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影像诊断标准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是世界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早期精准诊断有助于减少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

肺结核

术中高场强磁共振成像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20版)

术中磁共振成像( 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 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可指导术者精准切除肿瘤,保护神经功能,防止术后并发症,但磁场尤其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磁共振成像

淋巴瘤 18F-FDG PET/CT及PET/MR显像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

本指南在《淋巴瘤18 F⁃FDG PET/ CT 显像临床应用指南(2016 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的文献证据和专家共识,对推荐内容、推荐水平以及证据水平进行了相应修改,增加了1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淋巴瘤

2021 EANM实践指南:甲状旁腺显像

2021年4月,欧洲核医学协会(EANM)发布了甲状旁腺显像指南。核医学甲状旁腺显像对于鉴别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甲状旁腺显像提供相关指导,以促进其最佳应用。

欧洲核医学协会

甲状旁腺

影像增强检查静脉输注工具规范应用专家共识

医学影像增强检查多经静脉高压快速团注大剂量高浓度、高渗透压、高黏滞度的对比剂,检查流速常为2.0~6.0 mL/s,甚至更高。注射时压力大、瞬间流速快,若患者血管条件差,留置针材质、型号与注射流速不匹

中国医疗设备.2021.36

影像增强

结直肠癌CT和MRI标注专家共识(2020)

结直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结直肠癌,有助于辅助检出和诊断病变、评估疗效和预后并进行随访等,从而使患者受益。为了规范结直肠癌数据标注,促进人工智能更好地落地临床,中华医学会放射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

结直肠癌

2020 SVM_SVU共识声明:外周动静脉多普勒波形说明

2020年10月,血管内科学会(SVM)联合血管超声学会(SVU)共同发布了外周动静脉多普勒波形说明共识文件。本文提出了动静脉超声多普勒波形的标准化命名方法,回顾了生理变化和疾病状态下的多普勒波形变化

血管内科学会

外周动静脉

慢性鼻窦炎诊疗关注点及鼻窦CT评估与结构式报告专家共识

慢性鼻窦炎是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的异质性疾病,不同的分型有不同的预后,近年来个性化精准诊疗显著提升了治愈率。虽然鼻窦CT在慢性鼻窦炎患者评估和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鼻窦CT报告描述内容与临床诊疗关注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头颈学组

慢性鼻窦炎

胸部CT肺结节数据集构建及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基于人工智能的肺结节辅助诊断、辅助检测对于肺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当前产品通常采用监督学习,研发与测试过程需要高质量的胸部CT肺结节数据集。目前,此类数据集的构建和质量控制尚未建立具体的技术规范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

肺结节

医学影像学在食管癌治疗决策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位居我国恶性肿瘤中的第6 位和第4 位,每年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约为25.6 万及19.3 万人。我国食管癌超过90% 为鳞状细胞癌(简称为&ldqu

中国医院协会

食管癌

胎儿透明隔腔超声检查专家共识

透明隔腔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的一个重要结构。透明隔腔缺失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有关。为更好地理解透明隔腔、正确识别透明隔腔异常及为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提供线索,由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妇产学组撰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

透明隔腔

中国成人心脏瓣膜病超声心动图规范化检查专家共识

心脏瓣膜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瓣膜狭窄和(或)反流所致的心脏疾病。超声心动图是证实心脏瓣膜病的诊断并评估其严重程度的首选方法。由于多方面原因,不同地区、医院和检查者之间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流程和结果存在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心脏瓣膜病 超声心动图

肝包虫病影像学诊断专家共识

包虫病是呈全球性分布的人畜共患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全世界公共卫生健康的问题。影像学技术在肝包虫病的早期诊断、术前评价及疗效监测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包虫病影像诊断缺乏统一共识,不利于影像专业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

肝包虫病

急性胸痛三联征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

急性胸痛是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起病急,可危及生命,最常见的病因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和主动脉夹层,对病因进行早期明确及对高危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筛查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

中华放射学杂志.2021.55

急性胸痛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和PET成像共识建议:国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协作组(IPCG)的指南声明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先进分子和病理生理学表征揭示了对有前途的靶向治疗方法的见识。医学成像在PCNSL诊断,分期和反应评估中起着基本作用。机构影像学变化和临床试验报告不一致会降低临床

国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协作组(IPCG)

淋巴瘤

共500条页码: 34/34页15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