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NATL ACAD SCI USA 润色咨询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出版年份:1915 年文章数:71052 投稿命中率: 开通期刊会员,数据随心看

出版周期:Weekly 自引率:2.9% 审稿周期: 开通期刊会员,数据随心看

前往期刊查询

期刊阅读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李雪飞/香港浸会大学田亮团队PNAS:定量解构肿瘤微环境——DeSide助力多种肿瘤内细胞丰度的精准预测

BioMed科技 0 0

本研究开发基于深度学习与公开单细胞数据集的解卷积算法 DeSide,可估算多种肿瘤细胞丰度,合成高质量训练集,与其他算法比较表现出色,有临床应用价值。

PNAS:卢煜明团队最新成果:利用cfDNA片段组学分析组蛋白修饰,为分子诊断工具开发开辟更多可能

测序中国 0 0

香港中文大学团队开发 FRAGHA 方法,利用 cfDNA 片段化模式推断组蛋白修饰信号,用于组织起源分析和癌症检测等,为无创分析提供基础。

PNAS:罗建沅/申占龙/纪建松合作研究LAMTOR1 消融可阻止化疗引起的 cGAS 降解并促进抗肿瘤免疫

iNature 0 3

该研究发现,化疗药物诱导的DNA片段通过溶酶体触发cGAS的降解,而cGAS是一种强效的双链DNA (dsDNA) 传感器。

研究发现:名字相似的人,长相相似度竟高达这么多!

国际科学 0 0

Zwebner等人的研究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名字与面孔之间的联系并非偶然,而是社会文化对个体认知的深刻影响。

PNAS:基于血浆cfRNA特征可准确鉴别、表征多种不同儿童炎症综合征,量化特定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测序中国 0 0

该研究探索了血浆中cfRNA在鉴别诊断和表征儿童炎症综合征方面的作用。

PNAS:深圳大学吴松等团队合作开发脲酶驱动的细菌外膜囊泡机器人用于膀胱癌治疗

iNature 0 0

该研究引入了酶驱动的细菌外膜囊泡(OMV)纳米机器人。

PNAS:肿瘤免疫逃逸的新机制

0 0

CRC细胞对胞外基质的牵引力会极大地影响巨噬细胞的靶向效率,具有更高转移潜能的CRC细胞能够通过减弱牵引力,以达到躲避巨噬细胞的目的,从而增强其免疫逃逸能力

浙江大学肖鹏/沈舒滢发表PNAS:补充维生素B1可治疗骨关节炎

BioMed科技 1 0

本研究发现了VB1下调为OA微环境的一个新的代谢特征,并且补充VB1可起到治疗OA的潜在效应。

新疗法速递,飞秒脉冲激光光动力疗法可根除黑色素瘤

癌度 0 0

这一技术在治疗色素沉着肿瘤方面最为有效,为生物光子学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打破了色素沉着病变无法通过光疗法根除的范式。

PNAS:张生家团队在内侧前额叶皮层发现新型边界细胞

0 0

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border cell)。该新发现的空间编码功能支持mP

PNAS:小分子抑制剂VS基因敲除?林合宁组揭示Sirt2抑制剂改善结肠炎的独特优势

iNature 0 0

该项研究表明Sirt2小分子抑制剂仍然是IBD治疗的一种潜在策略。

PNAS:CD4+ T 细胞中的 IL-6/gp130 信号传导驱动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

刘少飞 0 1

CD4+细胞中的IL-6/gp130信号通路在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IL-6缺陷对治疗PAH具有潜在的改善作用,为未来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方向。

PNAS:AML衰老和综合分子图谱成功构建,揭示老年患者的基因融合减少而基因突变增加

测序中国 0 0

研究团队通过对一个大型AML队列进行分析,发现基因融合(GF)事件是年轻患者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基因突变构成了老年患者的主要基因组异常。

复旦大学束敏峰团队《PNAS》:揭示神经胶质瘤免疫逃逸新机制和免疫治疗新靶点

BioMed科技 0 0

该研究发现了NSUN5/TET2/RBFOX2轴调控染色质相关RNA代谢的普适规律,揭示了胶质瘤免疫逃逸的新机制,并提出靶向NSUN5是胶质瘤免疫治疗的潜在策略。

PNAS:华中科技大学王桂华/胡俊波等合作发现结肠癌转移的调控新机制

iNature 0 0

该研究鉴定了NSD2,一种负责将组蛋白3第36位赖氨酸二甲基化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在转移性肿瘤中过表达。

PNAS:无论任何年龄,少吃都能改善代谢,延长寿命

医诺维 0 0

该研究显示,无论在任何年龄,将果蝇从高热量饮食转向低热量饮食,都可以改善代谢健康,延长寿命。

PNAS:谢晓亮课题组开发新型单细胞甲基化与羟甲基化测序技术

测序中国 0 0

该研究利用该技术描绘了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甲基化、羟甲基化以及半甲基化修饰的动态变化,揭示了小鼠早期胚胎甲基化重编程过程中主动/被动去甲基化的活力变化以及参与父母本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差异。

PNAS 同济大学毛志勇/魏珂团队揭示儿童早衰症小鼠DNA修复缺陷导致心肌萎缩发生的分子机制并提供潜在干预对策

论道心血管 0 2

在该工作中,研究团队成员发现:HGPS小鼠心脏及心肌细胞变小,心脏功能显著下降,呈现心肌萎缩的表型。

PNAS 复旦大学葛均波院士/孙爱军教授团队与倪挺教授团队合作揭示调控心梗后心肌损伤的新机制

论道心血管 0 1

该研究首次在人缺血性心衰与小鼠心梗模型中揭示了保守的3′ UTR变长的动态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