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分析:随访6年,做了9次CT,性质仍说待定!大家要提高对这种磨玻璃影的认识,是肺癌!不是炎症!

2024-08-29 叶建明 叶建明说结节 发表于上海

今天分享的这位结友发现6年,做了9次CT,结果仍说是性质待定,但我觉得必是肺癌,建议该手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类病灶?我们又为何会有这么确切的意见呢?

前言:检查发现肺部阴影,若说恶性不能除外,开始会比较紧张,但若今年医生建议定期复查,都没有什么进展,几年下来,大概就会放松警惕,觉得关系不大,又没什么症状。但其实有种肺癌,可以发展缓慢,但基本上就是肺癌,还是适时干预切除比较好,随访过头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但临床上却仍有许多同道对其认识不够。今天分享的这位结友发现6年,做了9次CT,结果仍说是性质待定,但我觉得必是肺癌,建议该手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类病灶?我们又为何会有这么确切的意见呢?

简要病史:

图片

影像展示与分析:

先来看不同时间段的主病灶影像:

图片

2018年时右肺尖就是磨玻璃阴影,比较大,轮廓与边界清楚,灶内有少许偏实性条索状成分,表面不平,有毛刺与显得毛糙,灶内还有细小空泡征,胸膜有轻微牵拉,看着就像是肿瘤性质的。考虑浸润性腺癌可能性大,但应该贴壁为主型的。

图片

冠状位有灶内细支气管扩张以及密度稍不均。

图片

矢状位更典型恶性的影像表现。表面不平,密度略不均,支气管通气征,点状小空泡征,浅分叶征等均有。而且整体轮廓与瘤肺边界清。

图片

到了2021年病灶范围稍有增大,密度仍较纯。

图片

冠状位有一定收缩力,与胸膜贴得近,灶内支气管通气征明显,表面不平,密度不均。

图片

上图显示明显支气管通气征。

图片

矢状位显示密度不均,毛刺征,支气管通气以及灶内条索状偏高密度影(血管穿行或新生血管的关系)。表面毛糙,也不平整。

图片

到了2024年,范围又略有增大,当然长得是真的慢。表面不平分叶明显。

图片

血管进入与异常增粗,灶内细支气管扩张,总体有收缩力。

图片

支气管通气征以及该支气管管壁僵硬粗糙,灶内实性成分较前增多,密度更显得杂乱不均。穿行或贴边血管都有增粗。

2024年连续层面影像展示:

图片

病灶出现,有少许偏实性成分,贴在边上。病灶整体密度较低,表面不平,是有分叶征的。

图片

分叶与密度略不均。

图片

灶内小空泡征,表面不平分叶,灶内条索状结构扭曲。

图片

密度不均,整体轮廓与边界较为清楚。

图片

细支气管扩张,密度较淡。

图片

毛刺较为明显,总体感觉有收缩力,表面不平。少许偏实性成分。

图片

毛刺征典型。

图片

灶内有血管穿行,略有增粗。

图片

小空泡征。

图片

密度总体较淡。

图片

边缘区域的样子,整体轮廓仍显得是较为清楚的。

AI诊断报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的意见:

右肺尖病灶是很典型的早期肺癌的表现,总体上从2018年到2024年按报告描述大小是有进展的,只是密度仍较淡,仍是磨玻璃密度为主。但它有血管穿行与异常增粗、有支气管通气征与细支气管扩张、有毛刺与边缘毛糙、表面分叶明显、整体轮廓与边界清,随访持续存在并进展、部分层面见小叶间隔阻挡导致的类似月牙铲征。具备了很多恶性影像特征的。鉴于位置靠肺尖,仍磨玻璃密度为主,完整切除即治愈。建议尽早争取手术治疗,并宜楔形切除或尖段切除,不必切肺叶。而若随访再增大,则切除范围会要更大些,不单存在预后不同方面的风险,还有因切除更多肺组织的可能,那不划算。

感悟:

这是一类容易让医生轻视的肺癌类型。因为密度不高,随访进展慢,影像上与传统肺癌或典型的混合磨玻璃肺癌不太一样,也不似较小的纯磨玻璃结节那么下得了决心判断其恶性。我自己第一次碰到的此类病灶,也是在许多医生那看过,都说慢性炎症,我是抓住病灶内结构紊乱、磨玻璃轮廓与边界清、随访持续存在,总觉得更符合恶性,后来切了右上叶,病理证实是肺癌,此后再碰到好几例差不多的,只是没有第一例范围大,也都有病理确认了,所以对此类病灶判断自以为比较有把握。下面是之前遇到的病例的情况。

图片

这是第一例此类我遇到并建议其手术的。病灶长径达6厘米以上,也是很淡的磨玻璃密度,灶内支气管通气明显。

图片

标本切面略灰白。

图片

病理浸润性腺癌。

图片

第二例密度更显淡点,轮廓其实不如前面那例清楚,但随访持续存在。

图片

切面略灰白,质稍硬。

图片病理是微浸润性腺癌。

图片

第三例也在右肺尖,密度较低,轮廓较清。灶内血管有异常增粗。

图片

切面灰白,质较硬。

图片

病理也是恶性的。

图片

第四例是问诊的,我告诉他是恶性的,建议其手术。

图片

结友问会不会是机化性肺炎,我告诉他不可能的,基本不可能是其他东西,要考虑是肺癌的,建议他手术。

图片

后来反馈的病理是微浸润性腺癌。

我当时总结过此类肺癌的影像特征如下,大家可以参考补充:

图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3015, encodeId=d3382223015c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84b822044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肺癌#</a> <a href='/topic/show?id=1eb8e3824a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磨玻璃结节#</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3824, encryptionId=1eb8e3824ac, topicName=磨玻璃结节), TopicDto(id=82204, encryptionId=384b8220449, topicName=肺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Aug 29 13:16:17 CST 2024, time=2024-08-2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European Radiology:人群参加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心血管疾病联合筛查的意愿究竟如何?

ERS/ESR声明强调了重点筛查三大杀手的价值,即肺癌、COPD(肺气肿、支气管炎)和CVD(动脉粥样硬化),预计到2050年将导致最多的死亡。

病例分享丨放免时代新挑战!一例肺癌后期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多维度诊疗探讨

66岁男性右中肺鳞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经放化疗及免疫治疗后出现肺炎等症状,多学科讨论相关诊断、治疗及预后问题,强调综合应对。

病例分享:术前再瞥一眼CT,发现邻近这处微小结节也不太舒服,顺带切了果然也是肺癌!

肺多发结节处理有争议,一位患者术前团队发现另一微小结节可能恶性,一并切除后主病灶为微浸润腺癌,次病灶为原位癌,强调术前细看 CT 意义重大,对多发结节处理应视情况而定。

治疗端口前移,III期肺癌用奥希替尼活得更长了,留下了耐药进展后的难题!

III期非小细胞肺癌就在同步放化疗期间或之后没有出现进展的情况下,使用了第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主要是评估是否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病例分享:原位腺癌被剔除出肺癌,要不要开刀结合实例一文讲透彻!

今天我们以一个病例为例,来分析叶建明对于原位癌的概念之困惑与手术指征如何把握等临床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绘真约大咖 | 金高娃教授:基因检测驱动下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新进展

介绍肺癌的严峻现状,围绕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相关问题,如不同基因突变的药物选择、治疗效果等展开,涵盖舒沃替尼等多种药物。

呼气可查肺癌?何建行&梁文华:肺癌筛查中的VOC检测分析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呼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或可用于肺癌筛查。研究对相关检测进行 meta 分析,认为其有应用前景,但仍需完善。

绘真约大咖 | 韩鹏医生:肺癌中基因变异指导的靶向药物不断增多,具体疗效如何?

介绍肺癌的分类及靶向治疗,围绕基因检测在肺癌靶向用药中的问题,如不同药物对特定突变的疗效等展开,包括阿来替尼等多种药物。

确证,EGFR阳性肺癌靶向药耐药后PD-1联合化疗不敌安慰剂联合化疗!

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一线使用时可以改善EGFR和ALK阴性患者的生存期,因此大家对于EGFR基因阳性肺癌使用PD-1联合化疗是否有效感兴趣,在三期KEYNOTE-789临床研究里就做了这项工作,

年龄与免疫治疗的疗效相关吗?75岁以上肿瘤患者使用PD-1疗效会打折扣吗?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老年患者多。探讨 75 岁以上老人使用 PD-1 抑制剂效果,研究表明其与年轻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但要注意免疫治疗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