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astroenterology:肠道微生物组如何影响人类健康

2024-10-24 eGastroenterology eGastroenterology 发表于上海

本文综述探讨肠道微生物组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回顾 CDI、肥胖症、癌症免疫疗法和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研究,表明微生物组疗法对部分疾病可能有益,是有前景的治疗靶点。

导读

过去二十年间,来自观察性研究的结论让人们自然地联想到肠道菌群可能会对宿主的代谢稳态产生影响,紊乱的肠道菌群会导致多种常见代谢病的发生,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肝病、代谢性心脏病和营养不良等。为了获得对肠道菌群影响宿主代谢的机理性理解,研究人员的视角已经从传统描述性的菌群组成分析转移到因果关系的探究上。

近期,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Connor Prosty教授和蒙特利尔大学的Khaled Katergi教授共同组成的团队在e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了题为“Causal Role for the Gut Microbiome in Certain HumanDiseases: A Narrative Review”的综述,阐述了证实肠道微生物组与人类健康结果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的RCT(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随机对照实验)证据、这些RCT之前的重要观察证据以及尚存在的知识空白。

图片

为什么要研究肠道微生物组?

人体内大约有39万亿个微生物细胞,并组成了微生物群,数量比人体细胞多30%。肠道微生物组是微生物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胃肠道中的一个多样化生物群落。虽然细菌是研究得最透彻的,但这个群落还包括病毒、古生菌、真菌和原生动物。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受到环境、生活方式、饮食和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这个生态系统的基因数量巨大;人体细胞约有66 20,000 个基因,而肠道微生物组的基因数量至少是人体细胞的100-150。虽然肠道微生物组主要由固着菌门和类杆菌们两个系统组成,但由于不同人群内部和不同人群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异质性,因此对于什么是"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组还没有达成共识。

肠道微生物组的益处

肠道微生物群具有多种对宿主有益的功能,包括:

  • 摄入化合物的代谢

  • 免疫调节和宿主防御

  • 胆汁酸平衡

  • 维生素和营养素的合成

图片

图1:肠道微生物组对肠道的正向作用

来源:原文图1

本文主要探讨了哪些疾病?

有哪些结论?

本文针对四种代表性病症的开创性研究进行了叙述性回顾:CDI(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艰难梭菌感染)、肥胖症、癌症免疫疗法和溃疡性结肠炎

研究人员通过在MEDLINE中搜索相关的术语和多篇采用微生物组制剂治疗上述四种代表性疾病的RCT研究。通过反复筛选,整合了相关的体外、体内和观察数据,以评估微生物组与目标疾病状态之间关联的合理性。之后研究了RCT数据,以评估微生物组疗法是否能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结果。

CDI

CDI是一种由细菌毒素介导的结肠感染,可引起严重腹泻。它是最常见的院内感染。CDI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在病程中会发生变化。

  • 文中提到,一项研究表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I 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明显富含肠球菌和克雷伯氏菌属,而粪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则相对较少与指数发病相比,复发性 CDI 病例中的肠杆菌科菌增多,VeillonellaParabacteroidesStreptocci Lachnospiraceae 属菌增多,微生物组多样性降低

  • 为了应对 FMT(Fa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粪菌移植)在安全性和预后方面的挑战,其他微生物组疗法成为减少 CDI 复发的新兴工具。细菌孢子的各种配方在治疗病发后使用,已被证明能显著降低 CDI 复发率。其中两种疗法在进行了大规模 RCT后,最近获得了 FDA 的许可。第一种药物 VOWST 是一种口服微生物组制剂,第二种制剂 REBYOTA 是一种通过单次灌肠给药的细菌联合体。由于并非所有患者都在首次 CDI 发病时接受了非达霉素治疗,也没有接受脉冲和减量治疗,因此这些药物的疗效可能会被高估。

肥胖症

肥胖症很普遍,可导致严重的残疾和死亡。肥胖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 文中提到,一项大型队列研究表明,微生物组多样性的降低和产生丁酸的细菌与胰岛素抵抗和 型糖尿病有关

但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微生物组可能会因肥胖而受到破坏,但仅靠我们目前对微生物组操控的了解可能不足以调节一个人的代谢状况,从而实现持续的体重变化。

癌症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是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可激发免疫系统消除恶性细胞。最常见的免疫疗法药物是检查点抑制剂,它们可以干扰肿瘤细胞与T细胞之间的PD-1和PDL-1相互作用,或干扰抗原呈递细胞与T细胞之间的CTLA-4和B7相互作用。

  • Sivan 等人证实,在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与单独使用免疫疗法相比,将 FMT 从一个小鼠群体转移到另一个小鼠群体可显著减缓黑色素瘤的生长。也有证据表明接受 FMT 的小鼠免疫激活和肿瘤特异性 T 细胞增加。另一项研究发现,抗生素削弱了肉瘤和黑色素瘤小鼠模型 免疫疗法的效果。Dizman 等人对接受伊匹单抗和尼沃鲁单抗治疗的转移性 RCC(Renal cell carcinoma,肾细胞癌)患者进行了一项补充双歧杆菌(CBM588)的RCT研究。尽管CBM588补充剂组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没有明显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他们的无进展生存期有所改善(危险比0.15,P=0.001)。

  • 这些令人信服的结果的解释受到以下因素的限制:开放标签设计、缺乏安慰剂对照、单一中心位置、研究人群较少(n=29-30)以及没有将细菌与任何替代反应标记物联系起来的机制。目前正在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以确定这些药物的疗效,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UC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结肠的慢性炎症,UC的发病机制与宿主免疫、屏障功能障碍、遗传和菌群失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

  • 众所周知抗生素暴露与罹患 UC 的风险增加有关,但矛盾的是,抗生素在治疗 UC 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活性。

  • 其次,与健康对照组相比,UC 患者微生物组的多样性明显较低,其组成随时间的波动也较大。

  • 文中提到,一项研究表明UC 患者的微生物组中含有较少的类杆菌和漆树菌科(Lachnospiraceae),但含有较多的放线菌(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Proteobacteria)。另一项研究发现,UC 的缓解与肠道粪便微生物组的多样性和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的丰度密切相关。然而,有关 UC 中富含哪些细菌的数据却不尽相同。

  • 另外,UC 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与疾病活动相关。

  • 目前有几种治疗 UC 的有效疗法,然而,许多病例具有抵抗性,需要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微生物组制剂是一种潜在的类固醇节约型非免疫抑制策略。

总结

长期以来,包括体外、体内和流行病学数据在内的多种观察证据支持肠道微生物组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联。最近对微生物组疗法进行的临床试验弥合了关联与因果关系之间的差距,并明确证明改变微生物组的疗法可改善CDI患者的健康状况。此外,针对UC和癌症免疫疗法(但不包括肥胖症)的较小规模RCT表明,微生物组疗法也可能对其他适应症有益。最近,有两种用于治疗复发性CDI的微生物组制剂获得了许可证,使肠道微生物组成为一个有前景的治疗靶点。目前,大量关于微生物组治疗的RCT正在进行中。

引证本文

Connor Prosty, Khaled Katergi, Jesse Papenburg, Alexander Lawandi, Todd C Lee, Hao Shi, Philip Burnham, Lee Swem, Bertrand Routy, Cedric P Yansouni, Matthew P Cheng - Causal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me in certain human diseases: a narrative review: eGastroenterology 2024;2:e100086.

https://egastroenterology.bmj.com/content/2/3/e10008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3598, encodeId=d39322335989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8ae64e21d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治疗靶点#</a> <a href='/topic/show?id=7ccf816e33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肠道微生物组#</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4721, encryptionId=18ae64e21d3, topicName=治疗靶点), TopicDto(id=81673, encryptionId=7ccf816e335, topicName=肠道微生物组)],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Oct 28 09:27:37 CST 2024, time=2024-10-2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第六届世界帕金森大会:星形细胞网络是帕金森病新的治疗靶点

靶向星形细胞网络是PD的一种有价值的治疗策略,可以补充多巴胺替代,解决NMS和运动症状。

Circulation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琛/汪道文教授团队揭示扩张型心肌病新机制

研究发现并阐明了lncRNA DCRT介导的线粒体代谢功能紊乱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作用及机制,为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前列腺癌的致癌基因和治疗靶点——PRMT5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在20年前被发现。第一个十年专注于PRMT5在健康有机体中细胞过程的调节。第二个十年中,很多证据表明PRMT5可能通过表观遗传和非表观遗传机制在多种癌症中发挥致癌

2020 至 2023 AACR热门靶标变迁

2020 至 2023 AACR热门靶标变迁

Nature子刊:复旦孙爱军/葛均波/宋振举团队确定缺血性血管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该研究表明Tregs中GPR174的遗传缺失增强了后肢缺血后小鼠的血流恢复。

Front Immunol:南方医科大学基于细胞衰老的肾小球相关性糖尿病肾病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综合分析

糖尿病肾病(DN)以肾小球的有害改变为特征,被认为是糖尿病患者终末期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肾小球相关性DN与细胞衰老的病理机制。

Adv Sci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江平团队揭示蒽环类药物造成心脏不可逆毒性损伤的作用机制及逆转靶点

阐明了PICALM介导心肌细胞中β淀粉样蛋白肽的产生参与阿霉素相关心脏毒性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为该疾病的临床防治新手段提供了启发与理论基础。

【瘢痕】瘢痕的症状:红斑与增厚

本文介绍瘢痕红斑形成机制,包括炎症、血管化、表皮缺损,与瘢痕厚度无直接关系,是治疗靶点。

eBioMedicine:恶性周围神经鞘肿瘤的免疫特征、基因组概况、患者存活率和治疗靶点

基于强大的预后相关性,该框架可能会为未来的转化研究以及针对这种孤儿恶性肿瘤的生物标志物引导治疗策略的潜在发展提供宝贵的资源。

Nature 子刊:骨肉瘤潜在治疗靶点:RNA结合蛋白

研究通过分析骨肉瘤细胞中 RNA 结合蛋白,发现其系统性变化,揭示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对翻译抑制的敏感性及正反馈循环,为治疗提供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