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病例】病理诊断——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肉瘤
4小时前 衡道病理 衡道病理 发表于陕西省
今天由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王帅医生为大家带来一例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肉瘤的病例分享。
病史
女性,35岁,发现右前臂肿块11个月,不断增大,肿块周围皮肤无红肿、疼痛及脓液渗出。
影像学特点
上肢MR(2023-04-16):
右前臂中段桡掌侧肌间隙内见类圆形异常信号,T1W1稍高、T2W1高,内见斑片状TIW1/T2W1低信号,病灶大小约19*14mm,边缘清楚,局部与桡侧腕长伸肌肌腱分界欠清。
上肢MR(2023-09-23):
右前臂中段桡掌侧肌间隙内见类圆形异常信号,T1W1稍高、T2W1高,内见斑片状TIW1/T2W1低信号,病灶大小约23*14mm,边缘清楚,局部与桡侧腕长伸肌肌腱分界欠清。
手术所见
右前臂以肿瘤为中心弧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肿块。见肿块,花生大小,质韧,与桡侧腕屈肌粘连较严重。
大体检查
灰白包块,2.8*2.5*1.8cm,部分包膜,切面灰白粘冻样,局部可见一灰褐区,直径1.2cm,另见少许肌肉组织,0.8*0.4*0.3cm。
组织学检测
低倍镜:炎症性区域、玻璃样变区域和黏液性区域混杂组成。
显著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细胞、浆细胞,部分可见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黏液性区域:细胞稀疏,为嗜碱性黏液样物质形成结节状表现。
图1,2:肿瘤细胞呈束状排列,可见散在炎症细胞(HE,×10);
图3,4:可见大的不典型神经节样细胞,胞浆丰富,核大,具大的嗜酸性核仁,似R-S细胞的核或病毒包涵体(HE,×40);
图5:可见肿瘤侵犯周围肌肉组织(HE,×10);
图6:肿瘤部分区域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HE,×100)。
免疫组化
阳性:AE1/AE3、 SMA、CD34、 BCL-2;
阴性:S-100、LCA。
图7(左) AE1/AE3阳性表达。图8(右) SMA部分阳性表达。(免疫组化,×100)
图9(左) CD34阳性表达。图10(右) BCL-2部分阳性表达。(免疫组化,×100)
病理诊断
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肉瘤
讨论
定义
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肉瘤(Myxoinflammatory fibroblastic sarcoma,MIFS)是一种好发于四肢远端的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由黏液样区域、玻璃样变区域和炎症性区域混杂组成。
临床特点
年龄:40-50岁成人,男女比例基本一致;
临床表现:长期、缓慢生长、界限不清的肿块,偶有疼痛;
部位:主要位于肢端,上肢>下肢
免疫组化
阳性:Vim(单核和大的奇异性肿瘤细胞);
可表达CD34, CD68, EGFR, CD163, CD117, EMA,强度不等;
阴性:S-100、LCA、T细胞标记、B细胞标记、CD15、CD30;
BCL-1在大部分肿瘤细胞中呈核强阳性表达,有报道认为BCL-1有可能是鉴别诊断MIFS有用的免疫标记。
分子检测
1.部分病例 MGEA5-TGFBR3融合基因,会导致相邻基因NPM3和FGF8的上调,而FGF8的表达上调可见于结直肠癌、腺泡状横纹肌肉瘤等几种恶性肿瘤中。
2.有研究显示MIFS存在3p11-12扩增,该基因扩增可导致VGLL3和CHMP2B的过表达。已发现VGLL3与乳腺癌、结肠癌和肺癌有关。
MIFS还有BRAF遗传学改变的报告,重排/扩增。
治疗与预后
治疗:对原发性肿瘤采取局部广泛切除,并确保切缘阴性,对多次复发并累及肢体或肿块巨大时,可考虑截肢或截趾。
预后:局部复发率22%-67%,首次复发时间为3个月-5年。首次手术是否完整切除并使切缘阴性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病理诊断# #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性肉瘤#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