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Psychiatry:聚焦蓝斑核连接性的加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顽固性重度抑郁症中的潜在作用机制

2024-10-23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蓝斑核功能连接的下降与aHF-rTMS治疗后的抑郁症状改善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前额叶皮层和小脑的连接变化。

加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aHF-rTMS)是治疗顽固性重度抑郁症(MRD)的一种非侵入性技术。它通过在更短时间内提供更多次的刺激,为患者提供快速的症状缓解机会。蓝斑核(LC)是大脑中调节情绪和压力反应的关键区域,通过去甲肾上腺素系统与多种认知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索aHF-rTMS对蓝斑核功能连接的影响,特别是蓝斑核连接性的变化如何与临床改善相关。

本研究共纳入了12名抗抑郁药物无效的顽固性重度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未使用抗抑郁药物。使用aHF-rTMS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评估蓝斑核的功能连接性变化,并将其与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比较。刺激频率设定为20 Hz,连续4天,每天五次,每次1560次脉冲。研究过程中使用电场建模分析个体治疗反应的差异,同时分析可能与蓝斑核连接性变化相关的基因表达和神经递质系统。

aHF-rTMS治疗显著减少了患者的抑郁评分(HDRS),其中蓝斑核功能连接的显著下降与临床改善呈正相关。特别是蓝斑核与左侧上额叶、中央前回以及后小脑的功能连接下降与抑郁症状的改善密切相关。研究进一步表明,蓝斑核功能连接变化与电场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电场强度越大,临床改善效果越好。此外,基因表达分析显示,与蓝斑核连接性相关的基因如CNR1(编码CB1大麻素受体)和SST(编码生长抑素)可能在调节aHF-rTMS的抗抑郁效果中起到关键作用,提示这些基因可能与治疗结果有关。

图1:aHF-rTMS治疗对蓝斑核功能连接的抗抑郁治疗效果

此外,研究还发现蓝斑核与小脑后部区域(如Crus I和Crus II)的功能连接增强,提示小脑在通过去甲肾上腺素系统调节临床结果方面的潜在作用。与以往研究一致,蓝斑核与前额叶皮层之间的功能连接也显示出改善,暗示DLPFC的刺激可能通过影响蓝斑核的去甲肾上腺素活性,进而缓解抑郁症状。

最后,研究发现治疗后的功能连接变化与某些神经递质系统(如多巴胺和大麻素系统)密切相关,这表明多巴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在aHF-rTMS治疗中的交互作用可能对抑郁症的认知和行为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本研究首次在抗药性重度抑郁症患者中评估了蓝斑核功能连接与aHF-rTMS治疗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蓝斑核的功能连接变化与临床改善密切相关,特别是在认知和情绪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脑区。蓝斑核与小脑的连接增强进一步支持了其在调节去甲肾上腺素系统中的作用。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aHF-rTMS治疗的潜在机制,还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这些机制在临床中的应用潜力,并验证其在更大患者群体中的有效性。

原始出处:
Wu GR, Baeken C. Exploring potential working mechanisms of accelerated HF-rTMS in refractory major depression with a focus on locus coeruleus connectivity. *Eur Psychiatry.* 2024;67(1):e70. DOI: 10.1192/j.eurpsy.2024.176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2619, encodeId=b80e22326198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36a958195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重度抑郁症#</a> <a href='/topic/show?id=4144883621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蓝斑核#</a> <a href='/topic/show?id=a343329413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功能连接#</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2941, encryptionId=a343329413c, topicName=功能连接), TopicDto(id=88362, encryptionId=41448836217, topicName=蓝斑核), TopicDto(id=95819, encryptionId=236a958195c, topicName=重度抑郁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Oct 23 10:26:03 CST 2024, time=2024-10-2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Molecular Psychiatry:炎症水平与免疫代谢及细胞周期通路在重度抑郁症中的作用

CRP > 1mg/L的患者中免疫代谢通路被激活,而CRP < 1mg/L的患者中细胞周期通路被抑制。治疗反应组展现出独特的免疫调节和神经保护机制,提示不同的分子机制与抗抑郁药物反应相关。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长效使用维替西汀治疗儿童及青少年重度抑郁症的6个月和18个月开放标签、灵活剂量长期扩展研究

6个月和18个月扩展研究显示,维替西汀在儿童和青少年重度抑郁症患者中的长期使用是安全且耐受的,患者抑郁症状持续改善,超过50%的患者在每次结束时达到缓解状态,未见自杀意念或行为的显著增加。

JAMA Psychiatry:探索-利用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和抑郁症中的自杀行为

研究发现,高致命性自杀行为个体显示出较少的探索行为,而低致命性自杀行为个体则表现出过度的行为转移。这些结果提示,心理治疗中应加强对探索新应对方式的关注。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内源性大麻素在重度抑郁症中的浓度变化:童年虐待的影响及其与海马体积的关系

这些发现为MDD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特别是童年虐待与抑郁症病理生理之间的关系。

Lancet Psychiatry:白质微结构与重度抑郁症患者认知衰退的相关性:德国的一项前瞻性病例对照队列研究

MDD患者的白质完整性在随访期间较健康对照组下降更快,特别是上纵束区域。认知功能的衰退与白质完整性的下降密切相关,MDD病程恶化也独立预测了认知表现的下降。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四川华西医院探索伏立西汀治疗成人抑郁症的系统评价和剂量反应

伏立西汀在治疗成人重度抑郁症时显示出剂量依赖的疗效。随着剂量增加,疗效提高,但同时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增加。尽管高剂量可能提供额外益处,但仍需进一步研究确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Psychiatry Research: 患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促进重度抑郁症理解和药物发现的工具

MDD与神经回路完整性的广泛系统功能障碍相关。iPSCs模型的整合将多维度的精神病理学、标志物和数据纳入考量,对于跟踪结果,包括症状进展和高风险患者的表型具有重要意义。

Molecular Psychiatry:预防与遗传学研究中的常见精神障碍在乌干达基因资源参与者中的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在乌干达基因资源参与者中,重度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症的流行率分别为19.3%和12.9%,自杀意念的流行率为10.6%,可能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流行率为9.2%。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肠道促炎细菌与未用药重度抑郁症患者海马功能连接异常的关系

未用药重度抑郁症患者中肠道促炎细菌水平升高,短链脂肪酸产生菌水平降低,且这些变化与海马亚区功能连接异常相关。这些发现提示肠道微生物可能在重度抑郁症的神经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北京安定医院探索静息态功能连接预测重度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物疗效

重度抑郁症患者sgACC与FPN之间的功能连接可以有效预测12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疗效。较高的sgACC rsFC与治疗反应更佳相关,表明该功能连接可作为个体化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