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潜在的缓解疼痛的益生菌!
2024-12-21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陕西省
该研究探究了肠道菌群在带状疱疹和PHN相关疼痛中的作用。带状疱疹或PHN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有显著变化,微生物标志物可预测带状疱疹患者PHN的发展。
大约2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
2024年12月19日,香港中文大学Liu Xiaodong、William K.K. Wu、陈德威、华中科技大学肖礼祖共同通讯在Cell Host & Microbe在线发表题为“Roseburia intestinalis-derived butyrate alleviates neuropathic pai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探究了肠道菌群在带状疱疹和PHN相关疼痛中的作用。带状疱疹或PHN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有显著变化,微生物标志物可预测带状疱疹患者PHN的发展。
从功能上讲,PHN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到小鼠身上可以增强疼痛敏感性。在带状疱疹患者和PHN患者中,肠道罗斯拜瑞氏菌(Roseburia ininalis)都已消失,给药可以减轻小鼠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R. intestinalis增强迷走神经传递到孤束核(NTS)以抑制中枢杏仁核(CeA),这是一个参与疼痛感知的大脑区域。丁酸盐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41(GPR41)激活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敲除Gpr41可消除肠麻对NTS-CeA回路的影响,减轻疼痛行为。总的来说,该研究建立了一个基于微生物群的PHN风险评估模型,并确定R. intestinalis是一种潜在的缓解疼痛的益生菌。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在初次感染水痘后,潜伏在三叉神经节或背根神经节(DRGs)中,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次激活时,会发生带状疱疹。重新激活后,病毒逆行传播到外周末梢,导致皮疹和剧烈疼痛在全球范围内,每1000人年有5-11人感染带状疱疹,其中5%-30%的患者在疱疹囊愈合后继续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VZV相关疼痛,特别是PHN,通常被描述为神经性疼痛。虽然VZV相关疼痛的患者通常使用抗惊厥药、抗抑郁药、阿片类药物或神经调节剂治疗,但这些治疗方法均不能有效缓解50%的患者的疼痛。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探索VZV相关的疼痛是有必要的。
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各种炎症性疾病都与肠道生态失调有关。例如,在不同的胃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IBS]和炎症性肠病[IBD])、关节炎疾病(如痛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纤维肌痛中观察到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的减少。此外,据报道,肠易激综合征和纤维肌痛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和多个操作分类单位(OTUs)分别与疼痛强度相关。广泛的临床前研究还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的剥夺减少了化疗引起的疼痛和神经性疼痛,而几种益生菌减少了啮齿动物慢性疼痛模型的疼痛过敏。这些研究表明肠道生态失调与慢性疼痛之间存在关联。因此,基于微生物群的治疗可能是一种治疗疼痛的方法。
丁酸盐受体GPR41介导了大肠子的镇痛作用(图源自Cell Host & Microbe)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健康受试者和带状疱疹或PHN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群进行了比较分析。带状疱疹或PHN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发生了显著改变。此外,还开发了一种基于微生物群的分类器,能够识别带状疱疹进展为PHN的高风险患者。此外,通过人-小鼠FMT实验,建立了肠道微生物群与疼痛过敏之间的因果关系。补充R. intestinalis,一种在带状疱疹和PHN患者中消失的细菌,有效地减轻了疼痛过敏。推测其镇痛作用部分是通过释放丁酸盐介导的,丁酸盐通过GPR41增强迷走神经传入传递,进一步促进NTS输出抑制CeA。该研究不仅提供了一个基于微生物群的工具,用于早期识别带状疱疹患者发展为PHN的风险,而且还提供了一个框架和一个全面的数据集,用于识别缓解疼痛的益生菌。
参考消息:
https://www.cell.com/cell-host-microbe/fulltext/S1931-3128(24)00444-X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生物治疗有意思
4
#肠道菌群# #带状疱疹#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