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心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亚临床抑郁状态升级为抑郁症

13小时前 精神医学新观点 精神医学新观点

该研究是首次使用个体参与者数据来确定影响不同心理干预预防效果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预防性心理干预对亚临床抑郁症状有效。

抑郁障碍(MDD)是一种广泛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虽然有治疗方法,但预防抑郁症的发生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目标

一项最新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研究了心理干预在预防成年人亚临床抑郁(又称阈下抑郁,subthreshold depressive symptoms)发展为抑郁障碍的有效性。该研究是首次使用个体参与者数据来确定影响不同心理干预预防效果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预防性心理干预对亚临床抑郁症状有效。

研究人员分析了 30 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数据,涉及 7201 名参与者(3697 名参与者接受干预,3504 名参与者接受对照组;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 49.9岁)。参与者在基线时存在亚临床抑郁症状但未患有MDD,被随机分配到接受心理干预或对照条件。心理干预主要基于认知行为疗法,以面对面、互联网和电话等不同形式提供。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 心理干预与治疗后,MDD 发生率显著降低相关 (发病率比[IRR]为0.57 ;18 项研究);

  • 心理干预6个月内 (IRR为0.58; 18项研究)和12个月内(IRR为 0.67 ;19 项研究),MDD发病率均显著降低;

  • 心理干预24 个月时未观察到显著效果(IRR 为1.16;6项研究);

  • 未接受过心理治疗的个体的预防效果更强(IRR 0.39 [95% CI 0.25–0.62])。

这表明,心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亚临床症状发展成更为严重的抑郁症

图片

心理干预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时,对MDD发病的影响

有趣的是,该研究还探讨了预防效果的潜在调节因素。包括既往心理治疗经历、基线抑郁和焦虑症状严重程度、传递形式等。

对于既往心理治疗经历方面研究发现,未接受过心理治疗的个人比接受过心理治疗的个人经历更强的预防效果。有心理治疗经验的患者的边际 IRR 为 0.92 (95% CI 0.61–1.36),而没有心理治疗经验的患者的 IRR 为 0.39 (95% CI 0.25–0.62)。

对于基线抑郁和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的研究中,作者发现,抑郁和焦虑症状水平较高的个人,MDD发病风险降低程度更大。比如,对于基线PHQ-9(抑郁量表) 分数较高的患者,估计的边际干预效应似乎更强:

  • 轻度抑郁症状(PHQ-9 评分=5)经过心理干预后, IRR 为0.72(95%CI 0.53–0.99);

  • 中度抑郁症状(PHQ-9 评分=10)经过心理干预后, IRR为 0.56(95%CI 0.41–0.76);

  • 中重度抑郁症状患者(PHQ-9 评分=15)经过心理干预后,IRR 为0.59(95%CI 0.45–0.78)。

    同样的,对于基线GAD-7 (焦虑量表) 分数较高的患者,干预效应似乎更强,此处不一一罗列数据。

对于传递形式方面的分析,作者发现:尽管电话会议显示出更强的预防效果(IRR 为0.24 [95% CI 0.11–0.53]),但研究数量有限(2项研究,4项比较),无法对不同传递形式的优越性做出定论。需要更多研究来确定各种传递形式和干预类型在预防MDD方面是否产生相似的效果。

此外,作者发现该研究未发现性别、年龄、种族、教育程度、就业状况、关系状况、慢性医疗状况、MDD病史或抗抑郁药使用等因素的调节作用。这表明可能无需针对这些因素提供特定的分组干预,换言之,心理干预可能具有普遍适用性,适用于不同群体。然而,心理干预的预防效果随时间推移而减弱,在24个月随访时两组之间未观察到显著差异。这突出了持续支持和维护策略的重要性,以维持这些干预的长期效益。

需要注意的是,该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包括干预的长期效果没有短期效果那么稳健,以及未能由于数据不足而评估干预对生活质量、焦虑和自杀意念等其他重要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Buntrock C, Harrer M, Sprenger AA, et al. Lancet Psychiatry. 2024 Dec;11(12):990-1001. doi: 10.1016/S2215-0366(24)00316-X. PMID: 3957212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9600, encodeId=878d2239600d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1d8511483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理干预#</a> <a href='/topic/show?id=5d56549908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抑郁障碍#</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1148, encryptionId=d1d8511483f, topicName=心理干预), TopicDto(id=54990, encryptionId=5d565499089, topicName=抑郁障碍)],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Nov 27 22:27:10 CST 2024, time=昨天,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J Sex Med:常规血液透析患者和持续不间断腹膜透析患者勃起功能障碍改善情况的比较

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性慢性肾病(5期CKD)患者经常遇到的性功能障碍并发症之一。在定期透析治疗的患者中,ED可能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目前,血液透析(HD)疗法是透析疗法的首选,只有2%的5期CKD

Lancet Psychiatry: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和社会心理干预的系统评价和网络Meta分析

CBTp可以有效减少TRS患者的总体症状,因此临床医生应优先考虑这一干预措施。其他如虚拟现实干预和综合干预也显示了潜力,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验证其效果。

JAMA Psychiatry:心理干预联合减量药物治疗策略用于抑郁症复发预防

对于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的抑郁症患者,可采用减少抗抑郁药物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的复发预防策略,其效果与持续药物治疗相当

Circulation: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干预的效益

与常规护理相比,MCT+CR显著改善了抑郁和焦虑症状,减少了无益的元认知和重复性消极思维

Psychol Med:抗抑郁药物和心理疗法联合治疗预防抑郁症自杀未遂

心理治疗和综合治疗在降低SAE发生几率方面优于单纯ADM治疗,这或许是通过提供策略来增强生活的理由。因此,对于患有 MDD 的高危青少年,应优先考虑心理治疗;对于患有 MDD 的高危成年人,应优先考虑

BMJ:心理干预对慢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

对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心理干预联合物理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其中疼痛教育方和行为治疗的效果较持久,但心理干预的长期有效性仍存在不确定性

柳叶刀最新研究提示心理干预可减少抑郁患者自杀意念

作为抑郁症一线治疗方法,心理干预对于患者自杀意图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看完唐山视频,她失眠了……全网热议事件背后,这个潜在伤害不容忽视

在信息化的时代,请大家务必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

lancet psychiatry:文化适应性干预措施对华裔常见精神障碍的疗效

干预措施的调整可以通过修改以证据为基础的干预措施,或以植根于社会文化背景的特定文化方式进行。

Lancet Psychiatry:治疗耐药性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和社会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治疗(CBTp)、虚拟现实干预、综合干预和音乐治疗在减少治疗耐药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总体症状方面显示出优于标准治疗的效果,其中CBTp效果尤为显著,值得临床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