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 涎腺玻璃样变透明细胞癌一例

2024-10-24 上海阿克曼病理 上海阿克曼病理 发表于上海

本文介绍右侧颌下腺肿物患者,病理诊断为涎腺玻璃样变透明细胞癌,阐述其定义、临床特征、组织学表现、免疫表型、治疗预后及鉴别诊断。

病史介绍

患者,男性,右侧颈部肿物半月余,患者自诉半月前无明显诱因触及右侧颈部肿物,约红枣大小,无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无发热、盗汗、咽痛;既往病史无特殊。

辅助检查:

CT示:右侧颌下腺区及颈总动脉分叉旁分别见等密度及混杂等低密度影,轮廓尚清,大小1.7cmx1.2cm及1.2cmx1.2cm,右侧颌下区肿物考虑肿瘤,右侧颈总动脉分叉旁肿物考虑为反应性淋巴结。

大体检查:

右侧颌下腺肿物,灰白色肿块一个,包膜完整,大小1.5cmx1.0cmx0.8cm,切面灰白色,质中等。

镜下所见:

低倍镜下肿瘤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排列呈大小不一的巢团状,或呈实性片状,具有显著的玻璃样变的纤维间质。由透明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构成。肿瘤细胞形态温和,界限清楚,细胞核圆形至卵圆形,染色质较均匀,核仁不明显或隐约可见小核仁,未见肿瘤性坏死,无核分裂象。

图片

肿瘤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肿瘤细胞呈巢团状、实性片状排列,由透明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构成,具有玻璃样变性的间质。

图片

肿瘤细胞形态温和,呈多边形或圆形,胞界清楚,细胞质透明至嗜伊红色,核染色质较均匀,核仁不明显。

 

免疫组化特征:

CK5/6(+)、CK7(+)、p63(+)、p40(+)、CD10(+)、cam5.2(+)、PAS(细胞内糖原+)、CD117(少部分+)、S100(-)、Mamaglobin(-)、PAX8(-)、Pan-trk(-)、SMA(-)、GFAP(-)、GATA3(-)、,Ki67阳性指数约3%。

图片

肿瘤细胞CK5/6(+)

图片

肿瘤细胞p63(+)。

 

病理诊断:

(右侧颌下腺肿物)玻璃样变透明细胞癌。

讨 论

定义:

涎腺玻璃样变透明细胞癌(hyalinizing clear cell carcinoma,HCCC)是好发于涎腺的少见肿瘤,由在不同程度的玻璃样变间质内的透明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的癌,通常与EWSR1重排有关。该肿瘤最初由Batsakis于1980年描述,2017年第4版WHO《头颈部肿瘤分类》被命名为透明细胞癌,2022年第5版WHO《头颈部肿瘤分类》又将其重新命名为HCCC。

ICD-O编码:83190/3

临床特征:

HCCC是一种低级别恶性肿瘤,常伴有玻璃样变的纤维间质,通常发生于口腔的小涎腺,最常见于腭、舌根、颊黏膜、口底,少数可见于鼻咽部、鼻窦道、喉和下咽部。好发于中老年人, 中位年龄56岁,女性稍多见。临床通常表现为局部肿胀,表面黏膜可能会出现溃疡,罕见疼痛和神经受累所致面瘫等症状。

大体表现:

肿瘤大小1.0 ~4.5 cm (平均2.0~3.0 cm),切面均质、灰白色。

组织学表现:

镜下见肿瘤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呈巢团状、片状、梁索状、列兵样排列,细胞巢间为玻璃样变性的间质,亦或出现促纤维结缔组织反应性间质,少数病例间质伴有黏液变性。肿瘤细胞多角形、边界清楚,胞质透明或淡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居中或偏位,核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或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罕见。部分病例以嗜酸性细胞为主,但多数病例为透明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混杂存在。

少数病例出现高级别转化,其组织学特征为出现肿瘤性坏死、细胞显著多形性和高的核分裂活性。

免疫表型:

肿瘤细胞表达CKpan、p63、CK5/6、p40、EMA,部分表达p16,少数可表达CD10;不表达SMA、S100、calponin、GFAP、PAX8,Ki-67增殖指数较低,<5%。

分子机制:

约82%的涎腺CCC中发现有EWSR1基因11号外显子与ATF1基因3号外显子的融合,形成EWSR1-ATF1融合基因,少数病例中存在EWSR1-CREM融合基因。

治疗及预后:

涎腺HCCC通常行肿块扩大切除术后预后良好。术后复发率<20%,少数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极少数发生远处转移。

鉴别诊断:

1. 黏液表皮样癌:镜下主要由3种细胞即黏液样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以不同比例构成,当肿瘤主要以表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为主时,易于HCCC混淆,且两者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有重叠,仅靠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不易区分,需行EWSR1及MAML2基因易位检测明确诊断。

2. 肌上皮癌:透明细胞为主的肌上皮癌与HCCC形态相似,均表现为胞质透明或稍嗜酸性的肿瘤细胞巢,肌上皮癌免疫组化表达肌上皮标记物CD10、S100、calponin、GFAP。

3. 牙源性透明细胞癌:两者组织学、免疫表型均相似,但牙源性透明细胞癌主要发生于颌骨,影像上可表现为颌骨囊性肿物或牙周病变,常伴肿胀、牙齿松动和疼痛等表现。

4. 鳞状细胞癌:部分鳞状细胞癌可表现为透明细胞形态,但总是存在经典的鳞状细胞癌形态学特点,可见如角化、细胞间桥等鳞癌特点,细胞异型性较HCCC明显,核分裂易见,且可见鳞状上皮异型增生过渡到鳞状细胞癌的形态改变,免疫组化Ki67增殖指数较高。

5. 转移性透明细胞癌:最常见的是肾脏或卵巢的透明细胞癌,需结合患者性别,影像学检查,既往病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辅助诊断。

*本文(包括图片)均为作者投稿, 仅供行业交流学习用,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岩,王正,陈彤箴,等.涎腺玻璃样变透明细胞癌8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23,33(02):168-173.

[2]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Editorial Board. Head and neck tumours.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series, 5th ed [M]. Lyon: IARC Press, 202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2972, encodeId=05f522329e27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053658640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涎腺肿瘤#</a> <a href='/topic/show?id=21471205653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玻璃样变透明细胞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5864, encryptionId=20536586403, topicName=涎腺肿瘤), TopicDto(id=120565, encryptionId=214712056538, topicName=玻璃样变透明细胞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Oct 24 23:41:57 CST 2024, time=2024-10-24,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涎腺肿瘤的本与源

涎腺系统由3对大腺体(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以及500~1000个分布在口腔黏膜下层的小涎腺小叶组成。

【衡道丨笔记】头颈涎腺肿瘤病理体系

涎腺肿瘤是由涎腺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来源于大涎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也可来源于小涎腺,即任何有涎腺的部位都可发。在口腔颌面肿瘤中涎腺肿瘤发生的比例较高,为常见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生涎腺肿瘤。

Int J Oral Max Surg:颈淋巴结肿大和涎腺肿瘤粗针穿刺活检与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本研究比较了细针穿刺细胞学和粗针穿刺活检对颈淋巴结肿大或唾液腺肿瘤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并为临床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提供了依据。

【衡道丨干货】涎腺组织学及涎腺肿瘤最新WHO分类概括

本期北京市密云区医院病理科辛春杨老师将为大家分享涎腺组织学及涎腺肿瘤最新WHO分类概述的内容。

Int J Oral Surg:青少年儿童的原发性上皮性涎腺肿瘤

唾液腺的原发性上皮肿瘤在儿科患者中非常罕见。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根据作者的经验和最近的文献评估这些罕见的肿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