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JACS:自组装纳米分子胶,可在癌症治疗中实现GSH/H₂O₂触发的靶向蛋白质降解

2024-12-24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陕西省

中山、暨大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团队开发自组装纳米分子胶(nano - mGlu),可在肿瘤微环境中释放分子胶,特异性降解癌细胞靶点,具良好抗肿瘤活性与安全性,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策略。

分子胶是类似药物的小分子,遵循Lipinski的“五法则”,通过稳定蛋白质之间的结合起到“胶”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了许多降解蛋白质的分子胶。分子胶具有较低的分子量、更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更好的药理学特征,因此在药物发现中可以作为PROTAC的有力补充。然而,与PROTAC不同,分子胶不会诱导钩效应,因为它们只对复合物中的(最多)一种蛋白质具有可测量的结合亲和力,并诱导协同结合。然而,分子胶在合理设计、有效合成和精确靶向肿瘤部位方面均面临着重大挑战。

有鉴于此,中山大学Peiyan Yuan、新加坡国立大学Shao Q. Yao暨南大学陆小云教授等人将富马酸酯基分子胶手柄引入治疗激酶的特定配体(TBK1、FGFR和Bcr-Abl),从而有效降解这些重要的癌症靶点。尽管该研究证明了上述策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但作者也意外地发现,在各种细胞系中,包括非癌细胞系,这一策略都存在强大而广泛的细胞毒性,这使得其在癌症治疗中的效果较差。为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作者基于新发现的Bcr-Abl降解分子胶(H1-mGlu),还开发了一种基于自组装纳米粒子的分子胶(nano-mGlu)。研究发现,在高浓度GSH或H2O2(通常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存在下,所得的纳米mGlu(命名为Cle-NP)能够在体外释放H1-mGlu。随后对K562异种移植物小鼠模型的体内抗肿瘤研究表明,Cle-NP在K562细胞中表达的内源性Bcr-Abl的肿瘤特异性降解中非常有效,导致最终的肿瘤消退,同时保持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凭借分子胶设计的通用性、靶向递送(如H1-mGlu)、部分由靶向特异性降解诱导的强大抗肿瘤活性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组织的附带损害等关键优势,该自组装纳米mGlu策略因此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可能为有效和个性化的癌症治疗带来重大前景。相关工作以“A Self-Assembled Nano-Molecular Glue (Nano-mGlu) Enables GSH/H2O2-Triggered 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 in Cancer Therapy”为题发表在JACS

图片

【文章要点】

最近,通过利用E3连接酶中经常存在的丰富半胱氨酸,高通量筛选(HTS)已被用于发现具有半胱氨酸反应性亲电弹头的“胶状”小分子,这些弹头能够结合不同的E3连接酶(尽管较弱)。然而,合理发现新的分子胶仍然是一个重大障碍。Nomura等人最近报道了一种基于富马酸盐的“最小共价手柄”,该手柄被证明可以选择性靶向半胱氨酸32(E3连接酶RNF126的C32)。有趣的是,在将这种最小手柄战略性地安装到各种蛋白质靶标的小分子非共价抑制剂中后,观察到有效的靶向蛋白质降解(TPD),从而为合理设计针对其他靶标的类似分子胶提供了可能性。在使用这种最小手柄设计针对治疗性激酶的新型分子胶的研究过程中,作者意外地发现这些富马酸酯基分子胶对各种癌细胞和非癌细胞具有强大而广泛的细胞毒性。为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并使合理设计的分子胶适用于有效的癌症治疗,作者首先通过成功地将富马酸手柄引入各种激酶靶向配体(FGFR、TBK1和Bcr-Abl),导致这些重要的癌症靶点的有效降解,验证了分子胶的合理设计。接下来,以新发现的Bcr-Abl降解分子胶H1-mGlu为代表,作者开发了一种基于自组装纳米粒子的分子胶(nano-mGlu)(图1)。

图片

图1 FGFR和TBK1抑制剂的结构及其相应的分子胶

研究发现,在高浓度GSH或H2O2(通常存在于异质性肿瘤微环境中)的存在下,所得纳米mGlu(命名为Cle-NP)能够在体外释放H1-mGlu。最后,用K562异种移植物小鼠模型进行的体内抗肿瘤研究表明,Cle-NP能肿瘤特异性地有效降解K562细胞中表达的内源性Bcr-Abl的,从而在保持良好生物安全性的同时实现有效的肿瘤消退(图2)。本文报道的自组装nano-mGlu代表了第一个使用分子胶降解剂的刺激触发TPD的例子。

图片

图2 Cle-NP的TPD和抗癌活性

原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1100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4661, encodeId=e04d22446619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555829842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肿瘤治疗#</a> <a href='/topic/show?id=4349122e300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纳米分子胶#</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2730, encryptionId=4349122e3006, topicName=纳米分子胶), TopicDto(id=82984, encryptionId=c5558298426, topicName=肿瘤治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Dec 24 14:13:56 CST 2024, time=2024-12-24,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陈春英院士团队ACS Nano:水凝胶介导的外泌体通讯干扰,抑制肿瘤适应性

本研究开发自组装短肽 PepABS-py,可在肿瘤细胞表面形成水凝胶阻断外泌体传播,减轻低氧肿瘤微环境,调节免疫反应,增强传统化疗效果,是有前途的肿瘤膜靶向治疗工具。

为何美国放疗普及率高达70%,是中国的三倍?

对比中美肿瘤治疗中放疗差异,分析国内放疗普及不高原因,包括公众认知不足、医疗资源不均等,介绍放疗适用情况及周期,强调提高放疗普及率的重要性。

Mol Cancer:中南大学陶永光等团队研究发表肿瘤进展中调节细胞死亡及其表观遗传修饰的机制和串扰的综述

该综述将总结细胞死亡途径的机制和相应的表观遗传调控。将探索这些途径之间的广泛相互作用,并讨论表观遗传学中为肿瘤治疗带来益处的细胞死亡机制。

南京邮电大学晁洁教授团队JACS:智能模块化DNA LYTACs纳米装置用于肿瘤精准治疗

南京邮电大学晁洁团队开发智能模块化 DNA LYTACs 纳米器件,可在肿瘤微酸环境降解致病蛋白,实现 EGFR 和 PDL1 协同降解用于肿瘤治疗,为创新疗法提供新思路。

异基因CAR-T细胞治疗的发展现状

本文介绍异基因 CAR-T 细胞疗法优势及制造、来源、临床试验等,虽有不足但有望使更多肿瘤患者受益。

唐本忠院士团队最新ACS Nano:重建供体-受体-供体结构近红外II 区AIEgen,可用于饥饿-光热抗肿瘤和抑制肺转移!

本研究利用新型受体 BFF 构建 NIR-II AIEgen,TPE-BFF 性能优异,结合抗糖酵解剂用于肿瘤治疗和抑制肺转移。

天津大学刘哲教授《Biomaterials》:基于“热电材料-医用激光-微电场”药械场整合的线粒体功能失常及肿瘤治疗研究

通过分析线粒体复合物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特异标志物,阐明了线粒体功能紊乱与免疫激活的抗肿瘤机制,发展了药械场整合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哈工程杨飘萍团队Nano Letters:双调制AIE-ESIPT光敏剂和UCNPs的共组装用于增强的NIR激发光动力治疗

光动力疗法是癌症治疗新选择,有机光敏剂开发成热点,AIE光敏剂有优势但受激发波长限制,杨飘萍团队开发双调制AIE-ESIPT型光敏剂,通过共组装策略实现NIR激发治疗,介绍研究过程和成果。

聂广军团队最新《自然·通讯》:程序化纳米药物对胰腺癌代谢异常的双重矫正

聂广军等设计纳米系统包封 TPCA-1 和特定 siRNA,该系统可在肿瘤微环境响应释放,纠正 PDAC 细胞和 PSC 代谢异常,抑制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在小鼠模型中显抗 PDAC 效力。

广西医科大学宁峙彭/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ACS Nano》:冷暴露疗法联合NO气体疗法介导乳腺癌放疗增敏及免疫治疗

本研究构建纳米平台,探索冷暴露疗法联合放疗及 NO 气体疗法抗肿瘤机制,为联合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