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 Dent J:儿童口腔念珠菌与早期儿童龋病存在显著关联

2025-04-11 liangying MedSci原创

口腔念珠菌(尤其是C. albicans)与ECC存在显著关联,其风险比在唾液样本中最高(OR=9.42)。

早期儿童龋病(Early Childhood Caries, ECC)是全球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5岁儿童患病率高达63%,其发病机制涉及微生物、饮食及宿主因素的多重作用。传统观点认为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是龋病的主要致病菌,但近年研究发现念珠菌(Candida)在龋病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协同作用。作为口腔常见机会性真菌,Candida albicans可通过产酸、破坏牙釉质及与细菌相互作用促进龋病进展。然而,现有研究对念珠菌与ECC的关联性存在争议:部分研究表明口腔念珠菌丰度与龋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而另一些研究则未发现明确关联。此外,非白念珠菌(Non-albicans Candida, NAC)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综述与荟萃分析,综合评估口腔念珠菌(包括菌种分布及样本来源)与ECC的关联性,为龋病防控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遵循PRISMA指南,检索CINAHL、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等七大数据库,筛选2021年4月前发表的观察性研究(横断面、队列及病例对照研究)。纳入标准为:研究对象为71月龄以下健康儿童;暴露因素为口腔念珠菌存在;结局指标为ECC发生情况。排除标准包括数据不完整、重复发表及非英语文献。两名独立研究者通过标题/摘要初筛及全文复筛确定最终文献,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评估偏倚风险。数据提取涵盖研究地区、样本来源(唾液、牙菌斑或龋损组织)、念珠菌检测方法(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关联性结果。针对异质性较高的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荟萃分析,计算合并比值比(Odds Ratio, OR)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并通过I²统计量评估异质性水平。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项研究(12项显示显著关联),涵盖10个国家共12,000余名儿童。​​关键发现如下​​:

1. ​​念珠菌与ECC的总体关联性​​:合并分析显示,牙菌斑样本中检出念珠菌的儿童患ECC的风险是无菌斑儿童的7.98倍(95% CI: 3.84–16.58,I²=84%),唾液样本风险更高(OR=9.42,95% CI: 4.15–21.40,I²=50%)。

2. ​​念珠菌种类差异​​:C. albicans是主要致病菌,在ECC组检出率为60%–84%,显著高于无龋组(如巴西研究显示ECC组C. albicans检出率84% vs. 非ECC组24%)。此外,C. dubliniensis及非典型NAC(如Nigrospora oryzae)与重度龋损相关。

3. ​​样本来源影响结果​​:牙菌斑样本的关联性(OR=7.98)略低于唾液样本(OR=9.42),可能与采样部位(如邻面龋损组织中C. albicans检出率达100%)及菌群动态变化有关。

4. ​​地域与人群差异​​:发展中国家儿童(如印度、中国)C. albicans检出率较高(60%–84%),且与高龋失补指数(dmft≥4)显著相关;而土耳其研究发现念珠菌携带率与龋损程度无关,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或检测方法差异有关。

5. 方法学异质性​​:培养法(如CHROMagar)与分子技术(PCR、ITS测序)的结合提高了检测特异性(敏感度99.4%,特异度100%),但约30%研究未明确菌种鉴定流程,导致结果可比性受限。

患有早期儿童龋病儿童与无龋儿童之间牙菌斑样本念珠菌组患病率的比值比

本研究通过系统性分析证实,口腔念珠菌(尤其是C. albicans)与ECC存在显著关联,其风险比在唾液样本中最高(OR=9.42)。尽管地域及方法学差异影响部分结果,但念珠菌的产酸能力、与致龋菌的协同作用及其在龋损组织中的高丰度,均支持其作为潜在龋病生物标志物或致病因素的可能性。未来需开展多中心纵向研究,统一采样标准(如龋损组织优先)、整合宏基因组学技术,并探索NAC的致病机制,以完善龋病风险评估体系及靶向干预策略。

原始出处:

Man VCW, Manchanda S, Yiu CK. Oral Candida-biome and Early Childhood Ca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 Dent J. 2025 Apr;75(2):1246-1260. doi: 10.1016/j.identj.2024.08.020. Epub 2024 Sep 24. PMID: 39322518.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0416, encodeId=d29b22604163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2c81035e7b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龋病#</a> <a href='/topic/show?id=dca81260209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儿童口腔念珠菌#</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6020, encryptionId=dca81260209f, topicName=儿童口腔念珠菌), TopicDto(id=103577, encryptionId=b2c81035e7b1, topicName=龋病)],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Apr 14 14:46:05 CST 2025, time=2025-04-14,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J Clin Periodontol:特发性男性不育与牙周病和龋病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评估特发性男性不育症中牙周和牙齿状态与精子病理学之间可能的相关性。

2019 ORCA/IADR共识报告:龋病以及龋病管理术语

2019年10月,欧洲龋病研究组织(ORCA)联合国际牙科研究学会(IADR)共同发布了龋病以及龋病管理术语的共识报告。主要目的是确定和选择常用的龋病以及龋病的管理术语,涉及龋病定义、诊断、风险评估以及监测的相关术语。

Front Oral Health:氟化二胺银预防和抑制龋病的作用分析

本系统综述旨在评价氟化二胺银(SDF)在预防和治疗龋病中的作用,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J Dent Res:从幼年至青少年龋齿发展的纵向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全球范围内,龋齿是最重要的口腔状况。为了制定行而有效的预防策略,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这种状况是如何发生和随着时间进程如何发展的,然而很少有纵向研究关注孩童龋齿的发生和进展。这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和建立孩童从幼年到青少年时期龋齿的发展模式,以及探讨其潜在的风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和社会剥夺)。

J Periodontol:可卡因和多物质滥用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可卡因是美国第二大非法滥用药物。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研究以全国代表性的样本来分析可卡因使用与口腔健康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考察了美国成年人中可卡因单独使用或与其他物质一起使用对口腔健康的影响.

J Periodontol: 龋病合并牙周炎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龋齿和牙周病作为独立的疾病,都会产生局限性和障碍,对个体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但两种口腔疾病的结合尚未得到研究。本研究旨在评估龋齿和牙周炎联合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

CGP流行病学研究 | 1990—2019年中国龋病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龋病是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分析其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能够为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Int Dent J:含氟羟基磷灰石牙膏显著抑制儿童龋损进展

含氟羟基磷灰石复合牙膏在抑制儿童活动性龋损进展及促进再矿化方面优于传统单氟磷酸钠牙膏,尤其以1450 ppmF浓度效果更佳。

J Dent Res:镁可抑制致龋链球菌的生长 

丙酮酸氧化酶(SpxB)依赖性产生的H2O2广泛分布于口腔共生链球菌中。一些研究证实,H2O2能够拮抗易感性口腔细菌种类,包括与龋病相关的链球菌突变菌以及几种牙周病菌。在这里我们报告了一种潜在的机制,

国家卫计委发布我国口腔健康调查结果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2岁儿童平均龋齿数为0.86颗,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评价标准,中国龋病流行状况处于很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