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梁金花等建立不明确亚型DLBCL患者的预后模型

2024-12-31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陕西省

为了确定可靠的预后生物标志物,以指导不明确亚型DLBCL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卫/梁金花教授团队开展研究。

不明确亚型DLBCL预后

Staudt等人于2020年发表了一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分子学分类,可用于DLBCL的精准治疗,但由于缺乏特征性基因突变,大约50%的患者仍未分类。

图片

由于DLBCL的异质性,对不明确亚型(less-defined subtype)的精准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迫切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以确定能够预测这些患者的靶向和免疫治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程序性细胞死亡(PCD)通路在淋巴瘤的进展中至关重要,并作为淋系肿瘤患者的重要预后标志物。

为了确定可靠的预后生物标志物,以指导不明确亚型DLBCL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徐卫/梁金花教授团队开展研究,近日发表于《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图片

本文要点

∙利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为不明确亚型DLBCL患者开发程序性细胞死亡指数(PCDI)。

∙不同PCDI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循环肿瘤DNA负荷和免疫特征存在差异。

∙对于PCDI评分较高且无进展生存期较差的患者,推测了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案

研究结果

该回顾性研究数据来自三个独立队列339例经标准R-CHOP治疗的不明确亚型DLBCL患者,包括江苏省人民医院(JSPH)队列69例、GSE117556 队列116例和GSE181063 队列N=154例。作者整合了患者的多组学数据,通过使用多种机器学习算法,确定了与PCD相关的8个关键基因,特别是FLT3、SORL1、CD8A、BCL2L1、COL13A1、MPG、DYRK2和CAMK2B。随后利用上述基因建立了程序性细胞死亡指数(PCDI;cut-off=0.916),并将其与相关的临床特征相结合,形成了预测无进展生存期的列线图模型,对1、3、5年生存率的预测能力极为准确,且预测性能优于其他模型。

图片

PCDI与治疗前液体活检循环肿瘤DNA(ctDNA)负荷、微小残留病(MRD)状态和免疫特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此外,PCDI评分升高的患者可能对常规化疗产生耐药,但可能获益于针对特定信号通路的替代抑制剂治疗(如5-氟尿嘧啶、索拉非尼、MK-1775、BMS-345541、JAK1抑制剂和AZD6738),其中抑制剂在高危组患者中的IC50较低。

作者还创建了一个在线分析工具(https://xulymphoma.shinyapps.io/PCDI_pred/),旨在预测不明确亚型DLBCL亚型患者的预后,从而提高其临床治疗的准确性。

图片

总结

作者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的数据成功开发了PCDI模型,并通过JSPH队列验证了其有效性,展示了较强的预测能力。为了加强该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和实际应用,还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予以确认。

参考文献

HuaW, Liu J, Li Y, et al.Reveal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treatment resistance in less-defined subtype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patients by integrating programmed cell death patterns and liquid biopsy. Clin Transl Med.2025;15:e70150. https://doi.org/10.1002/ctm2.7015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5751, encodeId=c3a72245e51d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5795004ec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a> <a href='/topic/show?id=e58d60299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DLBCL#</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029, encryptionId=e58d60299c, topicName=DLBCL), TopicDto(id=50047, encryptionId=c5795004ece, topicName=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Dec 31 11:22:26 CST 2024, time=2024-12-31,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Leukemia】DLBCL患者CNS复发的临床特征、治疗、病程和预后影响因素

学者对2000年至2016年间由法国LYSA和德国GLA发起的19项前瞻性2期或3期试验中5189例DLBC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159例继发性CNS受累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

【衡道丨病例】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EBV+DLBCL)如何诊断?

今天就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瑜琇老师为大家分享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要点。

阿替丽珠单抗、维奈克拉联合奥妥珠单抗治疗Richter转化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OLTO):一项多中心、单臂、II期临床试验

研究阿替丽珠单抗、维奈克拉、奥妥珠单抗联合治疗 Richter 转化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结果显示有效且安全,或成新一线治疗方法。

徐卫/梁金花教授团队探索基因分型时代DLBCL中MYC/BCL2双表达真正的预后意义

作者充分利用外部队列的临床和测序数据,并将其与JSPH 队列相结合,分析了DEL在遗传分类时代的预后意义和危险分层,探索了潜在的生物学机制。

【Blood Adv】伊布替尼联合R-mini-CHOP治疗≥75岁初诊DLBCL的II期研究

该研究表明,在R-mini-CHOP中加入伊布替尼治疗老年DLBCL患者,给药率高且有效,PFS高于R-mini-CHOP的历史数据,但OS未显示更优。

【Haematologica】CD19 ADC泰朗妥昔单抗治疗中国R/R DLBCL的2期研究结果

在一项全球2期LOTIS-2研究中,显示出Lonca对R/R DLBCL的显著临床获益,后续在中国开展桥接关键2期OL-ADCT-402-001研究。

【柳叶刀】格菲妥单抗+GemOx对比利妥昔单抗+GemOx治疗R/R DLBCL的3期研究

近日《The Lancet》报道了初步分析和安全性分析,结果格菲妥单抗是首个在DLBCL随机3期研究中证实总生存期获益的CD20×CD3双抗;此外长期随访仍在进行中。

【Blood Adv】1972例DLBCL中继发性CNS淋巴瘤的发生率和特征

丹麦学者开展一项全国性研究,以分析2014-2019期间1972例DLBCL中SCNSL发病率、预测因素和临床特征的最新数据。

【BCJ】两万例样本:惰性淋巴瘤的转化率和生存期,其预后劣于de novo DLBCL

利用 SEER - 17 数据库对比研究转化型惰性淋巴瘤与 de novo DLBCL,SMZL 的 HT 发生率最高,de novo DLBCL 的 5 年生存率更长,t - FL 早期转化和既往化

中国多中心研究证实CAR-T治疗伴双表达和TP53改变的r/r DLBCL疗效不佳

该研究首次在大型真实世界队列中证实r/rDLBCL伴DE和TP53改变的患者在CD19 CAR-T治疗后往往预后较差,即使CAR-T联合其他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