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期刊导读】灰区慢乙肝患者的肝癌风险显著高于免疫耐受期患者

2025-03-25 雨露肝霖 雨露肝霖 发表于陕西省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瑜教授团队回顾性研究8319例慢乙肝患者,近35%处于灰区。灰区患者肝癌风险高于免疫耐受期,其中GZ-B组风险更高,提示灰区患者尤其GZ-B组应及时抗病毒治疗。

近年来,对于灰区(GZ)慢乙肝患者的管理一直是慢乙肝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有大量证据证实灰区慢乙肝患者的肝癌风险不容小觑。近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瑜教授团队发表的回顾性研究再次证实,慢乙肝患者中近35%的患者处于灰区,灰区慢乙肝患者,尤其是GZ-B组(HBeAg阳性,ALT > ULN,HBV DNA ≤ 2 × 10IU/mL)患者的肝癌风险显著高于免疫耐受期患者,建议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

图片

研究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慢乙肝患者,无肝硬化,入组和随访期间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慢乙肝的诊断标准为HBsAg阳性> 6个月,ALT正常值上限(ULN)为男/女35/25 U/L。

收集患者的所有基线信息,并根据HBeAg、ALT和HBV DNA水平,将GZ患者分为四个亚组:

(1)GZ-A组:HBeAg阳性,ALT正常,HBV DNA ≤ 106 IU/mL;

(2)GZ-B组:HBeAg阳性,ALT > ULN,HBV DNA ≤ 2 x 104 IU/mL;

(3)GZ-C组:HBeAg阴性,ALT正常,HBV DNA ≥ 2 x 103 IU/mL;

(4)GZ-D组:HBeAg阴性,ALT > ULN,血清HBV DNA ≤ 2 x 103 IU/mL。

研究结果

01 慢乙肝患者中近35%处于灰区

共纳入8319例慢乙肝患者,其中免疫耐受期、HBeAg阳性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及HBeAg阴性免疫活动期(再活动期)各282例、912例、3502例、717例,GZ患者共2906例,GZ慢乙肝患者比例为34.9%

与免疫耐受期和非活动期患者相比,GZ组的男性患者比例显著更高(< 0.001)。GZ组患者的中位年龄显著高于免疫耐受期、HBeAg阳性免疫活动期和HBeAg阴性免疫活动期的患者(< 0.001)。GZ组的中位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免疫耐受期和非活动期患者,显著低于HBeAg阳性免疫活动组和HBeAg阴性免疫活动组(< 0.001)。

各组患者的基线特征

图片

02 总人群中,灰区慢乙肝患者的肝癌风险显著高于免疫耐受期患者

经逆概率加权(IPTW)分析,各组间5年和10年的肝癌发生率分别为:

  • GZ组 vs. 免疫耐受期:5年3.09% vs. 0.400%,10年6.86% vs. 0.362%,GZ组的肝癌风险显著高于免疫耐受期患者(aHR = 0.120, 95% CI 0.017 - 0.890, P = 0.0380);

  • GZ组 vs. HBeAg阳性免疫活动期:5年3.26% vs. 5.59%;10年6.91% vs. 7.37%,两组肝癌发生风险相似(aHR = 1.700, 95% CI 0.940 - 3.000, P = 0.0780);

  • GZ组 vs. 非活动期:5年3.45% vs. 2.12%,10年7.10% vs. 6.72%,两组肝癌发生风险相似(aHR = 0.800, 95% CI 0.500 - 1.300, P = 0.3600);

  • GZ组 vs. HBeAg阴性免疫活动期(再活动期):5年3.03% vs. 7.74%,10年6.81% vs. 14.66%,GZ组的肝癌风险显著低于HBeAg阴性免疫活动期(再活动期)患者(aHR = 2.800, 95% CI 1.800 - 4.400, P < 0.0001)。

提示经IPTW调整,GZ组的肝癌风险显著高于免疫耐受期患者,与免疫活动期和非活动期患者相当,显著低于HBeAg阴性免疫活动期(再活动期)患者

图片

经IPTW调整后各组间的肝癌发生率

03 灰区慢乙肝患者中,IPTW调整后,GZ-A/B/D组的肝癌发生率均显著高于GZ-C组

在2,906例GZ患者,GZ-A亚组340例,GZ-B亚组355例,GZ-C亚组705例,GZ-D亚组1,506例。与GZ-A和GZ-B亚组相比,GZ-C和GZ-D亚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率、血小板水平均显著更高(均< 0.0001)。

灰区亚组患者的基线特征

图片

未经IPTW调整,GZ-B组5年和10年肝癌发生率最高,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01):

  • GZ-A组:5年4.70%;10年10.57%;

  • GZ-B组:518.83%1045.71%

  • GZ-C组:5年0.57%;10年1.77%;

  • GZ-D组:5年8.33%;10年17.02%;

图片

未经IPTW调整,灰区各亚组的肝癌发生率

经IPTW调整,GZ-B组的肝癌发生率与GZ-AGZ-D组相似,显著高于GZ-C< 0.001):

  • GZ-A组 vs. GZ-B组:5年5.06% vs. 7.13%;10年11.51% vs. 25.08%(P = 0.540);

  • GZ-A组 vs. GZ-C:5年5.15% vs. 0.58%;10年11.75% vs. 1.79%(P < 0.0001);

  • GZ-A组 vs. GZ-D组:5年4.99% vs. 8.84%;10年 11.25% vs. 18.03%(P = 0.0770);

  • GZ-B组 vs. GZ-C:5年5.33% vs. 0.58%;10年21.9% vs. 1.79%(P = 0.0001);

  • GZ-B组 vs. GZ-D组:5年6.8% vs. 8.9%;10年26.98% vs. 18.14%(P = 0. 420);

  • GZ-D组 vs. GZ-C:5年8.85% vs. 0.57%;10年18.05% vs. 1.79%(P < 0.0001)。

图片

经IPTW调整后,GZ各亚组的肝癌发生率比较

04 GZ-B组慢乙肝患者的肝癌风险显著高于免疫耐受期和非活动期慢乙肝患者

由于GZ-B组的肝癌风险最高(未经IPTW调整),比较GZ-B组与免疫耐受期组、HBeAg阳性免疫活动期组、非活动期组和HBeAg阴性免疫活动期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结果显示,经IPTW调整,GZ-B组的肝癌风险与HBeAg阳性免疫活动期组和HBeAg阴性免疫活动期组相当,但显著高于免疫耐受期(aHR 0.062, 95% CI 0.008 - 0.480, = 0.0078)和非活动期(aHR 0.270, 95% CI 0.140 - 0.510, < 0.0001)患者。

图片

经IPTW调整,GZ-B组的肝癌风险显著高于免疫耐受期(A)和非活动期(C)患者

肝霖君有话说

既往已有多项研究显示慢乙肝患者中灰区患者占比较高,本文中灰区慢乙肝患者占34.9%,经IPTW调整后,灰区慢乙肝患者的肝癌风险显著高于免疫耐受期患者,尤其是GZ-B组(HBeAg阳性,ALT > ULN,HBV DNA ≤ 2 x 104 IU/mL),其肝癌发生风险显著高于免疫耐受期和非活动期慢乙肝患者,提示对于这部分慢乙肝患者应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既往一项国际多中心多种族研究表明,灰区慢乙肝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70%的肝癌发生风险;由耿嘉蔚教授牵头的“启航”项目的前期数据也显示,灰区患者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治疗获益明显,表明灰区慢乙肝患者应积极开展合理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改善远期结局。

参考文献:  

Zhang J, Yu S, Zhu K, et al. Probability analy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hepatitis patients in the gray zone[J]. Front Med (Lausanne). 2024, 11: 1464981.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7697, encodeId=eb6f225e6972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15a534256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慢乙肝#</a> <a href='/topic/show?id=0a31812998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癌风险#</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3425, encryptionId=315a5342562, topicName=慢乙肝), TopicDto(id=81299, encryptionId=0a318129989, topicName=肝癌风险)],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Mar 25 17:50:59 CST 2025, time=2025-03-25,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3-25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期刊导读】核苷序贯/联合PEG IFNα-2b治疗可显著提高慢乙肝或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HBsAg清除率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研究证实,NAs 序贯 / 联合 PEG IFNα-2b 治疗可显著提高慢乙肝或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HBsAg 清除率,基线 qHBsAg 和 ΔTBiL 是独立预测因素。

【期刊导读】“绿洲”项目成果: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48周的HBsAg清除预测模型

“绿洲” 项目研究表明,性别、基线 HBsAg 水平和肝硬化是慢乙肝患者接受 PEG IFNα - 2b 治疗 48 周时 HBsAg 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辅助治疗决策。

【期刊导读】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核苷治疗HBsAg低水平慢乙肝患者的HBsAg清除率达40.98%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研究显示,NAs和PEGIFNα联合治疗HBeAg阴性、HBsAg低水平患者48周清除率40.98%,基线、24周HBsAg及24周ALT水平等是独立预测因素。

【期刊导读】再添新证:巩固治疗> 12周、停药时HBsAb阳性可增加HBsAg清除的持久性

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回顾分析295例慢乙肝患者数据,发现基于PEGIFNα-2b治疗方案下,HBsAg清除后巩固治疗超12周可提升清除持久性及血清学转换率,停药时HBsAb阳性复发率低。

张文宏教授:慢乙肝全流程管理,机遇与挑战并存!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作“慢乙肝全流程管理对临床诊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学术分享,肝胆相照平台将精彩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窦晓光教授:慢乙肝临床治愈,我们还差什么?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临床治愈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理想终点,肝胆相照平台特邀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窦晓光教授就相关问题分享观点。

【期刊导读】长期核苷类药物治疗后存在低病毒血症会增加肝纤维化进展风险

近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金华市中心医院)周晶教授团队发表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进一步证实长期核苷类药物(NAs)治疗后存在LLV会增加肝纤维化进展风险,提示应及时调整抗病毒治疗策略,改善远期结局。

【愈见乙肝2024】长期核苷治疗获HBsAg清除仍发生肝癌的慢乙肝患者术后采用PEG IFNα联合治疗有效改善预后

本期将与大家分享一例长期核苷治疗获得HBV DNA阴转、HBsAg清除后仍发生肝癌的慢乙肝患者术后经基于PEG IFNα的联合治疗获得HBsAg血清学转换并有效预防肝癌复发的病例。

【期刊导读】新证据: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会增强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

近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英教授团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结果显示,合并MASLD可增强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HBsAg应答,尤其是HBeAg阴性患者。

【期刊导读】HBsAg清除预测模型:基于临床数据的多种算法比较表明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效能更优

研究表明基线 HBsAg 等因素与 PEG IFNα 治疗的 HBsAg 清除相关,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并验证了预测模型,Logistic 回归模型效能最佳,为慢乙肝个体化治疗提供量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