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是个“致癌高手”?

2023-03-10 医学中文网 医学中文网 发表于安徽省

通常幽门螺杆菌发展为胃癌的进程为:进入胃内酸性环境后生长繁殖,引起组织损伤,诱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导语:作为唯一能在胃中顽强生存的微生物,幽门螺杆菌常被看作是胃癌的元凶之一。事实上,它的作案范围不只限定在胃,咽喉、肠道等部位都是它的目标,时间久了可能发展为多种癌症。解幽安作为一种新型的物理抗幽方式,不仅可以降低胃内的pH值,还能通过以菌治菌的方式,把Hp带出消化道。

2023年1月,香港中文大学黄至生团队在《自然评论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发表了一篇题为“东亚胃肠道癌症的流行病学数据更新”的综述文章。

文章指出,与西方相比,东亚的胃癌、肝癌、食管癌及胆囊癌发病率较高。且东亚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这可能增加胃肠道癌症风险。

幽门螺杆菌可诱发多种癌症!

 

根据最近一次的流调数据显示,我国感染人数为7.68亿,超过人口总数的50%。

由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存在直接关系,它作用于胃炎进展到胃癌的每一个阶段。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一级致癌物质。

通常幽门螺杆菌发展为胃癌的进程为:进入胃内酸性环境后生长繁殖,引起组织损伤,诱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最典型的就是胃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如果治疗不及时,还可进一步引发胃萎缩、肠上皮化生等,导致胃癌发生。

除此之外,幽门螺杆菌还是其他肿瘤的高危因素:

1咽喉癌

一项纳入了11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咽喉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显著升高。这与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毒素及有毒性作用的酶有关,这些毒素会破坏人体的黏膜,促使机体产生炎症及免疫反应。

中国复旦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同样证实,与身体健康的正常人群相比,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群患上喉癌的风险显著升高。这项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可以使喉部的黏膜在接触致癌物质之后,更容易发生癌变。

2肠癌

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患上结肠癌的风险明显升高,研究分析这种病菌会对黏膜带来一定损害,从而刺激结肠腺瘤的产生,属于癌前病变。大约需要15年的时间,腺瘤性的息肉就会形成结肠癌。

3胃肠道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通过引起人体慢性炎症改变,导致胃外疾病。这种病是胃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占胃部恶性肿瘤的3%~5%,多见于50~60岁年龄。

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

通过对幽门螺杆菌基因型的测定,发现确实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聚集性,感染是能够传染家人的。

幽门螺杆菌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播关系主要包括:成年人之间的传播、儿童向成年人的传播、儿童之间的传播以及成年人向儿童的传播。

幽门螺杆菌最常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口-口”传播或“粪-口”传播。无论哪个家庭成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他家庭成员均有被感染的可能性。

生活中,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要引起重视:

胃里总是胀气、嗳气,一吃东西就会出现明显的饱胀感,但停止进食后又会消失;

上腹疼痛,疼痛通常不规则,主要集中在上腹部;

顽固性口臭,有明显酸味,无法及时通过普通刷牙方法消除。

幽门螺杆菌需早发现早治疗

四联疗法

目前国内外共识意见中,推荐的治疗方案是四联疗法,即1种质子泵抑制剂+1种铋剂+2种抗生药。但在选择抗生素时,一方面是要注意细菌耐药的问题。无论患者是初次治疗还是补救治疗,尽量不要选择既往已经应用过的容易产生继发性耐药的抗生素,如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

另一方面还要关注患者的基本情况,合并用药越多,基础疾病越多,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也就越高。

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可产生多种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物质并诱导宿主分泌抗体,抑制其活性并减少数目。同时,益生菌对于感染后产生的炎症也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改善消化道不良症状。

目前用于抗幽门螺杆菌的益生菌主要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酵母菌等,其在体外实验中抗幽门螺杆菌活性较好,且与三联/四联方案联合使用可使根除率提高。有研究发现,益生菌能有效提高四联疗法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中的部分有害细菌分类丰富,而补充益生菌或可促进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的肠道菌群恢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每日一例: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李旻宪等报道罕见十二指肠溃疡一例

十二指肠或胃后壁的溃疡深至浆膜层时与邻近的组织或器官发生粘连,称为慢性穿孔,又称为穿透性溃疡。

JGH: 克维拉赞(keverprazan)对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分析

本项研究证实Keverprazan在治疗 DU 方面有效且不劣于兰索拉唑。基于可比较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建议将Keverprazan 20 mg每天一次的用于酸相关疾病的随访研究。

DDW 2020:伏诺拉生 vs. 兰索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头对头研究

美国消化疾病周(DDW)是世界上最大和最负盛名的GI专业会议之一。一直以来,DDW都为世界顶级专家就胃肠病学、肝病学、内镜学和胃肠外科等领域的最新进展的深入探讨提供着机会。本项研究被列于2020 DD

BMC Gastroenterology: 出血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预后不良和日常生活活动受损的危险因素

出血性十二指肠溃疡(HGU)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尽管大多数HGUs可以通过药物和/或内窥镜进行治疗。

JAMA:高表达Toll样受体1或增加胃幽门螺旋杆菌易感性

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主要原因,并可致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旋杆菌的流行率高达90%,然而,剩下的10%即使暴露于胃幽门螺旋杆菌仍不会感染。人们假定,遗传因素决定了胃幽门螺旋杆菌的易感性。英国阿柏丁大学的El-Oma博士及其合作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旨在鉴定两个独立的基因人群队列中胃幽门螺旋杆菌血清阳性率相关的遗传位点,并通过全血RNA基因表达谱测定明确其病理生理学作用。他

诊疗规范:消化性溃疡治疗的关键:鉴别诊断

消化性溃疡(PU)是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指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炎性反应与坏死、脱落,从而形成的溃疡,溃疡的黏膜坏死缺损穿透黏膜肌层,严重者可达固有肌层或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