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治疗,最新Nature系列综述!

2024-12-16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陕西省

这篇文章反映了我们对癌症治疗的深刻理解和不断探索,它代表了医学界在利用人体自身力量对抗癌症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在当今的医学领域,我们正经历着一场癌症治疗的革命,这场革命的核心在于免疫治疗。在这样的背景下,哈佛大学医学院Ravindra Uppaluri等人讨论了如何利用我们的免疫系统来对抗头颈癌这一复杂的疾病。想象一下,我们的体内有一支军队——免疫系统,它一直在保护我们免受疾病的侵害。现在,科学家们正在尝试唤醒这支军队,让它去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文章中提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就像是打开免疫系统的钥匙,它们可以帮助免疫细胞识别并攻击那些伪装成正常细胞的癌细胞。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新辅助治疗,意味着在手术前使用这些药物来激活免疫系统,希望能够缩小肿瘤,甚至在手术前就杀死癌细胞。

科学家们还利用了先进的技术,比如单细胞测序,来观察这些免疫细胞是如何响应治疗的。这就像是在微观层面上观察免疫细胞的战斗,了解它们是如何与癌细胞作战的。通过这些研究,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方法来预测哪些患者会对治疗有反应,以及如何更精确地定位和攻击癌细胞。

此外,这篇文章也提到了联合疗法,即将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就像是多管齐下的战术,从不同的角度攻击癌细胞,增加治愈的可能性。

这篇文章反映了我们对癌症治疗的深刻理解和不断探索,它代表了医学界在利用人体自身力量对抗癌症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随着这些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在未来看到更多的突破,为患者带来更有效、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相关内容以“T cell dynamics with 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 in head and neck cancer”为题发表在《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上。

图片

主要内容

图片

图1 在头颈癌治疗中测试新辅助ICIs的临床试验的治疗策略和主要终点

在上图中,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系列精心规划的临床试验,旨在评估ICIs在手术前使用(即新辅助治疗)的效果。这些试验不仅包括了ICIs的单一疗法,还涵盖了与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图中的每个数据点都代表了一种不同的治疗组合及其对应的病理反应结果,这些结果反映了治疗后肿瘤中存活癌细胞的减少程度,是评估治疗效果的关键指标。

图片

图2 头颈癌治疗中免疫细胞的复杂动态

图中详细描述了耗竭的CD8+ T细胞(TEx)和未耗竭的记忆CD8+ T细胞(TNExM),以及它们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特定表型。这些T细胞亚群的识别对于理解免疫反应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另外,图中还揭示了CD4+ T细胞,特别是TH1细胞,在促进CD8+ T细胞免疫中的作用,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在免疫抑制中的功能。

图片

图3头颈癌患者对新辅助ICIs治疗的肿瘤内T细胞动态变化

在治疗前,预期响应者拥有较高水平的驻留记忆样(TRM样)CD8+细胞,与非响应者相比,后者的调节性T细胞(Treg)和终端耗竭(TTE)CD8+细胞水平较高。免疫治疗后,响应者显示出TRM样CD8+ T细胞群体的相对减少,同时伴随着Treg细胞的活性降低。相反,非响应者在治疗后Treg和TTE细胞的水平仍然较高。

图片

图4接受ICIs治疗的癌症患者中系统性T细胞动态的变化

在区域性淋巴结中,存在较多的祖细胞耗竭T细胞(TPE)和中间耗竭T细胞(TEx-int),这些细胞在治疗后与肿瘤内的T细胞亚群水平正相关。相比之下,转移性淋巴结的免疫微环境更类似于原发肿瘤,其中含有更多的分化的终端耗竭T细胞(TEx-term),并且被表达调节分子的树突细胞和表达FOXP3的调节性T细胞所包围。这些发现揭示了淋巴结在ICIs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肿瘤扩散如何抑制ICIs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将淋巴结的免疫微环境转变为类似于原发肿瘤的状态。

全文总结

这篇文章综述了新辅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头颈鳞状细胞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强调了这些治疗策略如何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提高手术前的病理反应率,同时探讨了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性和单细胞测序技术在揭示T细胞动态中的作用,以及淋巴结在ICIs反应中的关键角色,为未来的个体化治疗和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71-024-00969-w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 Ethnopharmacol:中药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肿瘤的有效性

综述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临床疗效和减少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中医实践,并对中药煎剂、中药制剂和中药活性成分协同作用的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

第十五届上海市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 | 韩婷教授:ONS营养干预与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

来自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临床营养科韩婷教授对“ONS营养干预与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进行详解,本文梳理重点内容,以分享各位同道。

浙工大毕晓宝/华东理工叶邦策ACS Nano:肠道益生菌来源的免疫细胞衔接器,助力肿瘤免疫治疗

该研究设计制备了一种基于细菌外膜囊泡和纳米抗体的新型免疫细胞衔接器用于治疗实体瘤。

Nature Methods:新算法利用空间转录组数据构建肿瘤的“空间进化图谱”

癌症进展受多种因素驱动,研究推出 “CalicoST” 算法,可从空间转录组学数据推断相关 CNAs 并重建肿瘤进化轨迹,经验证优势明显,可为肿瘤研究提供助力。

磁性纳米颗粒,最新Nature系列综述,精确热疗!

在这篇综述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eff W. M. Bulte等人探讨了磁性纳米粒子介导的成像技术与磁流体热疗相结合的潜在用途,即选择性和精确地加热肿瘤位置,同时避免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

【今日分享】2005—2020年中国国家及分省疾病监测点的肿瘤死亡疾病负担数据解读

中国和美国发病率前10位中有5个癌种重合,其中导致死亡人数首位的均为肺癌。肿瘤疾病谱的改变,让已经获得证实的肿瘤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推广实施显得更为紧迫。

论文解读| Yong Li/Dafei Chai教授团队揭示DNA递送单克隆抗体靶向p53 R175H抑制肿瘤发展的新策略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DNA编码的抗-p53-R175H mAb,并证实其在体内具有抗肿瘤活性。此外,抗-p53-R175H BsAb与aPD-1联合使用展现出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揭秘肿瘤“侵袭”:肝损伤的深度诊治探索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田德安教授分享了肿瘤本身导致肝损伤的诊治。肝癌在线特将精华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今日分享】肿瘤患者居家营养指南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不仅影响肿瘤治疗的临床决策,还会重削弱了抗肿瘤治疗效果、增加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等,影响贯穿了整个肿瘤病程,是肿瘤患者不良临床结局的主要负性因素。

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

癌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影响免疫细胞活性,IL-10、TGF-β、IL-4 和 IL-35 等免疫抑制细胞因子在肿瘤中起重要作用,阻断它们可能激活抗肿瘤免疫,文章分析了其作用及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