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R:心脏血管肉瘤NGS显示独特基因组特征,常见可靶向KDR、胚系POT1及其互斥MED12变异
心脏血管肉瘤罕见且侵袭性强,本研究对其基因组分析发现,KDR、POT1、MED12 等基因有变异,与非心脏血管肉瘤不同,或提供治疗途径,建议做胚系检测。
苏州绘真医学 - 心脏血管肉瘤,基因组变异 - 2025-04-26
【论著】应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效果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本研究拟探讨在真实世界应用RECO支架行机械取栓治疗颅内血管闭塞所致A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 急性缺血性卒中,RECO - 2025-04-26
【专家述评】|2024年改变早期乳腺癌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成果及进展望
本文根据2023—2024年改变早期乳腺癌诊治的指南与共识对临床研究进行梳理,总结这些研究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中国癌症杂志 - 临床研究,早期乳腺癌 - 2025-04-26
问诊反馈:“北京上海的医生都是骗子,骗我手术”!这话,可不能这么讲,但自己要多学习肺结节知识倒是真的
一结友因肺结节手术病理与术前诊断不符,称北京上海专家是骗子。作者分析病例,阐述影像诊断局限性,强调病理为金标准,分享自身肺结节诊疗理念供患者参考。
叶建明说结节 - 肺结节 - 2025-04-26
CT 扫描竟是 “隐形杀手”?顶刊发文:儿童非必要不做CT!警惕甲状腺癌、肺癌风险
CT扫描是重要医学成像技术,但电离辐射可致癌。研究估算2023年美国CT扫描或致10.3万例辐射诱发癌症,腹部骨盆CT在成人、头部CT在儿童中引发最多。低剂量辐射也有风险,需权衡利弊。
MedSci原创 - CT 扫描,电离辐射 - 2025-04-25
王晓东教授揭秘从诊断到治疗:肿瘤患者如何避免重复检查,获得精准方案
【医悦汇】科普ONCO栏目特别邀请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王晓东教授,深入探讨如何优化患者的就医体验,以及如何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患者提供最精准的医疗服务。
医悦汇 - 多学科协作,肿瘤诊疗 - 2025-04-25
Hepatology:中山大学李丹/单鸿/李曼研究揭示了与HCC复发相关的免疫微环境改变的独特方面
该研究采用成像质谱流式技术,对46例接受原发和复发肿瘤手术切除患者的92份临床注释手术标本中的358,729个单细胞进行了33种蛋白质的原位表达谱分析。
iNature - 肝细胞癌,免疫微环境 - 2025-04-25
问诊分析:患者说幸好消融没成功!肺结节要消融,进到手术室后才说位置不好消,之前干嘛去了?有仔细看过片子吗?
58 岁男性肺多发结节,有肺癌家族史,曾被建议消融却术中取消。经影像分析,多数磨玻璃结节倾向良性,左下叶实性结节也无明显恶性进展,建议随访,反思大医院诊疗现状。
叶建明说结节 - 肺结节,消融治疗 - 2025-04-25
问诊分析:三年前问诊我就建议她好手术了,她没开!三年过去了,现在如何了?
本文分享 59 岁女性肺多发结节病例,3 年间结节有增大且数量增多。回顾两次问诊诊疗建议,探讨多发结节处理的积极与保守策略,反思当前对磨玻璃肺癌认知及处理的局限性 。
MedSci原创 - 磨玻璃肺癌,肺多发结节 - 2025-04-24
病理干货 | 简述pan-TRK免疫组化检测应用与判读
NTRK 包括 NTRK1/2/3,其基因融合突变可致癌。pan-TRK IHC 检测是 NTRK 融合突变重要诊断方法,具高敏、低成本等特点,但也面临判读等挑战。
上海阿克曼病理 - NTRK,基因融合突变 - 2025-04-23
靶向CD40激动剂的癌症治疗研究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中,CD40激动剂潜力巨大。文章阐述CD40/CD40L的表达、结构与信号通路、生物学作用,及其在肿瘤免疫中的应用,介绍9种CD40激动剂药物开发现状,探讨临床疗效有限原因与未来方向。
小药说药 - 肿瘤免疫治疗,CD40 - 2025-04-23
NAT MED | 芦康沙妥珠单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I/II期和II期试验
本研究旨在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芦康沙妥珠单抗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MedSci原创 - 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芦康沙妥珠单抗 - 2025-04-23
【衡道丨笔记】《淋巴造血组织中易误诊为淋巴瘤的反应性病变体系化课程》第四讲笔记:B细胞为主瘤样病变(3)
Castleman病包含多种病因不同的疾病,分为单中心和多中心型,介绍各型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阐述IL-6与CD及肿瘤关联,说明IL-6抑制剂在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衡道病理 - 病理特征,Castleman病 - 2025-04-23
14个癌症危险信号:早发现能救命!
我国癌症新发多,关注癌症信号利于早发现。信号分全身和局部症状,部分易误诊。发现信号不必恐慌,症状持续超 2 周应就医,40 岁以上及高危人群需针对性筛查,改善生活方式可降低风险。
全科学苑 - 早期发现,癌症信号 - 2025-04-23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