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PCI术中又发生了慢复流
患者突发胸痛 9 小时入院,诊断为急性前壁心梗,心功能 I 级。冠脉造影见 LAD 单支病变,支架植入时出现无复流,经多种药物处理后改善。术后恢复良好,回顾思考无复流原因及预防措施。
ERJ:孕期咽部气流受限或增加子痫前期和不良妊娠结局风险
未来应进一步探索针对气流受限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母婴健康结局,同时推动孕期睡眠健康筛查的普及,为降低子痫前期和其他妊娠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
JAHA:无症状心肌梗死与卒中复发风险
临床明显的心肌梗死(MI)史是卒中复发的已知危险因素。在近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无症状心肌梗死与卒中复发相关。针对这一人群量身定制的预防策略值得进一步调查。
Heart:心梗后脉压、主动脉瓣峰值流速与心衰的关系
脉压和主动脉瓣峰值速度是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重要预测指标,提示其在早期危险分层中的潜在价值。
我国学者Nature子刊最新研究:过年大吃大喝后,运动抵消不了高脂饮食的伤害,反而会造成心脏受损
研究人员通过构建高热量饮食小鼠运动模型,联合多种功能监测和组学研究,首次报道了不同强度运动对高热量饮食小鼠心脏功能潜在的损伤效应,进一步揭示运动促使全身器官脂质重分配,引发心脏脂质代谢紊乱和脂毒性。
最新中国研究:换低钠盐,不仅降压,还能减少脑卒中复发、死亡!
该研究表明对于患脑卒中病史的个体,相比于继续使用普通盐,使用低钠盐可使脑卒中复发和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14%和12%,且不会增加高钾血症风险。
Adv Sci:张家毓/雷鸣/张俊峰教授合作揭示阿霉素心脏毒性新机制,并提出潜在干预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张家毓教授、雷鸣教授和心内科张俊峰教授团队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 (影响因子14.30)上发表了题为“线粒体数量决定阿霉素诱导心肌
冠心病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方案荟萃总结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增多,其发生机制与糖脂代谢异常、肾功能异常等相关。治疗手段多样,包括药物、基因、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等,明确各治疗方法特点对改善患者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Cardiovasc Res 深圳大学刘杰团队揭示心脏肥大引发心律失常的新治疗靶点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2通过表观遗传机制调控心脏电稳定性的关键作用,以及靶向抑制HDAC2对心肌肥大引起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为抗心律失常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Adv Sci 上海九院张家毓/雷鸣教授和心内科张俊峰教授合作揭示阿霉素心脏毒性新机制,并提出潜在干预策略
该研究利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hiPSC-CMs)和动物模型,揭示了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双重机制。
从代谢角度解读心-肾-代谢综合征
CKM概念的提出为肾脏科的临床实践带来了新的视角和管理模式,从代谢异常源头对CKM综合征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将有助于延缓CKM综合征的进展,并减少心血管、肾脏等靶器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急诊术中右冠开口大夹层并向主动脉窦扩展的紧急处理技巧
58 岁聋哑男性因胸闷、胸痛入院,诊断为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高血压病 2 级。急诊冠脉造影后对右冠脉进行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夹层等状况。1 个月后二次入院处理左冠脉,术后 1 年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