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有了初步诊断标准!李勇、彭道泉等多中心研究

2024-12-28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发表于陕西省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彭道泉等在本刊发表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提出了适合中国临床实践的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初步诊断标准。

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又称Ⅰ型高脂蛋白血症或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以循环血中甘油三酯严重升高、腹痛、反复急性胰腺炎发作为临床特征,由脂蛋白脂酶(LPL)- 载脂蛋白Ⅱ(ApoC Ⅱ)系统基因缺陷导致富含甘油三酯的乳糜微粒代谢障碍所致。

目前中国尚无明确的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临床诊断标准,仅有少数医师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和特有的脂样血浆(血液浑浊、分层且呈粉红色)做出“(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的诊断或经基因检测确诊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的病例报道。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勇、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彭道泉等在本刊发表的一项多中心研究提出了适合中国临床实践的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初步诊断标准。

该诊断标准参考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的欧美诊断标准,并结合中国临床实践,具体如下:(1)标准降脂治疗后空腹甘油三酯≥10 mmol/L;(2)至少合并下述一项: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相关基因检测阳性,或有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HTGP)家族史,或有青少年胰腺炎病史或成年HTGP病史,或有不明原因反复腹痛住院病史。

研究者发现,根据这一标准诊断的中国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遗传特征与欧美患者基本一致。作者认为,研究中拟定的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诊断标准可在中国人群中进一步验证及推广。

该研究筛选中国9家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就诊的6 856例空腹甘油三酯≥10 mmol/L的患者,其中102例高度疑似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患者。

根据上述诊断标准,在纳入分析的102例患者中,60例(58.82%)初步确诊为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平均年龄43.0岁,男性占70%,平均甘油三酯水平为20.0 mmol/L。

在60例初步确诊的患者中,6例(10.0%)检出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相关基因突变,均为脂蛋白脂肪酶基因突变;51例(85.0%)有急性胰腺炎病史,28例(46.7%) 有反复(≥2次)急性胰腺炎或不明原因腹痛病史。

按照美国FDA定义的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诊断标准,本研究确诊的60例患者中“可能为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的患者占98.3%(59/60),“确诊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患者占70.0%(42/60)。

按照拟定的中国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诊断标准,甘油三酯≥10 mmol/L人群中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患病率约0.5%(33/6 722)。

来源:

谢坤, 伍莎, 唐熠达, 等. 中国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标准探索.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12): 1199-1205.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4.12.007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5505, encodeId=7aaf2245505f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67c6881e4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甘油三酯#</a> <a href='/topic/show?id=dad6464382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6438, encryptionId=dad64643829, topicName=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 TopicDto(id=68817, encryptionId=267c6881e4d, topicName=甘油三酯)],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Dec 29 23:31:47 CST 2024, time=2024-12-29,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Cardiovasc Diabetol: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杨建民教授团队系列研究揭示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TyG指数和血清尿酸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预测的协同作用且TyG指数对于非糖尿病CABG人群的MACE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同时揭露了高TyG指数与心血管耐力受损相关。

AJG: 甘油三酯的高变异性会增加急性胰腺炎首次发作的风险

甘油 三酯(TG)是一种 有机化合物 , 由甘油的3个羟基与3个脂肪酸分子酯化生成的甘油酯 。 为非极性物质,以非水合形式贮存于体内,是体内储量最大和产能最多的能源物质。

ACC 2024:Olezarsen治疗高心血管风险的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可实现至少50%的甘油三酯降低

对于患有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且心血管风险较高的患者,Olezarsen能显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至少50%,这一结果超过了现有降脂疗法的治疗效果。

Cardiovasc Diabetol :中国学者发文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主动脉夹层和动脉瘤发生风险的关联:一项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TyG指数与AD/AA发病风险之间的独立关联,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通过在临床实践中应用TyG指数,可以更早地识别高风险人群,从而采取个性化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可同时改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水平!NEJM发表高脂血症治疗的新策略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plozasiran治疗显著改善甘油三酯、APOC3、非HDL-C、载脂蛋白B、LDL-C和HDL-C的水平。

甘油三酯降低高达63%!NEJM:新疗法还可降低“坏胆固醇”等多个脂质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使用zodasiran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和其他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包括LDL-C)的水平。

Neurology:意外——老年人甘油三酯水平与痴呆症风险呈负相关!

与甘油三酯水平较低的人相比,甘油三酯水平在正常至高正常范围内的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较慢。

别“一棒子打死”!上海六院团队最新:多吃这种碳水,能改变肠道菌群,改善脂肪肝及多器官健康

Cell Metabolism:膳食补充抗性淀粉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尤其是粪便拟杆菌,来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内甘油三酯水平,从而改善脂肪肝。

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2大策略,显著降低“坏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水平

发表于Diabetologia的一篇综述,旨在评估针对脂蛋白代谢的新一代疗法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