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E-2临床试验改写2023版英国和爱尔兰国家卒中临床指南

2023-08-28 国家神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神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发表于上海

是中国本土研发和自主设计的溶栓药物临床试验影响国际诊疗规范的开端,代表着拥有自主创新的“中国方案”已走向世界舞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领衔的TRACE-2临床试验结果在《柳叶刀》(The Lancet)(IF 202.731)公布仅2个月后,即被2023年4月发布的《英国和爱尔兰国家卒中临床指南(2023版)》1(下称“2023版指南”)正式引用,作为更新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溶栓治疗的重要参考。这是TRACE-2临床试验首次改变一个国家指南,是中国本土研发和自主设计的溶栓药物临床试验影响国际诊疗规范的开端,代表着拥有自主创新的“中国方案”已走向世界舞台。

640

《英国和爱尔兰国家卒中临床指南》由英国皇家医师学会(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RCP)组织发起的卒中工作小组(Intercollegiate Stroke Working Party)编写,2023版指南获伦敦皇家医师学院(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of London)、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the 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和爱尔兰皇家医师学院(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of Ireland)认可并推荐用于临床实践。该指南提供了自2015年以来的权威循证实践指导,旨在提高英国和爱尔兰所有成年卒中患者(不论年龄、性别、卒中类型、部位或任何其他特征)的医疗质量。英国指南是除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AHA/ASA)之外,全球指南的另一个风向标。

2023版指南在急性卒中治疗(3. Acute Care)缺血性卒中的管理(3.5 Management of ischaemic stroke)部分,毫不犹豫的将替奈普酶和阿替普酶对于发病4.5小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无论年龄或卒中严重程度)放在同等推荐位置。这一推荐正是基于在不同人群中开展的两个非劣效3期临床试验,即中国的TRACE-2试验2和加拿大的AcT试验3。TRACE-2试验采用更为严格的非劣效界值(Δ=0.937),在中国1430例发病4.5小时适合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证实替奈普酶0.25mg/kg疗效不劣于阿替普酶0.9mg/kg,两者安全性相当,这与AcT临床试验结果一致。两项试验不仅解决了替奈普酶长久以来最佳用药剂量的争议,也为替奈普酶临床应用提供了高质量,多人种的循证医学证据,被2023版指南同时采纳。受到医疗保险制度影响,英国指南相对保守,对新证据采用相对滞后,可以说是国际新证据使用的最后一个堡垒。英国指南对TRACE-2试验的快速采纳,进一步肯定了该试验在溶栓领域的引领作用以及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中国溶栓药物临床试验发展迅猛,TRACE-2试验的成功,为推动中国本土急性期溶栓治疗奠定基础,同时也开启了国际溶栓药物临床试验的中国浪潮。

640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 for Stroke for the UK and Ireland. Intercollegiate Stroke Working Party; 2023 May 4. Available at: www.strokeguideline.org.

[2] Wang Y, Li S, Pan Y, et al. Tenecteplase versus alteplase in acute ischa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 (TRACE-2): a phase 3,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trial. Lancet 2023;401:645-654.

[3] Menon BK, Buck BH, Singh N, et al. Intravenous tenecteplase compared with alteplase for acute ischaemic stroke in Canada (AcT): a pragmatic, multicentre, open-label, registry-linked, randomised, 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trial. The Lancet 2022;400:161-16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HA: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与高血栓栓塞风险相关的因素可预测ACS后的IS风险。CHA2DS2-VASc评分及组分是早发性和晚发性IS较强的预测因子。

BMJ子刊:2003-2018 年中国脑卒中患病率和风险因素

中国脑卒中患病率的上升主要是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推动的。在欠发达地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计划非常重要。

JAHA:血浆三甲胺-N-氧化物水平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

尽管近年来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卒中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尤其是在老年人中。血浆三甲胺-氧化氮水平与不同人群发生的缺血性卒中相关。

Cell Discov:天坛医院王拥军团队与中山大学刘斯洋团队合作发布全球首个万人缺血性卒中全基因组研究

该研究首次发布中国万人卒中队列的全基因组研究,建立了卒中领域最大的多组学平台STROMICS,为揭示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推进精准医学提供重要基础。

霍德生物iPSC细胞治疗产品IND获批,全球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试验梳理!

缺血性卒中一直是干细胞治疗的研究热点。我们从细胞种类、细胞剂量、干预时间窗、给药的路径和和疾病进程等多方面进行全球临床试验梳理,希望带给研究者更多的思考。

中国学者发布:全球首个万人缺血性卒中全基因组研究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王拥军教授团队与中山大学刘斯洋副教授团队发起了STROMICS研究,通过对来自中国的10,241名卒中患者进行深度测序和分析,提出了缺血性卒中的第一个全基因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