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Psychiatry:社会健康决定因素对自杀风险的影响
2025-01-07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司法系统涉事个体、枪支获取便利、童年虐待和性少数群体是自杀相关结果的主要风险因素,而婚姻、宗教信仰和学校连结感则具有保护作用。这一综述为自杀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全球每年约有超过7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社会健康决定因素(SDOH)对健康和健康不平等的重大影响。SDOH包括影响个体出生、成长、工作、生活和老龄化的非医学因素,如社会网络、经济状况、教育水平等。然而,目前针对这些因素与自杀风险之间关系的系统性总结仍存在空白。本研究旨在通过整合46项Meta分析,全面评估SDOH对自杀死亡率、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公共健康政策和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研究遵循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PRISMA报告指南,基于此前开发的检索策略,通过PubMed、PsycINFO、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23年7月之前发表的文献。研究包括:(1)至少涉及一种SDOH;(2)研究SDOH与自杀相关结果之间的关联;(3)包含Meta分析的数据。最终筛选得到46项符合条件的Meta分析。数据提取包括Meta分析的作者、发表年份、样本大小、地理特征、SDOH测量指标、质量分析和Meta分析结果等,并转换为Cohen d效应值,用以比较小(d=0.2)、中(d=0.5)和大(d=0.8)效应量。数据质量采用Joanna Briggs研究与综述质量评估工具评估。
图1:PRISMA流程图
结果显示,SDOH对自杀死亡率、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中等到大的效应量来自于司法系统涉事个体、他人自杀接触、枪支获取便利、离婚、寄养经历、出狱和中年失业等。其中,出狱个体的自杀死亡率显著高于全球一般人口(114.5/10万人 vs. 11.1/10万人)。宗教信仰和婚姻则显示保护作用。性少数群体、童年虐待(包括性虐待)、性侵害、无家可归和监禁是自杀未遂的主要风险因素。在无家可归个体中,自杀未遂的发生率高达28.9%。双性恋身份、女性遭遇亲密伴侣暴力和网络欺凌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最大。无家可归者的终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41.6%。学校连结感显示对自杀意念的保护作用。
本研究确认了多种SDOH在自杀相关结果中的重要性,并建议未来的政策和干预措施优先考虑以下高危群体:司法系统涉事个体、经历过童年虐待的人群、性少数群体以及无家可归者。此外,加强学校连结感和宗教信仰等保护性因素对于预防自杀未遂和自杀意念具有潜在价值。该研究为制定更加全面的公共健康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强调了在临床实践中纳入SDOH评估的重要性。
原始出处:
Na PJ, Shin J, Kwak HR, et al.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and Suicide-Related Outcomes: 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JAMA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 2025.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24.4241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自杀率# #公共健康# #心理社会健康#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