖波教授团队开发纳米细菌平台 LR - S - CD/CpG@LNP,整合三重机制,抑制肿瘤、调节菌群,为 CRC 治疗提供新思路。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艾司西酞普兰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鞘脂代谢改善Wistar-Kyoto大鼠抑郁样行为

ESC通过调节WKY大鼠的肠道菌群和鞘脂代谢,显著改善了抑郁样行为。ESC增加了Bacteroides barnesiae的丰度,并显著改变了血清中的鞘脂代谢物和海马中的鞘脂代谢相关蛋白质的表达。

Nat Cancer: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团队揭示肠道菌群失调与中性粒细胞招募促进结直肠癌腹膜转移

腹膜转移是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然而腹膜转移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该研究揭示肠道菌群失调、中性粒细胞招募及间皮细胞间充质转化在结直肠癌腹膜转移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潜在的治疗靶点。

【综述】肠道菌群对卒中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和治疗潜力

笔者综述了肠道菌群对卒中后胃肠功能的作用,探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卒中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可能性,以期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