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区医院病理科辛春杨老师将通过标注详细、讲解清晰、简单易懂的图片、文字与思维导图,和小伙伴们一起从基础开始学习病理。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子宫内膜组织学的病理基础知识。
子宫的解剖结构
成年未经产的子宫是中空的梨形肌性器官,由膨大的子宫体和较小的子宫颈组成。两侧输卵管起始处连线水平之上的头侧子宫体部分称为子宫底。子宫底部与两侧输卵管子宫壁内部分相关的外侧区域为子宫角。子宫由厚的子宫肌层(覆盖浆膜和/或外膜)和海绵状的黏膜(即子宫内膜)组成。
子宫的解剖结构
子宫内膜分层
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与功能层,功能层可分为致密层和海绵层。
一、基底层:
紧邻肌壁,基底层的形态相对稳定,腺体增殖活性弱,间质由致密的梭形细胞构成。
二、功能层:
位于基底层上部,随月经周期不断变化。
(1)致密层:
靠近表面的一层,由丰富的间质和少量的腺体组成;腺体几乎没有分泌活性。而间质对于激素刺激具有良好的反应,伴有明显的蜕膜反应并且可见许多颗粒性淋巴细胞。
(2)海绵层:
腺体多,分泌活性强。间质相对没有反应,除了紧贴螺旋小动脉的间质以外,不发生很好的蜕膜反应。
子宫内膜分层。致密层间质丰富,腺体稀少,海绵层腺体丰富,间质稀少
间质细胞梭形,深染(绿色标注);腺体假复层,无分泌活性(红色标注)
子宫内膜基底层:由管状腺体构成,内衬单层-假复层上皮,核分裂象少见,无分泌活性。间质细胞为梭形,深染而又密集,无蜕膜样变。
子宫内膜的组成成分
子宫内膜组成。表面上皮(红色标注);螺旋小动脉(蓝色标注);间质细胞(黄色标注);腺体(绿色标注)
子宫内膜上皮成分
表面上皮:
由单层的低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对激素的变化反应不敏感,与腺体上皮相延续。
表面上皮细胞(蓝色标注)
腺上皮细胞组成:
增殖细胞和分泌细胞:是同一种细胞随着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形态。
-
增殖细胞:高核浆比,拉长的“腊肠样”深染核,核仁不明显。细胞质稀少,一般为嗜碱性至双染性。处于增殖期时,细胞核呈假复层排列,并常见核分裂。
核分裂象(红色标注)增殖细胞(绿色标注)
-
分泌细胞:
(1)空泡分泌细胞:细胞核与增殖期细胞相似,细胞质内出现核下空泡。
(2)无空泡分泌细胞:核为圆形,空泡状,染色质分布均匀,有时可见明显的核仁,其细胞质均匀一致,嗜酸性,腔缘面常破碎。
空泡分泌细胞(绿色标注)
无空泡分泌细胞(红色标注)
纤毛细胞:纤毛细胞的形态和位置随着纤毛形成阶段的功能变化而变化。但细胞核保持相对恒定,呈圆形、核形光滑、空泡状,染色质细颗粒状。
-
透明细胞(纤毛细胞的早期阶段):细胞邻接腺体基底膜,大致呈锥形,细胞质透明,核圆形,居中。此期为细胞质内纤毛。
-
成熟的纤毛细胞:细胞呈梭形至梨形,细胞质外形成纤毛。
成熟纤毛细胞(蓝色标注);透明细胞(绿色标注)
子宫内膜间质成分-细胞成分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是间质的主要细胞成分,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其形态表现有很大变化。
间质致密
间质水肿
间质前蜕膜化
不同阶段间质细胞的变化
蜕膜改变:特殊的苗勒型间质转化,充分发育时称为蜕膜化(例如妊娠期),部分发育时称为前蜕膜化(例如月经周期的分泌晚期)。蜕膜化的间质细胞胞浆丰富、胞界清晰,呈“铺砖样”改变。
间质蜕膜化(A 、B 图示妊娠期内的间质蜕膜反应。细胞质丰富,边缘清晰)
淋巴造血细胞:
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 ) :
以前被称为“间质粒细胞”,是子宫间质细胞成分中占第二位的细胞成分,在分泌晚期和妊娠期最明显。uNK为圆形细胞,两叶核,细胞质淡染,内含嗜酸性颗粒,其免疫表型不同于血中的NK细胞。
其他白细胞:
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月经期之前这两种细胞都非常少)、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存在于整个月经周期,但在月经期前数量增多)。正常子宫内膜的基底层常可见淋巴滤泡。
浆细胞:
传统观点认为,子宫内膜中如果出现浆细胞,则提示为子宫内膜炎。但最近的研究认为子宫内膜标本中可以存在少量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间质泡沫细胞:
核为豆形、胞质含有丰富脂质空泡,可能是变异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uNK细胞(上图);子宫内膜中的淋巴滤泡(中图);间质泡沫细胞(下图)
子宫内膜间质成分-血管
螺旋小动脉
子宫的血液供应:
子宫动脉→弓形动脉(子宫肌层)→放射状动脉(子宫肌层)→基底动脉(肌层内膜交界)→螺旋小动脉(内膜层)
螺旋小动脉对于不同水平的卵巢激素有反应:
-
增生期:螺旋小动脉几乎没有卷曲,而且局限于功能层的较深部位。有不规则的静脉网,常常与静脉交叉排列,形成静脉湖。
-
分泌期后期:螺旋小动脉变得突出。
-
月经前期:间质水肿被重吸收,螺旋小动脉的卷曲最为显著。
功能层中聚集的螺旋小动脉
月经周期-增殖期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功能层随月经周期发生一系列规律变化,可分为月经期(第1至4天)、增殖期(第5至14天)及分泌期(第15至28天)。增殖期可分为早期增殖期、中期增殖期、晚期增殖期。
腺体短、直(右图)
早期增殖期(周期第4-7天)。腺体短而直,没有任何明显的扭曲,细胞核假复层,细胞核圆形至椭圆形,染色质致密。间质和腺体都有活跃的有丝分裂活动。
腺体略弯曲(左图),上皮假复层,见核分裂象(右图)
增殖中期(周期第8-10天)。腺体开始出现早期弯曲,并伴有间质水肿。增殖期腺体的核分裂和细胞核特征在增殖期的不同阶段通常相似。
腺体弯曲(左图),核分裂易见(右图)
晚期增殖期(周期第11-14天)。腺体明显弯曲。虽然可以看到水肿区域,但间质是细胞性和致密性的。腺体显示细胞核假复层,细胞核圆形至椭圆形,染色质致密。腺体和间质中存在核分裂。
月经周期-分泌期子宫内膜
分泌期子宫内膜的形态学改变可分为4个阶段:间期、分泌早期、分泌中期和分泌晚期。
个别核下空泡(右图)
间期(15-16天)是指排卵和第17天排卵的明确形态学证据之间的48小时。腺体表现为增殖型核特征,可见有丝分裂像,腺体散在核下空泡。这种模式不能明确发生了排卵。
核下空泡(左图),核上空泡(右图)
早期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7天(排卵后第3天):由柱状细胞排列的弯曲腺体。均匀的核下空泡,形成“钢琴键”样外观。核分裂很少。间质疏松水肿。广泛的核下空泡是排卵的明确的形态学证据。(左图)
早期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8天(排卵后第4天):由柱状细胞排列的弯曲腺体。核下空泡仍然存在,但核上空泡化现在比核下空泡化更突出。间质水肿。(右图)
腺腔分泌物(右图)
分泌中期:月经周期第19天(排卵后第5天)。腺体不再显示细胞质空泡化,主要由柱状细胞排列,没有明显的细胞核假复层。核分裂象缺失。分散的腺体显示管腔内分泌物。间质是水肿性的。(左图)
分泌中期:月经周期第20天(排卵后第6天)。腺体与第19天相似,只是管腔内分泌物更突出。在第20天,有管腔内分泌物的腺体占腺体的大多数。(右图)
腺体更弯曲(左图),间质水肿明显(右图)
分泌中期:月经周期第21天(排卵后第7天)。腺体不规则但无锯齿。间质水肿加重。(左图)
分泌中期:月经周期第22天(排卵后第8天)。腺体不规则,但无锯齿。间质水肿最明显。可以看到分散的螺旋状小动脉。(右图)
血管周围间质发生前蜕膜化(右图)
分泌中期:月经周期第23天和第24天(排卵后第9天和第10天)。表面上皮下螺旋小动脉周围的间质先发生前蜕膜化,其余的间质仍显示水肿状态,二者形成明显对比。腺体不规则,可出现管腔分泌物变化。第24天,分泌衰竭开始。
表面上皮下间质发生前蜕膜化(右图)
分泌中期:月经周期第25天(排卵后第11天)。小片区域间质前蜕膜化。其它间质显示水肿状态。腺体不规则。
间质弥漫前蜕膜化
分泌后期:月经周期第26天(排卵后12天)。间质弥漫性前蜕膜化。有大量的颗粒状淋巴细胞。腺体分泌衰竭。
锯齿状腺体
分泌后期:月经周期第27-28天(排卵后第13-14天)。间质弥漫性前蜕膜化。有大量的颗粒状淋巴细胞。腺体有明显的锯齿。可见间质局灶性坏死。功能层的致密层和海绵层之间的分层已经变得非常突出。
月经周期-月经期子宫内膜
左图:破碎的腺体(绿色标注),崩解的间质(红色标注);右图:出血、炎细胞
月经期子宫内膜:月经周期的第一天,主要特征包括子宫内膜腺体明显碎裂;腺体分泌衰竭;没有任何有丝分裂象;大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其他炎症细胞(包括浆细胞和组织细胞);以及显著的间质破裂。如果活检是在月经期开始或第28天晚些时候进行的,残留的前蜕膜化间质可能会突出;如果在月经后期获得,可能会看到增殖性子宫内膜碎片和月经期子宫内膜碎片共存。
间质球
月经期子宫内膜:显著的间质崩解是月经期子宫内膜的一个关键特征,其特征是凝结的间质细胞(所谓的蓝球)。间质凝聚物可能显示凋亡小体和分散的浆细胞。
绝经后的子宫内膜
在绝经后年龄组,随着卵巢激素分泌的显著减少,子宫内膜失去了周期性刺激,变得越来越不活跃,逐渐萎缩。
只有表面上皮,间质致密(左图);腺体小,稀少(右图)
绝经后子宫内膜:子宫内膜萎缩,萎缩的子宫内膜腺体稀少,局灶完全没有腺体,只有残留的表面上皮。间质富于细胞,或变成纤维性间质。
腺体扩张(左图);上皮扁平(右图)
绝经后子宫内膜:一种晚期萎缩(称为“囊性萎缩”)的特征是囊性扩张的腺体,上皮细胞扁平,细胞质可辨认性极低。部分间质纤维化。
子宫下段内膜
与子宫体相比,子宫峡部(子宫下段)对激素的反应性显著降低。腺体通常由具有弱增殖活性的柱状细胞构成,纤毛较丰富。间质细胞一般更为梭形,并且胶原纤维有所增加,细胞数量通常更少。
腺体不活跃(左图);间质纤维化、纤毛丰富(右图)
参考资料:
1.《病理医师实用组织学》第5版。
2.《子宫颈及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解读》第2版。
3.《女性生殖道病理学》。
4. Atlas of Uterine Pathology.
5. Blaustein’s Pathology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 Seventh Edition.
6. Color Atlas of Female Genital Tract Pathology.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子宫内膜组织学# #病理基础#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