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J:贝勒医学院Na Li实验室研究揭示GSDMD非焦亡依赖途径促进心房颤动发生的机制

2025-02-16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陕西省

该研究表明NT-GSDMD在心房肌细胞内通过非焦亡途径引起线粒体损伤,促进房颤的发生发展。

Gasdermin D(GSDMD)是炎症小体通路重要的下游效应分子,其被caspase1/ caspase11剪切形成的N端GSDMD肽段 (NT-GSDMD) 能够形成胞膜孔道,以释放IL-1β等炎症因子,诱发细胞焦亡。但NT-GSDMD在房颤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2025年2月10日,美国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Professor Na Li实验室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在线发表题为“Atrial cardiomyocyte restricted cleavage of gasdermin D promotes atrial arrhythmogene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NT-GSDMD在心房肌细胞内通过非焦亡途径引起线粒体损伤,促进房颤的发生发展。

NT-GSDMD在房颤患者和Crem自发性房颤小鼠模型的心房肌细胞内表达显著增加。NT-GSDMD不仅能够在心房肌细胞膜上打孔以促进IL-1β分泌,引起心房纤维化和巨噬细胞浸润。NT-GSDMD还锚定在心房肌细胞内的线粒体膜上,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并释放ROS,导致钙稳态失衡。这些发现揭示了NT-GSDMD pore主要通过引起心房肌细胞线粒体损伤而非经典的焦亡通路,促进房颤发生的新机制。

NLRP3介导的炎症小体激活参与了不同诱因相关房颤的发生发展。GSDMD是多个炎症小体通路共同的下游效应分子,其分解产生的N段片段 (NT-GSDMD) 能够在胞浆膜上形成NT-GSDMD pores,释放IL-1β及IL-18等细胞因子,从而促进炎性细胞死亡即焦亡。近期研究发现,NT-GSDMD pores虽然在细胞膜上形成孔道引起炎性因子的释放,但不绝对引起细胞焦亡。例如,在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内吞体分选转运复合体(ESCRT)活性显著升高,ESCRT通过移除NT-GSDMD pores来修复损伤的细胞膜,以维持膜的完整性和细胞内渗透压,达到阻断焦亡的作用。此外,NT-GSDMD pores还可能锚定在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上,引起其功能改变。

研究人员通过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构建心房肌细胞特异性过表达NT-GSDMD(aGDNT)小鼠模型,结果发现aGDNT组小鼠房颤易感性显著增加,并减慢其心房传导速度。NT-GSDMD 确实在心房肌细胞形成孔道促进IL-1β分泌,这不仅促进心房出现纤维化,同时招募巨噬细胞浸润至心房。但aGDNT小鼠心房肌细胞没有发生明显的焦亡,经RNA-seq和免疫荧光染色证实ESCRT复合体移除了NT-GSDMD pore介导的损伤细胞膜,抑制焦亡的发生。有趣的是,NT-GSDMD pore还破坏了心房肌细胞线粒体膜的完整性,使得ROS大量释放入胞浆。ROS一方面激活NLRP3炎症小体通路,通过上调Kv1.5通道,缩短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另一方面ROS影响肌浆网钙释放,促进异位起搏几率,诱发房颤。然而,当给予心房肌细胞特异性过表达突变的NT-GSDMD时,小鼠没有表现出上述变化。此外,应用靶向线粒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mitoTEMPO)能够有效清除ROS,并降低aGDNT小鼠房颤的易感性。由此可见,心房肌细胞内上调的NT-GSDMD pore没有引起细胞焦亡,而是通过损伤线粒体,促进房颤发生。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NT-GSDMD在心房肌细胞内通过非焦亡途径引起线粒体损伤,促进房颤发生及持续的分子机制。

图片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2185, encodeId=235d22521858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37a54248f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房颤#</a> <a href='/topic/show?id=aa2b1050138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GSDMD#</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5013, encryptionId=aa2b10501383, topicName=GSDMD), TopicDto(id=54248, encryptionId=737a54248f5, topicName=房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Feb 16 14:40:36 CST 2025, time=2025-02-16,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2-16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房颤生活质量评估量表(AFEQT)

房颤生活质量评估量表(AFEQT)

NEJM:每月一次!新型单抗疗法可显著降低房颤患者出血事件

对于中高卒中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Abelacimab治疗不仅显著降低游离凝血因子XI水平,还大幅减少了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较于传统的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表现出明显的临床优势。

Eur J Prev Cardio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房颤结局的关系

FGF23是获得房颤相关结果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遗传FGF23和血清FGF23水平之间的矛盾关系强调了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阐明潜在的机制。

房颤新危险因素有四大类,应重视并积极管理!上海九院王宁荐等欧洲心脏杂志文章

我国房颤患者多,上海九院综述其非传统危险因素四类,与传统因素互作,虽个人控制有限,但干预对预防有重要意义,还介绍了各类因素的机制与策略。

Circulation: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妇女发生房颤的风险

首次分娩时暴露于HDP的妇女与未暴露于HDP的妇女相比,发生房颤的原因特异性危险比显著增加,在暴露于更严重的新生HDP诊断和妊娠期慢性高血压的受试者中观察到更高的发生率。

JAHA:神经胶质生物标志物在未接受口服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和其它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在未接受口服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中,NFL是唯一与缺血性卒中和死亡风险显著且独立相关的神经胶质生物标志物。

Eur J Prev Cardiol:睡眠特征及其对房颤发病率的共同影响

失眠症状和睡眠时间短是房颤的因果危险因素。然而,两种睡眠特征的结合并不会增加房颤的风险,而是每一种特征的叠加风险。

EJCN:药师强化教育对房颤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中国房颤患者存在知识缺陷,药师主导的教育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疾病知识、用药依从性和药物治疗满意度,同时降低出血风险,标准化患者教育应成为日常护理的一部分。

Eur Heart J:长期脉压变化轨迹与房颤风险的关系

长期脉压升高与女性房颤风险增加独立相关,但与男性无关。

房颤患者卒中预防风险CHA2DS2‑VASc‑60 评分

房颤患者卒中预防风险CHA2DS2‑VASc‑60 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