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Int Immunopharmacol:扶正活萎汤通过抑制炎症通路和促进粘膜修复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2025-03-27 紫菀款冬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鉴定扶正活萎汤的主要活性成分,评价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在中国人群中。在胃炎患者中,高达33%的患者被发现患有CAG和癌前病变,如上皮内瘤变。作为公认的癌前病变,CAG是炎症-癌序列中的关键因素,强调了早期干预预防胃癌的必要性。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抑酸剂和粘膜保护剂,但仍存在争议。根除幽门螺杆菌后仍可能发生胃癌,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扶正活萎汤(FZHWT)是我国著名中医朱世楷教授根据中医“利胃”的治疗理念,以党参、白术、陈皮、茯苓、海螵蛸、白及、莪术、黄连、干姜、甘草等15味中药组成的经验方。FZHWT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81.8%的有效率,缓解CAG患者的症状并改善组织病理学特征。然而,其复杂的化学成分和CAG病理学的多因素性质在充分阐明其治疗机制方面提出了挑战。

目的:鉴定扶正活萎汤的主要活性成分,评价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

方法:药材经水煎煮浓缩至1 g/mL后保存于-80°C备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这一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析方法,对扶正活萎汤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了全面的鉴定和定量,并通过血浆药物成分分析确定其入血成分。选用7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组。模型组通过自由饮用100 μg/mL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并每周空腹灌胃60%乙醇(1 mL/100 g)持续12周诱导CAG。建模成功后,将大鼠分为模型组、FZHWT低(4.2 g/kg/d)、中(8.4 g/kg/d)、高剂量组(16.8 g/kg/d)进行治疗,持续4周。实验终点采集血清和胃组织进行后续分析。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变化;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胃组织基因表达差异;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实验采用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FZHWT组(含20% FZHWT含药血清)。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别使用0.25 μM脱氧胆酸钠刺激24小时诱导炎症,随后FZHWT组给予含药血清处理24小时。从转录组学分析中鉴定的关键治疗靶点在CAG细胞模型中得到进一步验证。

结果:共鉴定出1362个化学成分,其中25个为生物可利用成分,通过代谢产物差异分析,确定了4个主要活性成分:烟碱、水苏碱、5-O-p-香豆酰奎尼酸和N-(4-氧代戊基)-乙酰胺。在CAG大鼠模型中,FZHWT显著减轻炎症和胃粘膜损伤。转录组测序突出了Sema 5a作为关键靶点,并揭示了几种炎症信号通路的参与。在CAG细胞模型中,扶正活萎汤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胃黏膜修复而减轻CAG。

结论:扶正活萎汤通过调节炎症通路、促进黏膜修复等作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中药复方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原始出处:

Ma X, Wang Y, Kong L, et al. FZHWT alleviates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by inhibiting inflammatory pathways and promoting mucosal repair. Int Immunopharmacol.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3, 2025. doi:10.1016/j.intimp.2025.114473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7870, encodeId=a772225e8701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8bd536e99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慢性萎缩性胃炎#</a> <a href='/topic/show?id=50d91254965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扶正活萎汤#</a> <a href='/topic/show?id=e1cd12549e0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炎症;粘膜修复#</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3679, encryptionId=98bd536e998, topicName=慢性萎缩性胃炎), TopicDto(id=125496, encryptionId=50d912549653, topicName=扶正活萎汤), TopicDto(id=125497, encryptionId=e1cd12549e01, topicName=炎症;粘膜修复)],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Mar 26 19:43:24 CST 2025, time=2025-03-26,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一文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

关于萎缩性胃炎的疑问,一文打尽。

胃,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如何处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上皮内瘤变是胃癌筛查过程中常见胃黏膜病变,正确应对和处理胃黏膜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是防治胃癌的主要途径之一。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成药,收藏!

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组织学,后者包括炎症、萎缩和肠化等,以前认为萎缩/肠化的逆转很困难,或者不能逆转,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通过规范的治疗,大部分是可以逆转的。

协和医学杂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CAG可能通过上述多种因素促使胃癌的发生,因此探讨各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对于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Ann Med: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治疗,系统综述、meta和网络药理学分析

通过meta-网络药理学分析(NPAs),确定中医药(TCM)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临床干预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探讨其作用机制。

陆翠华教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预防及治疗

控制萎缩性胃炎继续进展,是预防胃癌重要的手段。

J Ethnopharmacol:西南大学叶小利团队发现黄连总提取物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探讨黄连总提取物(TRCE)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CAG)指胃黏膜上皮以及腺体萎 缩、胃黏膜变薄,同时伴幽门腺化生和肠化生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今日分享】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年)

本共识从中医和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入手,旨在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精准诊疗提供全面指导,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