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军院士牵头研究对比三种单倍体移植方案,证实G-CSF/ATG更优

2024-11-06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对比三种单倍体移植方案,基于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登记学组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表明 G-CSF/ATG 方案在减少 NRM、延长 OS 和 LFS 及植入方面更优。

单倍体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潜在治愈手段,近20年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得到显著发展,已成为中国应用最广的供者模式。主流的非体外去T细胞(TCR)haplo-HSCT模型包括基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的北京方案和基于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的巴尔的摩方案;再加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PTCy联合低剂量ATG和G-CSF/ATG联合低剂量PTCy等方案,均显著促进了haplo-HSCT的繁荣发展。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对比不同单倍体移植方案的临床结局,但由于样本量或基线特征不平衡等原因,结论多相互矛盾。因此,黄晓军院士牵头开展研究,基于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登记学组(CBMTRG)的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比较了G-CSF/ATG、PTCy和PTCy联合低剂量ATG (PTCy+ATGlow)为基础的单倍体移植治疗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结局。该研究是首次使用PSM分析来比较上述三种方案,可控制混杂偏倚,最大限度地平衡三组的基线数据,结果近期发表于《Haematologica》。

图片

研究结果

该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基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向CBMTRG报告的移植数据开展分析,并通过PSM分析来平衡不同组之间的基本特征。对于PTCy组或PTCy+ATGlow组的每个患者,从G-CSF/ATG组中按1:2选择患者作为对照:PTCy组(n=122)与G-CSF/ATG组1 (n=230)配对,PTCy+ATGlow组(n=123)与G-CSF/ATG组2 (n=226)配对。除了HLA错配、MNC、CD34+细胞或移植物来源外,各组之间两两对比的基线特征基本无显著差异。

图片

图片

G-CSF/ATG组1较PTCy组,在28天中性粒细胞植入率(98.3% vs 97.5%,P=0.005)、100天血小板植入率(93.5% vs 84.4%,P=0.002)、中位至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12 vs 13天,P<0.001)和中位至血小板植入时间(13天 vs 14天,P=0.011)方面均显著更优;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00天 III-IV度aGvHD分别为10.8%和13.1%,P=0.494)、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3年累计发生率分别为33.4%和28.3%,P=0.322;中重度分别为14.6%和10.6%,P=0.252)和复发率(3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4.3%和10.9%,P=0.501)无显著差异。G-CSF/ATG组的非复发死亡率(NRM;7.8% vs 26.2%,P<0.001)、3年总生存率(OS;84.1%  vs 65.2%,P<0.001)和无白血病生存率(LFS;77.8% vs 62.9%,P<0.001)也优于PTCy组。此外CMV和EBV病毒血症无显著差异。

图片

与之类似,G-CSF/ATG组也比PTCy+ATGlow组获得更低的NRM(P<0.001)及更好的3年OS(P<0.001)和LFS(P=0.002);其他指标则无统计学差异。

图片

总结

该研究表明,与基于PTCy和PTCy+低剂量ATG的方案相比,基于G-CSF/ATG的方案可以减少NRM并延长OS和LFS;与PTCy相比,G-CSF/ATG在中性粒细胞植入和血小板植入方面也更优。此外,aGvHD、CMV病毒血症、EBV病毒血症或复发率在三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基于G-CSF/ATG的单倍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中国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优选方案,当然未来还需要更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此外,揭示HSCT后免疫重建的模式和调控机制,对于更深入地了解各种HSCT方案的预后和优化治疗策略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Zheng-Li Xu, Jie Ji, San-Bin Wang, Nai-Nong Li, Jian Zhou, Ming-Hao Lin, Lan-Ping Xu, Yu Wang, Xiao-Hui Zhang and Xiao-Jun Huang. Clinical outcomes of three haploidentical transplantation protocols for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based on data from the Chinese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Registry Group.Haematologica. 2024 Oct 3. doi: 10.3324/haematol.2024.28604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5422, encodeId=c77c22354223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146892e7c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血液恶性肿瘤#</a> <a href='/topic/show?id=e44b1181617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单倍体移植#</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8161, encryptionId=e44b11816178, topicName=单倍体移植), TopicDto(id=89277, encryptionId=3146892e7c7, topicName=血液恶性肿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Nov 05 23:43:35 CST 2024, time=2024-11-0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Haematologica:地塞米松治疗COVID-19增加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率

该研究旨在分析不同治疗策略对血液肿瘤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治疗COVID-19与更高的90天死亡率相关,特别是在未同时应用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

CAR-T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及哪些患者适合CAR-T治疗

识别影响CAR-T细胞长期疗效的危险因素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适合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

【柳叶刀-血液学】EBMT专家共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制定了一组基于共识的建议,用于指导血液恶性肿瘤异基因 HCT 后应用DLI。

用10个问题阐述CAR-T治疗血液肿瘤相关感染的预防和管理

美国移植和细胞治疗学会实践指南委员会和ASTCT移植感染性疾病特别兴趣工作组牵头组成专家组,确定了CAR-T细胞治疗后感染管理中的关键挑战,探讨了十个关键的临床实践问题,并制定了最佳实践建议指南。

【今日分享】2023 JSH实践指南:血液恶性肿瘤—Ⅰ.白血病-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一种亚型,本文主要针对APL的管理提供指导建议。

【Hemasphere】如何管理胚系DDX41突变患者

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对胚系DDX41突变的认识日益增加,导致北欧髓系肿瘤胚系易感性工作组提供了DDX41特异性诊断、监测和治疗建议,近日发表于《Hemasphere》,总结如下。

【Leukemia】三千例患者第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结局及影响因素

研究分析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第二次alloSCT结局,结果显示其两年NRM 22%等,指出相关危险因素,与历史报告比结局改善,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血液恶性肿瘤中CAR-T细胞疗法的联合策略

介绍 CAR-T 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中的成效与挑战,分析耐药复发机制,阐述联合治疗策略及前景,尚需优化方案。

【BJH】CAR-T治疗血液恶性肿瘤:从基础/转化研究到临床实践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近日发表综述,总结了目前临床、转化和基础研究的证据,为临床医生提供见解,以提高对CAR-T细胞的理解和使用。

【BJH】CAR-T治疗血液恶性肿瘤:从基础/转化研究到临床实践

概述了哪些患者和白血病相关特征适合靶向治疗,并阐述了在未来5年内可能成为标准治疗的新型方案,包括介绍了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