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刘靖教授:我国ABPM数据库分析,24小时血压控制率仅三成!夜间血压情况亟须关注 | ACC.25

2025-04-01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

3月30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为我们带来最新研究——《中国24小时动态血压控制情况:全国数据库报告》。

第74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度科学会议于当地时间3月29日-3月31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3月30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靖教授为我们带来最新研究——《中国24小时动态血压控制情况:全国数据库报告》。

图片

01 研究背景

作为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过去30年间,尽管高血压在中国非常流行,但我国24小时动态血压控制情况尚不明确。

02 研究方法

通过与心血管结局相关的动态血压中国数据库(CDACO),分析全国范围内24小时动态血压控制情况。使用具备GPRS功能的便携式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设备进行血压测量。

高血压控制的定义: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130/80 mmHg,或白天血压<135/85 mmHg,或夜间血压<120/70 mmHg。

03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210782例患者(男性占比50.5%,n=106364),平均年龄59.3(±15.3)岁。

① 24小时平均收缩压为132.4(±17.3)mmHg,舒张压为80.7(±12.0)mmHg。

② 白天收缩压为133.8(±17.3)mmHg,舒张压为82.1(±12.3)mmHg。

③ 夜间收缩压为127.8(±20.0)mmHg,舒张压为76.0(±12.9)mmHg。

所有患者的24小时血压控制率(平均血压<130/80 mmHg)为35%。其中,男性患者中控制率为31%,女性患者中控制率为39%。

所有患者的收缩压控制率(<130 mmHg)为47%,舒张压控制率(<80mmHg)为49%。

所有患者的白天血压控制率(平均血压<135/85 mmHg)为45%;白天收缩压控制率(<135 mmHg)为56%,舒张压控制率(<80mmHg)为60%。

相比之下,夜间血压控制率(平均血压<120/70mmHg)仅有23%,远低于白天。夜间收缩压控制(<120mmHg)为37%,舒张压控制(<70mmHg)为32%。

image.png

04 研究结论

在中国这个最大的全国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库中,总共有35%的患者实现了全天的血压控制。夜间血压控制甚至比白天血压控制情况更差(23%对45%)。要想实现全天血压控制,尤其应当注意夜间的血压管理。

05 讨论

24小时血压控制对心血管风险预防至关重要,然而动态血压监测实际中未得到充分利用,导致在现实世界中往往高估了血压控制情况,尤其是在夜间。现有证据表明,夜间血压将成为器官损伤和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必须加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无需袖带血压测量计如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或许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刘靖教授特别指出,该研究系动态血压数据库分析,并非高血压“三率”的抽样调查,因而研究结果不能外推为我国高血压人群的总体控制情况。但该研究动态血压数据反映出的日间、夜间血压控制状况的差异,提示需重视夜间高血压的管理,努力提升高血压整体控制水平。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8569, encodeId=420022585695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b4810160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24小时动态血压#</a> <a href='/topic/show?id=8bef1255028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ACC 2025#</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16, encryptionId=eb4810160a, topicName=24小时动态血压), TopicDto(id=125502, encryptionId=8bef1255028b, topicName=ACC 2025)],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Mar 31 20:40:40 CST 2025, time=2025-03-31,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JAHA: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24小时动态血压有何影响?

该Meta分析表明采用SGLT2抑制剂降低24小时动态血压是其一种效应。SGLT2抑制剂对24小时动态血压昼间效应可能有助于解释其对心血管结局的有利影响。

Diabetes Obes Metab:糖尿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模式的预后价值

在糖尿病患者中,反杓状血压与较高的CKD和CAN患病率相关,并在21年的观察期中使调整后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一倍以上。

JAHA:反射性晕厥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情况分析

与无晕厥的患者相比,反射性晕厥患者24小时收缩压较低,但24小时舒张压较高,白天收缩压下降<90mmhg的频率更高。

Hypertension:eGFR预测终点数少于24小时动态血压

  乌拉圭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普通人群中,估计肾小球率过滤(eGFR)可预测的临床终点少于24小时动态血压(ABP24),并且其为附加性而非倍增性危险因素。论文于2012年11月19日在线发表于《高血压》(Hypertension)杂志。   此项研究从11个人群中随机纳入5322例受试者(中位年龄51.8岁,女性43.1%)。受试者均在基线时测定了ABP24和eGFR。利用多变量校正Cox回

Circulation:夜间血压表型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不容小觑

动态家庭血压(BP)监测参数比办公室BP监测参数能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但是目前尚缺乏可靠的数据,也缺乏关于心力衰竭(HF)风险的信息。JAMP研究采用相同的BP监测设备、和方案在所有研究中心中评估夜

Hypertension:胰高血糖素样肽-1与动态血压呈线性相关

瑞士一项研究表明,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论文12月1日在线发表于《高血压》(Hypertension)。 此项研究共纳入1479例年龄为25~41岁的健康成人受试者,并利用高敏方法测定了空腹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和动态血压。评估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与血压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中位年龄为38岁。 结果显示,胰高血糖素样肽-1由低到高各四分

Hypertension:当下慢性肾脏病患儿的血压控制的是否达标?

慢性肾脏病(CKD)患儿血压控制不良被认为是CKD进展的主要原因,同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近期,有推荐更好的控制血压(BP)的方法。本文主要目的是对比CKiD研究(儿童慢性肾脏病)中的受试者在两个时间段血压控制情况。对两个时间段(2005年1月1日-2008年7月1日[1期,345人]和2010年7月1日-2013年12月31日[2期,506人])的851位受试者的抽检BP和24小时动态BP数

Cardiovasc Diabetol:动态血压与无症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24小时动态血压与糖尿病患者的心室重塑、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和舒张功能障碍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