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新型预测模型助力减少甲状腺乳头状癌射频消融术后的喉返神经损伤
2025-04-07 shaosai MedSci原创
喉返神经支配着喉部的大部分固有肌,因此射频消融治疗中发生的喉返神经热损伤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声音改变,如声音嘶哑、失声等。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US-RFA)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因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治疗中展现出的良好疗效,近来引发了广泛讨论。一些国际指南或共识也相继发布,认可射频消融术可作为特定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然而,有报道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射频消融治疗会出现各种并发症,这阻碍了射频消融术的广泛应用。根据中心静脉通路以及胆道系统微创介入的并发症分级系统,甲状腺结节热消融治疗的并发症被分为严重并发症和轻微并发症。在大多数研究中,喉返神经热损伤(RLNTI)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射频消融治疗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 0.7% 至 4.6%。
喉返神经支配着喉部的大部分固有肌,因此射频消融治疗中发生的喉返神经热损伤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声音改变,如声音嘶哑、失声等。这些不良后果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介入放射科医生带来了巨大挑战。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射频消融治疗中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频率上。最近一项涉及9667 例病例的大样本研究探讨了热消融引起喉返神经热损伤的危险因素。但该研究综合了接受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WA)治疗的良性结节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的数据,并未专门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射频消融治疗中导致的喉返神经热损伤情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前瞻性研究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射频消融治疗中喉返神经热损伤的预测因素,并且在大样本研究中也尚未建立起可靠的喉返神经热损伤预测工具。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建立了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射频消融(RFA)中喉返神经热损伤(RLNTI)的预测模型。
这项前瞻性研究于 2016 年 7 月至 2022 年 9 月在单一中心开展。纳入被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且由不同介入治疗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US-RFA)的患者,并根据治疗组将其分为推导队列和验证队列。在推导队列中使用逻辑回归分析来构建模型,然后分别在推导队列和验证队列中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
推导队列包括 1632 名患者(平均年龄 40 岁,±11 岁 [标准差],女性 1300 名),验证队列包含 755 名患者(平均年龄 38 岁,±11 岁 [标准差],女性 584 名)。有三个变量与喉返神经热损伤独立相关:肿瘤距气管食管沟的最小距离(TEG-D)≤2.95 毫米(优势比,8.179;P < 0.0001)、肿瘤位于后方(优势比,3.849;P = 0.0008)以及消融能量 > 0.695 千卡(优势比,4.537;P < 0.0001)。该模型在推导队列、验证队列和总人群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77(95% 置信区间:0.845,0.910)、0.901(95% 置信区间:0.835,0.967)和 0.886(95% 置信区间:0.85,0.915)。校准图和 Hosmer-Lemeshow 检验表明该模型拟合良好(χ² = 3.49,P = 0.321)。
图 喉返神经热损伤预测风险与观察风险的校正图
本项研究表明,基于肿瘤距气管食管沟的最小距离、肿瘤的后方位置以及消融能量建立的喉返神经热损伤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和校准能力。
原始出处:
Qing Hua,YanYan Song,Wei Zhou,et al.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thermal injury i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a prospective large cohort study.DOI:10.1007/s00330-025-11448-w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甲状腺乳头状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