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干货】2024版CSCO肝细胞癌指南更新,国内外权威共识指南中的肝细胞癌的病理诊断有何异同?

8小时前 衡道病理 衡道病理 发表于陕西省

《2024 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已正式颁布。本文通过与NCCN肝细胞癌指南对比,对2024版CSCO原发性肝癌指南中的肝细胞癌病理诊断部分内容进行了汇总介绍。

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既往称为肝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癌(combinedhepatocellular and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HCC-ICC混合型,CHCC-CCA)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其中HCC占比85%~90%;三者在发病机制、分子特征、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较大。本指南中所讲的“肝癌”特指HCC。

 肝细胞癌(HCC)的病理诊断

一、肝穿刺活检

典型HCC的影像学特征:在多期动态增强CT或MRI扫描的动脉期(主要在动脉晚期),肝占位呈不均匀性明显强化,偶可呈均匀性明显强化,尤其是≤5.0cm的肝占位,而门脉期和/或实质平衡期扫描时肿瘤强化明显减弱或降低,这种“快进快出”的增强方式是HCC的影像学特点。对于缺乏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的肝内占位性病变,应该通过肝穿刺活检以获得病理诊断,对于HCC的确诊、指导治疗以及预后判断非常重要。推荐首选采用18G或16G空芯针进行肝穿刺活检(core needle biopsy),应注意预防可能引起的肝脏出血和肿瘤针道种植转移;细针穿刺(fine needle biopsy)虽然也可能获得病理细胞学诊断,但是假阴性率较高,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HCC,且取材太少,不能进行免疫组化和/或分子病理学检查。

(一)Ⅰ级推荐:

空心针活检

(二)Ⅱ级推荐:

细针穿刺

二、病理学诊断标准

(一)Ⅰ级推荐:

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

(二)Ⅱ级推荐:

结合HBV/HCV感染史、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及医学影像学检查等

三、病理学诊断规范

(一)Ⅰ级推荐:

由标本处理、标本取材、病理检查和病理报告等部分组成

标本处理要点:

①手术医师应在病理检查申请单上明确标注送检标本的部位、种类和数量等,特别是对于手术切缘和重要病变,可用染料染色或缝线加以标记;

②尽可能在肿瘤标本离体30分钟以内完整地送达病理科,以便及时切开、固定;

③通常采用10%中性缓冲甲醛溶液固定12~24小时。

标本取材要点:

癌灶周边区域是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代表性区域。为此,应该采用“七点基线取材法”,即在肿瘤的12点、3点、6点和9点位置上,于癌组织与癌旁肝组织交界处,按1:1比例进行取材;在肿瘤内部至少取材1块;对距肿瘤边缘≤1cm(近癌旁)和>1cm(远癌旁)范围内的肝组织,分别取材1块。鉴于多结节性HCC可具有单中心和多中心两种起源方式,在不能除外由肝内转移引起的卫星结节的情况下,对于单个肿瘤最大直径≤3cm者,尽可能全部取材检查。实际取材的部位和数量,还应根据肿瘤的直径、数量以及其他要求等酌情增加(2A类)。

大体标本描述:

需要全面描述肿瘤的具体部位、大小、数量、颜色、质地、与血管和胆管的关系、肿瘤包膜状况、周围肝组织病变、卫星结节、肝硬化类型、肿瘤至切缘的距离、切缘受累及肝包膜受累情况等。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描述:

应该参照WHO标准(2019版),重点描述以下内容,包括:分化程度,应该采用国际上常用的Edmondson-Steiner四级(Ⅰ~Ⅳ)分级法或WHO推荐的高中低分化;组织学类型,常见有细梁型、粗梁型、假腺管型和团片型等;特殊细胞类型,如纤维板层型、硬化型、透明细胞型、富脂型、嫌色型、富淋巴细胞型、富中性粒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和未分化型等;肿瘤坏死(如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淋巴细胞浸润及间质纤维化的范围和程度;生长方式,癌周浸润、包膜侵犯或突破、血管侵犯和卫星结节等。对于慢性肝病的评估,由于肝癌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背景肝脏疾病或肝硬化,推荐采用较为简便的Scheuer评分系统和中国慢性病毒性肝炎组织学分级和分期标准。

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

MVI是指在显微镜下在内皮细胞衬覆的脉管腔内见到癌细胞巢团,以门静脉分支为主(含包膜内血管)(1A类)。

病理分级方法:

M0,未发现MVI;

M1(低危组),≤5个MVI,且发生于近癌旁肝组织(≤1cm);

M2(高危组):M2a定义为>5个近癌旁的MVI,且无远癌旁MVI;

M2b定义为MVI发生于远癌旁肝组织(>1cm)。

MVI是评估肝癌复发风险和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且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风险依次增加,应该作为常规病理检查指标(2A类)。

(二)Ⅱ级推荐:

分子病理学检查(克隆起源、基因变异、药物靶点检测、生物学行为评估以及预后判断等相关的指标)

HCC常用的基因检测:

纤维板层型HCC具有DNAJBI::PRKACA基因融合,可行FISH检测。HCC患者的基因检测是进行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

目前认为靶向治疗相关基因,包括:VEGFA,RAS,MET,TP53,FGF19,IDH1/IDH2、PI3K/mTOR通路(PIK3CA,PTEN,STK11,TSC1,TSC2,MTOR等)、HRD基因(BRCA1/BRCA2,ATM,BARD1,ATR,PALB2等),FGFR,HER2BRAF等;

免疫治疗相关分子标志物,包括:PD-L1,TMB以及MSI/MMR,耐药或超进展基因等。

四、免疫组化指标

需要合理地组合应用免疫组化检查指标,必要时应该检测基因组学以及其他分子标志物等,对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HCC与ICC等进行鉴别诊断。双表型肝细胞癌(dual-phenotyp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DPHCC)是HCC的一种特殊亚型,在形态学上表现为典型的HCC,但同时表达任意HCC标志物(如HepPar-1、pCEA、GPC-3等)和任意ICC标志物(如CK19、CK7、MUC-1、CA19-9等)。

(一)Ⅰ级推荐:

常用的肝细胞癌标志物有HepPar-1、GPC-3、CD10、Arg-1和GS等

(二)Ⅱ级推荐:

常用的鉴别胆管细胞标志物有CK7和MUC-1等

 与NCCN指南比较

适于活检的肝细胞癌

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组织学概述:

通过组织学确定肝细胞分化,如果合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研究进行支持。存在小血管侵犯、未分化/低分化和非肝细胞成分,如胆管细胞分化(可能合并肝细胞胆管癌)。

适于切除的肝细胞癌

确定肝细胞分化和可能的组织学亚型。

  • 任何肿瘤涉及门静脉或肝静脉的主要分支,或直接侵犯邻近器官胆囊或内脏腹膜穿孔。

  • 包含恶性组织和非恶性组织的组织块非常适合进一步检测。

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的分期

病理分期:对于具有组织病理学类型的癌症,应报告以下参数:HCC或HCC的纤维板层癌变体

  • 肿瘤(T)

  • 肿瘤的数量、大小和位置(T分期)

  • 评估并证实为恶性肿瘤的区域淋巴结数量c(N期)

  • 转移性疾病(M期)

  • 组织分化

  • 大血管或微小血管侵犯

  • 神经侵袭

  • 肺门和切缘状态

HCC的组织病理学类型:

  • 脂肪肝炎

  • 透明细胞

  • 梁索

  • 硬癌

  • 不染色细胞

  • 纤维板层癌/纤维板层HCC

  • 富含中性粒细胞

  • 富含淋巴细胞

背景肝病和纤维化分期:

  • 根据临床病史或组织病理学变化,指出是否存在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代谢紊乱等)。

  • 可用以下纤维化程度描述或使用评分系统来评估,如Batts-Ludwig、modiffed Ishak或METAVIR。应明确说明肝硬化的有无或程度(完全或不完全)。

分子病理学检查:

肝细胞癌与一系列分子改变有关,包括致癌信号通路的激活,如Wnt-TGFβ、PI3K-AKT-mTOR、RAS-MAPK、MET、IGF和Wnt-β-连环蛋白;TP53和TERT启动子突变也很常见。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HCC特定分子定义的亚组具有不同获益的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

目前在HCC,微卫星不稳定性(MSI)、错配修复(MMR)、肿瘤突变负荷(TMB)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检测没有既定的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已显示出临床益处,监管机构已经批准在HCC患者中使用,而无需选择MSI、MMR、TMB或PD-L1状态。

参考文献及书籍:

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2024[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

2.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Version 2.202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8467, encodeId=1b35223846e3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35a81364b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细胞癌#</a> <a href='/topic/show?id=df433e0908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原发性肝癌#</a> <a href='/topic/show?id=49d9e10597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病理诊断#</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7090, encryptionId=df433e09082, topicName=原发性肝癌), TopicDto(id=71059, encryptionId=49d9e10597b, topicName=病理诊断), TopicDto(id=81364, encryptionId=735a81364b7, topicName=肝细胞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Nov 22 16:07:00 CST 2024, time=7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刘秀峰教授: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的未来方向

近日,东部战区总医院刘秀峰教授作“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的未来方向”学术分享,肝癌在线特将精华内容整理成文,供临床医生参考。

Adv Sci:复旦大学董玲/沈锡中/薛如意/张思合作研究揭示肝细胞中PRP19的增加阻碍了B细胞功能促进肝癌发生

该研究发现前mRNA加工因子19(PRP19)表达在B细胞低浸润组织中增加,并与B细胞标志物CD20呈负相关。抑制PRP19表达可促进B细胞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并阻碍HCC的生长。

Phytomedicine:旋覆花内酯通过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肝细胞癌的发展和转移

本文探讨旋覆花内酯抗肝细胞癌(HCC)的作用及其机制。

Cell Reports: 王艳东/陈卫东团队揭示肝癌治疗新靶标及其复杂作用机理

本研究发现 STAMBPL1 调控 HCC 中 EGFR 蛋白稳定性和 RNA 剪接,揭示其促进 HCC 进展机制,为靶向 HCC 药物研发和联合治疗奠定基础,提示其及下游分子是潜在靶点。

香港研究者惊人发现:四物汤这一传统中药如何有效对抗肝癌!

本文深入探讨了SWD在抑制HCC方面的潜在作用机制。

JHO:同济大学李砚东/高勇揭示了METTL16-SENP3-LTF轴赋予肝细胞癌抗铁死亡能力并促进其肿瘤发生

该研究揭示了一个新的METTL16-SENP3-LTF信号轴,它调节铁死亡并驱动HCC的发展。靶向这一轴是一种有前景的策略,用于增敏铁死亡和对抗HCC。

ACS Nano:中南大学等团队研究制备双协同纳米调节剂减轻癌细胞外泌体分泌及其PD-L1表达以增强基于iRFA的肝癌免疫治疗

该研究通过靶向外泌体生物发生、分泌和PD-L1表达来重塑iRFA后TME,从而恢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功能,减轻HCC的进展和转移。

荚卫东教授:肝细胞癌免疫新辅助治疗的初步探索

本文介绍 HCC 免疫新辅助治疗,包括临床价值、临床探索、呈现特征、热点问题,如目标人群、治疗方案、治疗周期等,总结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及未来探索热点。

J Ethnopharmacol:沙参-麦冬药对治疗肝癌的网络药理学机制及实验验证

探讨沙参-麦冬药对(SS-MD)对治疗肝细胞癌(HCC)的潜在机制。

CMI:复旦大学团队研究表明靶向GSDME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增强肝癌抗肿瘤免疫

该研究收集了9例接受抗PD1单药治疗的HCC患者的肿瘤组织,并进行RNA测序。结果显示抗PD1耐药患者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表达的GSDME显著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