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DNA数据重现罪犯真面目

2014-03-24 佚名 生物通

据《自然》网站报道,也许不久的将来,在犯罪现场掉落一根毛发,就相当于留下了凶手的照片。近来发表的两项研究,可利用计算机程序,从 DNA 样本构建初步的人脸 3D 模型。这样的技术将有望成为宝贵的破案工具。 通过基因预测眼睛和头发的颜色相对比较简单。但要将复杂的面部结构与基因突变联系起来,就要困难得多。3 月20 日《PLOS Genetics》杂志上就发表了这样一项研究。宾州大学人类学家 Mar

据《自然》网站报道,也许不久的将来,在犯罪现场掉落一根毛发,就相当于留下了凶手的照片。近来发表的两项研究,可利用计算机程序,从 DNA 样本构建初步的人脸 3D 模型。这样的技术将有望成为宝贵的破案工具。

通过基因预测眼睛和头发的颜色相对比较简单。但要将复杂的面部结构与基因突变联系起来,就要困难得多。3 月20 日《PLOS Genetics》杂志上就发表了这样一项研究。
宾州大学人类学家 Mark Shriver 领导研究团队,获得了 592 名志愿者的高分辨率面部图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 3D 模型。他们在面部设立了超过 7000 个数据点,这些点分别对应着鼻子的扁平程度或者颧骨的宽度等等。

随后作者们比较了志愿者的基因组,在其中寻找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他们主要研究了涉及面部发育的基因,例如在早期胚胎发育中塑造头部的基因,以及那些发生突变会影响面部特征的基因。最终他们发现,20 个基因上的 24 个 SNP 与面部形态显著相关。他们在此基础上开发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将 DNA 序列转换为 3D 面部模型。据称,研究团队正在尝试整合更多的志愿者和基因,并将其它特征也列入考虑(例如毛发质地等)。

应用难点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生物学家唐鲲(Kun Tang)指出,面部重建比预测皮肤颜色要困难得多。“我们知道,没有哪个基因能够突然让你的鼻子变大或变小,”他说。更为复杂的是,环境因素(例如特定的气候条件)被认为也能影响面部结构。

唐鲲的研究团队也在寻找与面部特征有关的基因,而他们的研究更加细致,每个面部生成三万个数据点。在 2013 年 12 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唐鲲及其同事对 1001 名汉族人生成了高分辨率的 3D 图像,并尝试将这些面部图像与其基因组关联起来。研究人员发现了 5 个 SNP (与 Shriver 团队鉴定的不同)与一些面部特征显著关联。例如,一个涉及腭裂的基因,能够有力预测汉族女性的嘴唇形状。据唐鲲介绍,研究团队正在整合大量不同种族的中国人,研究面部结构是否存在地域差异。

Erasmus 大学医学中心的法医分子生物学家 Manfred Kayser 指出,上述 3D 建模工具日后可能会很有用,但目前应用价值还比较有限。他的研究团队发现,即使是预测身高这种的简单特征,也并不那么容易。

面部预测就更困难了,他补充道。检测所有可能的 SNP ,需要高质量的 DNA ,而在法医鉴定中往往难以取得符合要求的样本。

原始出处:

Sara Reardon. Mugshots built from DNA data. Nature, 20 March 2014; doi:10.1038/nature.2014.1489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879982, encodeId=3a8c18e9982a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b2112532d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Nat#</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32, encryptionId=3b2112532d8, topicName=Na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2e6f107, createdName=liye789132251, createdTime=Mon Apr 07 02:43:00 CST 2014, time=2014-04-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4-04-07 liye789132251

相关资讯

Nature:无尾噬菌体输送DNA的方式

这篇论文提供了通过病毒编码的、横跨细胞壁的一个DNA转位通道的第一个原子结构。 很多噬菌体利用一个尾巴来穿过细菌细胞壁运输它们的DNA,而细丝状的、没有尾巴的噬菌体则依靠宿主编码的通道。噬菌体ΦX174是一种很小的、没有尾巴的微型病毒,它利用一个引导蛋白H来在穿透过程中引导自己的DNA穿过细胞壁。 现在,Michael Rossmann及同事发现,这种蛋白形成一个插进内外细胞膜内的、横跨周质空

Gut:血浆甲基化SEPT9 DNA可助筛查无症状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腺瘤是直肠癌形成之前的一个阶段,从腺瘤发展到癌一般要经历5-15年或更长,这就为结直肠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提供了可能。故推广简单、快速、灵敏的早期检测方法是控制结直肠癌病死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原文下载】 目前用于结直肠癌筛查的主要方法有粪便隐血试验和结直肠镜检查,但各有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血液学

Nature:德国科学家成功提取40万年前人类的线粒体DNA

本周《自然》杂志报道了一项出乎意料的人类进化学研究。据报道描述,科学家分析了人类已知最古老遗传物质,而分析结果将为人类进化史写下新的一页。   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Matthias Meyer教授与其科研团队在西班牙北部阿塔普埃卡的“白骨之坑”(La Sima de los Huesos)中发现了一副距今约40万年的人类股骨,并从中提取出线粒体DNA(mitochondr

Nature:DNA产前筛查扩容带来的隐忧

当22号染色体上与DiGeorge综合症有关的一小部分发生缺失时,会造成多种发育异常,例如语言发育迟缓、腭裂、免疫系统缺陷和心脏缺陷。不过出现这种问题的婴儿,也有可能是健康的。 随着非侵入性基因筛查技术的发展,各家公司正在争先恐后的将更多染色体异常添加到自己的检测列表中去,DiGeorge综合症的相关异常就是其中之一。但这种异常的影响有时并不确定,而这样的检测结果会令许多家庭面临艰难的抉择。

Science:改写教科书——DNA暗藏第二套编码

日前,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报告称,他们发现了一个隐藏于 DNA 中的第二重密码。这一第二重密码所包含的信息,将改变科学家们读取 DNA 中的指令及注释突变来了解健康和疾病的方式。 这一研究是 DNA 元件百科全书计划(ENCODE)的一个组成部分。ENCODE旨在发现生物功能指令所在的位置及存储在人类基因组中的方式。 自 20 世纪 60 年代破译遗传密

Nature:研究揭示噬菌体攻击大肠杆菌机制

科学家们发现了,某种类型的病毒在感染过程中会暂时形成一种管状结构传递它的DNA,而在完成任务后则会将这一管状结构溶解。这项研究工作发表在12月15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在新文章中,研究人员揭示了phiX174病毒攻击大肠杆菌的机制。由于phiX174病毒能够感染细菌,它实质上是一种噬菌体。这种病毒缺乏一段明显的、将DNA转移到宿主细胞中去的尾部。 普渡大学杰出生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