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Radiology:新型预测模型助力减少甲状腺乳头状癌射频消融术后的喉返神经损伤

2025-04-07 shaosai MedSci原创

喉返神经支配着喉部的大部分固有肌,因此射频消融治疗中发生的喉返神经热损伤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声音改变,如声音嘶哑、失声等。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US-RFA)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因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治疗中展现出的良好疗效,近来引发了广泛讨论。一些国际指南共识也相继发布,认可射频消融术可作为特定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然而,有报道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射频消融治疗会出现各种并发症,这阻碍了射频消融术的广泛应用。根据中心静脉通路以及胆道系统微创介入的并发症分级系统,甲状腺结节热消融治疗的并发症被分为严重并发症和轻微并发症。在大多数研究中,喉返神经热损伤(RLNTI)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射频消融治疗中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 0.7% 至 4.6%。

喉返神经支配着喉部的大部分固有肌,因此射频消融治疗中发生的喉返神经热损伤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声音改变,如声音嘶哑、失声等。这些不良后果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介入放射科医生带来了巨大挑战。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射频消融治疗中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频率上。最近一项涉及9667 例病例的大样本研究探讨了热消融引起喉返神经热损伤的危险因素。但该研究综合了接受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WA)治疗的良性结节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的数据,并未专门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射频消融治疗中导致的喉返神经热损伤情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前瞻性研究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射频消融治疗中喉返神经热损伤的预测因素,并且在大样本研究中也尚未建立起可靠的喉返神经热损伤预测工具。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建立了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射频消融(RFA)中喉返神经热损伤(RLNTI)的预测模型。

这项前瞻性研究于 2016 年 7 月至 2022 年 9 月在单一中心开展。纳入被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且由不同介入治疗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US-RFA)的患者,并根据治疗组将其分为推导队列和验证队列。在推导队列中使用逻辑回归分析来构建模型,然后分别在推导队列和验证队列中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

推导队列包括 1632 名患者(平均年龄 40 岁,±11 岁 [标准差],女性 1300 名),验证队列包含 755 名患者(平均年龄 38 岁,±11 岁 [标准差],女性 584 名)。有三个变量与喉返神经热损伤独立相关:肿瘤距气管食管沟的最小距离(TEG-D)≤2.95 毫米(优势比,8.179;P < 0.0001)、肿瘤位于后方(优势比,3.849;P = 0.0008)以及消融能量 > 0.695 千卡(优势比,4.537;P < 0.0001)。该模型在推导队列、验证队列和总人群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77(95% 置信区间:0.845,0.910)、0.901(95% 置信区间:0.835,0.967)和 0.886(95% 置信区间:0.85,0.915)。校准图和 Hosmer-Lemeshow 检验表明该模型拟合良好(χ² = 3.49,P = 0.321)。


图 喉返神经热损伤预测风险与观察风险的校正图

本项研究表明,基于肿瘤距气管食管沟的最小距离、肿瘤的后方位置以及消融能量建立的喉返神经热损伤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和校准能力。

原始出处:

Qing Hua,YanYan Song,Wei Zhou,et al.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thermal injury i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a prospective large cohort study.DOI:10.1007/s00330-025-11448-w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9476, encodeId=966222594e6e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a2c6984e3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甲状腺乳头状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9847, encryptionId=ba2c6984e3a, topicName=甲状腺乳头状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Apr 07 19:02:02 CST 2025, time=2025-04-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衡道丨病例】一文详解!筛状-桑椹状甲状腺癌如何诊断?

今天就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肖志妮老师为大家分享筛状-桑椹状甲状腺癌的病理诊断要点。

MEK抑制剂单药治疗为BRAF V600E突变甲状腺乳头状癌伴肺转移患者带来长期缓解

本文病例证实了MEK抑制剂单药治疗作为BRAF突变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替代治疗方法的潜力。

Nat Commun:西湖大学郭天南/孙耀庭团队等基于蛋白质的儿童青少年甲状腺乳头状癌个体化预后分层模型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蛋白质的个性化预后预测模型,可将PPTC患者分为高复发或低复发风险组,为临床决策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IJS:西湖大学罗定存教授等团队利用多维度机器学习辅助甲状腺乳头状癌风险分层

研究团队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利用蛋白质、基因、免疫和临床这四维度信息成功构建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风险评估分类器,在术前能够良好区分低危和中高危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并在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中有效验证。

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误诊为肺癌,NGS多基因检测纠正诊断并找到“救命”靶药

本文呈现了一例具有误导性的伴有肺、淋巴结和胸膜转移的晚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患者最初基于胸膜活检样本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被诊断为具有乳头状特征的转移性肺腺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检出BRAF V600E,年轻患者的复发风险显著高于老年患者

本研究旨在探讨年龄差异对BRAF V600E阳性和阴性PTC患者复发风险的影响。由于PTC的5年生存率为100%,因此为了更好地评估PTC的预后,研究者只评估复发率而不是死亡率。

European Radiology:基于CT人工智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预测

人工智能(AI),特别是深度学习(DL)算法,因其在图像识别任务中的出色表现而获得广泛关注。DL是一种前瞻性的方法,可以自动学习特征并对图像中的信息进行量化。

Eur J Radiol:增强超声实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预测

研究显示,1厘米或更小的经典PTC预后良好,复发率约为2.0%。此外,由于呼吸运动和容积效应,PTC太小而无法在CEUS上观察到,尤其是0.5厘米或更小的PTC更为显著。

European Radiology:微波消融治疗孤立性T1N0M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预后

甲状腺癌是全球第十大常见癌症。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T1N0M0型PTC(定义为最大直径≤2 cm,术前影像学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由于传统的手术创伤范围较广的甲状腺切

【衡道丨病例】病理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原发性滤泡性淋巴瘤

今天由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徐婷医生为大家带来一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原发性滤泡性淋巴瘤的病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