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男子酒后头晕不缓解,以为是喝多了酒!医生警惕:不是醉酒这么简单!
2025-03-28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35 岁陈先生酒后 “一动就晕”,确诊嵴帽耳石症(轻嵴帽症)。介绍其发病机制,多见于中老年女性,酒后发病原因,阐述临床表现、诊断关键及治疗方式。
35岁的陈先生(化名)最近两个月饱受“一动就晕”的折磨——喝酒后尤其严重,起身倒水时天旋地转,甚至躺在床上翻个身都像“被丢进滚筒洗衣机”。他以为是酒精伤了脑神经,戒酒两周却未见好转,反而连低头系鞋带都会引发剧烈眩晕,每次持续近10分钟,伴随恶心、冷汗,但无耳鸣或听力下降。
耳鼻喉科医生为他进行Roll Test(滚转试验):平躺后快速将头转向左右两侧,发现向右侧转头时诱发强烈的持续性上跳性眼震,结合病史最终确诊为嵴帽耳石症(轻嵴帽症)。
与体位有关
轻嵴帽,是一种少见的与体位明显相关的眩晕疾病,跟半规管内的嵴帽病变有关。轻嵴帽(light/heavy cupula )的概念在1956年由Aschan等提出,其观察到喝酒后左右侧卧位出现持续性向地性水平眼震现象,称为位置性酒精眼震(positional alcohol nystagmus,PAN)。
既往研究结果显示,轻嵴帽症患者男女比例约为1:2.1,中老年女性发病率高,可能与雌激素减退而导致的内分泌离子代谢紊乱、影响内淋巴的正常代谢、打破内淋巴平衡稳定状态有关。
为什么酒后会出现轻嵴帽?
饮酒后,乙醇进入人体循环系统并扩散入嵴帽,由于它的比重低于内淋巴液,导致其扩散速度快于进入嵴帽周围内淋巴液的速度。这样的结果就导致饮酒后较短时间段(0.5-3.0h)内,嵴帽的密度低于周围的内淋巴液,在头部转动时出现不正常的移位,相对应的人体前庭-眼动系统出现功能紊乱,最后使人感觉到眩晕、走路不稳,合并持续性向地性眼震,此时称为轻嵴帽。
临床表现
轻嵴帽症的核心临床特征围绕眼震动态变化及“零平面”现象。
水平半规管受累时,仰卧位及侧卧位均诱发持续性水平眼震(>1分钟,无潜伏期),头部旋转至特定“零平面”时眼震骤停,此平面角度个体差异大(5°~85°),患侧定位依赖此消失点。后半规管受累可表现为水平伴扭转的混合眼震,如Diⅸ-Hallpike试验中诱发水平-旋转垂直眼震,偶见扭转型下跳性眼震;前半规管案例极罕见,仅个案报道。
“零平面”是诊断关键,第二(后仰60°+患侧转头20°~30°)、第三零平面(俯屈90°+健侧转头20°~30°)出现率达100%,而直立位自发眼震(第一零平面)仅见于少数患者。动态头位中眼震的“开关效应”及零平面定位是区别于普通耳石症的核心标志,尤其第二零平面对患侧判断意义重大。突聋合并轻嵴帽症时,可能出现复杂混合眼震,提示内耳多机制损伤。
治疗
大部分特发性轻嵴帽患者复位治疗无效,但可在1-4周内自愈,文献报道可以给予短时间的前庭抑制剂,也可以给予鼓室内注射激素治疗。如患者既往病史有MD、VM、突聋或者中枢性疾病,本次发病考虑为继发性原因的患者,应给予对因对症治疗。
参考资料:
1.李志颖,冷辉.轻嵴帽症临床研究进展[J].北京医学,2023,45(08):698-701.
2. 邓欣欣,梁耕田,黄成珍,等.嵴帽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耳科学杂志,2022,20(05):804-808.
3.陈钢钢,张甦琳,马鑫等.前庭疾病诊疗知识库.2023(8):251-256.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嵴帽耳石症# #轻嵴帽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