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卒中前他汀的使用情况与脑出血预后无关

2013-06-21 Stroke dxy

血脂水平和发病前他汀使用情况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楚。为此,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赫尔辛基总医院神经科的Satu Mustanoja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3年6月11日的Stroke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发病前他汀使用对脑出血的转归没有影响,但是低密度脂蛋白较低与较高的住院死亡率相关。 赫尔辛基脑出血研究是一个对连续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的单中心观察性注册。注册中纳入964位脑出

血脂水平和发病前他汀使用情况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尚不清楚。为此,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赫尔辛基总医院神经科的Satu Mustanoja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3年6月11日的Stroke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发病前他汀使用对脑出血的转归没有影响,但是低密度脂蛋白较低与较高的住院死亡率相关。

赫尔辛基脑出血研究是一个对连续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的单中心观察性注册。注册中纳入964位脑出血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者有187位(占19%)。研究发病前他汀应用、基线血脂水平及临床转归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显示:相较那些没有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他们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同时服用其他药物的比例更高、血脂较低、入院时的Glasgow 昏迷量表得分更高。使用和没有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出院时的改良Rankin评分没有差异。在发病3个月或12个月时,相较存活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 (两者分别为:中位4.1mmol/L [四分位范围3.6–4.4]对比4.5 [3.8–5.1]; P<0.01; 1.9mmol/L [1.4–2.5] 对比 2.4[1.8–3.0]; P<0.001)。在校正了已知的脑出血预后因素(基于单变量分析为:年龄、NIHSS评分、Glasgow昏迷量表、脑出血量及脑室内部位)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住院死亡率独立相关(优势比:0.54 [95%可信区间: 0.31–0.93]; P=0.028)。

该研究发现:发病前他汀使用对脑出血的转归没有影响,但是低密度脂蛋白较低与较高的住院死亡率相关。

Association of Prestroke Statin Use and Lipid Levels With Outcome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BACKGROUND AND PURPOSE
It is unclear whether blood lipid profiles and statin use befor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 are associated with its outcome.
METHODS
The Helsinki ICH Study, a single-center observational registry of consecutive ICH patients, was used to study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premorbid statin use, baseline lipid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
RESULTS
The registry includes 964 ICH patients. Statin users (n=187; 19%) were significantly older, had more frequent comorbidities and medication, lower lipid levels, and higher admission Glasgow Coma Scale compared with nonusers. Modified Rankin Scale at discharge or mortality did not differ between statin users and nonusers. Compared with survivors, significantly lower total cholestero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evels were observed in patients who died in hospital (median, 4.1 mmol/L [interquartile range, 3.6-4.4] versus 4.5 [3.8-5.1]; P<0.01; 1.9 mmol/L [1.4-2.5] versus 2.4 [1.8-3.0]; P<0.001, respectively), at 3 or 12 months. After adjusting for known ICH prognostic factors based on univariate analysis that is, ag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Glasgow Coma Scale, ICH volume, and intraventricular location, lower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evels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in-hospital mortality (odds ratio, 0.5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31-0.93]; P=0.028).
CONCLUSIONS
Premorbid statin use did not affect the outcome of ICH, but lower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evels wer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in-hospital mortality.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660808, encodeId=4ba81660808b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7b8268041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使用情况#</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6804, encryptionId=17b8268041b, topicName=使用情况)],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169625169742, createdName=dzx0922897, createdTime=Sun Oct 27 03:36:00 CST 2013, time=2013-10-27,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Stroke:糖化血红蛋白A1或可有效预测卒中溶栓的出血风险

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是静脉溶栓最急且较严重的并发症,而往往很难预测出血的风险。来自德国的A. Rocco等医生评价了急性卒中溶栓后出血的预测情况,在线发表在2013年5月28日的stroke杂志上。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糖化血红蛋白A1(HbA1c)对症状性脑出血的预测价值。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或可有效预测卒中溶栓的出血风险。 在一项回顾性单中心研究中,共纳入1112例连续登记的静脉溶栓患者

Stroke:胆固醇水平与脑出血风险呈负相关

各种胆固醇的水平与脑出血的风险相关并不一致,各种胆固醇的水平与脑出血之间的关系如何尚不清楚。为此,我国第二军医大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的黄承光教授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3年5月23日的Stroke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总胆固醇水平与脑出血风险呈负相关,较高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可能与较低的脑出血风险相关,高密度脂蛋白可能与脑出血风险呈正相关。 该研究是一项系统回顾及meta分析。

Stroke:含咖啡因药与出血性卒中危险增加相关

  韩国一项研究表明,应用含有咖啡因的药物(CCM)与出血性卒中(HS)危险增加相关,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论文6月6日在线发表于《卒中》(Stroke)杂志。   该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940例年龄在30—84之间无卒中病史的非创伤性急性HS患者,以与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940社区居民和住院者作为对照组。获取各组患者卒中首发时间及此时间之前的14天患者的药物应用信息。以首发卒中前或卒

Stroke:吸烟增加中国老人出血性卒中死亡率

出血性卒中在非西方人群中更多见,通常与其他的心血管疾病没有同样的危险因素。吸烟与出血性卒中亚型之间的相关性尚未确定。为此,香港大学社区医学与公共卫生系的Lin Xu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在香港的大样本老年人队列中检验吸烟与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3年5月30日的Stroke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吸烟与出血性卒中死亡率强相关,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NEJM:脑出血急性期强化降压治疗不降低临床死亡率

脑出血的降压治疗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急性期降压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来自澳大利亚的Craig S. Anderson等医生研究了脑出血强化降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发表在2013年6月20日的NEJM杂志上。结果显示:脑出血强化降压不改善死亡率及重度残疾率,但改善脑出血后改良Rankin评分。 该研究纳入2839例自发性脑出血伴收缩压增高的患者,入组时间均在起病6小时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强化

Stroke:脑出血急性期进一步强化降压治疗或利于临床预后

急性脑出血患者的降压治疗时常规急性期处理的一部分。然而,降压治疗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尚不明确。来自日本的Yuki Sakamoto等人研究了这方面的问题,在线发表在2013年5月23日的stroke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脑出血急性期进一步强化降压治疗或利于临床预后。 该研究纳入脑出血超急性期(发病3小时内)初始收缩压超过180 mm Hg的患者。所有患者接受静脉降压治疗,基于预订的目标,血压降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