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天冬氨酸转氨酶 点击跳转

JGH: 内镜治疗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疗效分析

JGH: 内镜治疗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疗效分析

本项研究证实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长期预后差。内窥镜治疗在无移植存活率方面的选择似乎有限,但可能会改善生活质量,并预防胆管炎等局部并发症。

MedSci原创 - 消化内镜,继发性胆管 - 2022-10-10

Exp Physiol:耶鲁大学|血检可诊断早期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

Exp Physiol:耶鲁大学|血检可诊断早期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

近日,耶鲁大学宣布开发出可以区分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血检诊断工具。通过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可以在这两种精神性疾病的任何发展阶段进行检测。这是第一种可用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理诊断工具。在这之前,精神性疾病的诊断仅限于行为观察和言语交流,医生往往难以分辨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早期。这两种疾病的症状很相似,都可能会出现社会戒断,情绪失调,低能量和精神集中困难等症状,但精神分裂

药明康德 - 血检,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 2017-03-24

Front Oncol:Lenvatinib(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一线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胆道癌(BTC)的疗效和安全性:单臂、开放标签II期临床研究

Front Oncol:Lenvatinib(仑伐替尼)联合PD-1抑制剂一线治疗初始不可切除胆道癌(BTC)的疗效和安全性:单臂、开放标签II期临床研究

研究表明,Lenvatinib联合PD-1抑制剂在初始不可切除的BTC患者中显示出了很好的抗肿瘤效果,并且耐受性良好。

MedSci原创 - PD-1抑制剂,Lenvatinib(仑伐替尼),初始不可切除胆道癌(BTC) - 2021-11-27

《Nature》子刊:氨基酸代谢失调促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Nature》子刊:氨基酸代谢失调促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研究首次揭示了氨基酸代谢失调也是T2D的致病风险因子,为干预二型糖尿病的进程提供了新靶点和策略。

网络 - 2型糖尿病,致病因子,氨基酸代谢失调 - 2022-07-29

Phytomedicine:丹芪通脉片复扰氧脂素以减轻急性心肌梗死

Phytomedicine:丹芪通脉片复扰氧脂素以减轻急性心肌梗死

探究丹芪通脉片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靶点和机制。

MedSci原创 - 急性心肌梗死,花生四烯酸,丹芪通脉片,体内代谢 - 2022-04-25

Psychiatry Research:产前感染和青少年吸食大麻是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

Psychiatry Research:产前感染和青少年吸食大麻是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

产前感染和青少年吸食大麻是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四氢大麻酚和大麻二酚对行为和大脑结构的调节作用不同。在 MIA 模型中,四氢大麻酚可预防 PPI 和某些大脑结构缺陷。

MedSci原创 - 精神分裂症,THC,四氢大麻酚(THC) - 2023-12-01

重症麻疹病毒性肺炎1例

重症麻疹病毒性肺炎1例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多见于小儿。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koplic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为其特征。    

中国医学论坛报  - 麻疹病毒,麻疹病毒性肺炎 - 2022-10-22

【盘点】Chest 20年7月原始研究汇总

【盘点】Chest 20年7月原始研究汇总

【1】COVID-19住院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MedSci原创 - 2020-07-29

Cancer Commun: 抗HER2抗体RC48治疗HER2过表达晚期胃癌(GC)或胃食管交界处癌(GEJA)的疗效和安全性:单臂II期研究

Cancer Commun: 抗HER2抗体RC48治疗HER2过表达晚期胃癌(GC)或胃食管交界处癌(GEJA)的疗效和安全性:单臂II期研究

研究表明,对于既往接受过2线或以上化疗的HER2过表达晚期胃癌或胃食管连接处癌患者,RC48表现出现可观的疗效并且毒性可控。

MedSci原创 - 抗HER2抗体RC48,HER2过表达晚期胃癌(GC)或胃食管交界处癌(GEJA) - 2021-10-23

PNAS:施一公发现老年性痴呆潜在治疗药物

PNAS:施一公发现老年性痴呆潜在治疗药物

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古细菌presenilin同系物PSH能够像人类γ-secretase一样裂解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这一研究发现有可能会推动发现γ-secretase的抑制剂及调节剂。相关论文发表在3月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施一公研究组主要致力于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

生物通 - 施一公,老年痴呆 - 2015-03-05

JNNP: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自身免疫和预后——基于组织检测的回顾性研究

JNNP: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自身免疫和预后——基于组织检测的回顾性研究

病毒性脑炎发病时会出现自身免疫反应,中枢神经系统中的EBV增加了GFAP自身免疫的风险。

MedSci原创 - EBV,自身免疫性脑炎,病毒性脑炎 - 2023-07-17

Nature:研究揭示为何氯胺酮比传统抗抑郁药更有效?

Nature:研究揭示为何氯胺酮比传统抗抑郁药更有效?

UT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已经确定了一种关键的蛋白质,有助于触发氯胺酮对大脑的快速抗抑郁作用,这是为全国越来越多诊所分配的有争议药物开发替代治疗的关键一步。

来宝网 - 氯胺酮,抗抑郁药 - 2017-06-22

Nat Commun:炎症性肠病和肥胖的肠道微生物共丰度网络具有特异性

Nat Commun:炎症性肠病和肥胖的肠道微生物共丰度网络具有特异性

肠道微生物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降解,维持消化道的完整性,刺激宿主免疫系统和调节宿主代谢。近年来,肠道微生物与某些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和慢性胃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之间的关系已被确认。

网络 - 肥胖,炎症性肠病,肠道微生物 - 2020-08-17

Nature:邵峰等揭示机体区分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免疫机制

机体天然免疫系统识别和感受来自微生物的各种模式分子,在诱导免疫反应拮抗病原感染致病中起重要作用。天然免疫的核心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胞质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RR)。在此前有关人和哺乳动物天然免疫的研究中,鲜有关于区分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如共生菌)的PRR蛋白功能及相关机制的报道。邵峰实验室于2011年首次鉴定出NAIP家族的PRR蛋白不仅可以作为受体直接识别细菌鞭毛素蛋白,也可以识别存在于一大类致病菌中

不详 - 致病菌 - 2014-06-26

JMCC:缺血后急性心功能不全可能与MMP2导致的cMLCK降解有关

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ardiology (分子与细胞心脏学杂志)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科学研究所杨黄恬研究组题为“Degradation of cardiac 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 by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contributes to myocardia

MedSci原创 - 心功能不全,MMP - 2014-12-25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