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腿像灌铅,以为是“上学后遗症”,没想到竟是……
11小时前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13 岁明明走路不稳等症状加重后就医,经检查确诊为 SPG11,介绍其为 AR-HSP 常见类型、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情况,目前无有效治法,需多学科管理等。
2年前,13岁的明明(化名)开始出现走路不稳,跑步时频繁跌倒,甚至连右手写字也变得困难。他的父母起初以为孩子是顽皮摔伤了,没放在心上。但明明的症状逐渐加重,不仅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还变得特别多动。
家人起初觉得可能是孩子学业压力大、运动过度导致的疲劳反应,但越来越僵硬的步态让他们不得不重视,最终带着明明前往医院检查。
李先生到底怎么了?
接诊医生为明明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及MRI,发现颅脑MRI检查示胼胝体嘴、膝及前体部纤细,T2、Flair显示双侧脑室前角邻近白质对称性高信号。胸椎MR平扫和增强显示胸段脊髓略变细。进一步完善基因检测,发现患者SPG11基因NM_025137:c.2073delT 和c.257+5G>A两个位点杂合变异。为进一步遗传学分析,对患者父母也进行了SPG11基因Sanger测序验证,父亲存在c.2073delT杂合变异,母亲存在c.257+5G>A杂合变异,患者两处变异来自父母,呈复合杂合突变,支持AR遗传模式。最终确诊为:SPG11。
什么是SPG11?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或SPG)是一组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单基因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单纯型HSP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表现进展性双下肢无力和痉挛性截瘫,而复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HSP(AR-HSP)亚型通常还存在智力减退、癫痫和特征性MRI等表现。
SPG11是AR-HSP最常见的类型,由SPG11基因突变所致,MRI可表现为薄胼胝体(TCC)、脑萎缩和脑白质病变,“猞猁耳征是SPG11脑白质病变的一种表现。
临床表现
除了有双下肢痉挛性无力的典型SPG的特点,还可有构音和吞咽障碍、智力发育迟缓或减退、视听觉异常、癫痫发作、共济失调、皮肤病变等表现,少数患者可伴有多巴反应性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病。
治疗和预防
SPGs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口服巴氯芬、替扎尼定等可缓解肌痉挛症状,口服无效或运动严重受损的患者可注射肉毒毒素或鞘内注射巴氯芬;有尿急的患者可用奥昔布宁、索利那新和抗胆碱能药物治疗。
针对单个SPG亚型治疗的研究如靶向分子疗法和个体化药物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有研究发现SPG11患者中存在较高的肥胖率,而肥胖与SPG11下丘脑神经变性之间存在联系,推测通过特定代谢干预控制肥胖可能延缓SPG11的运动受损。
对于运动功能严重受损的SPG患者需要多学科联合全程化病情评估和管理,多数SPG11患者发病后10~20年需要坐轮椅,死因多为并发症如肺炎等。预防SPG主要是针对患者家系的筛查、遗传咨询和婚育指导。
参考资料:
[1]于宗泳,武紫阳,田霏霏,等.薄胼胝体和“猞猁耳征”——遗传性痉挛性截瘫11型一家系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4,50(10):632-635.
[2]姚莉,田沃土,曹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诊断策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3,49(02):112-119.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SPG11#
3
SPGs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口服巴氯芬、替扎尼定等可缓解肌痉挛症状,口服无效或运动严重受损的患者可注射肉毒毒素或鞘内注射巴氯芬;有尿急的患者可用奥昔布宁、索利那新和抗胆碱能药物治疗。#SPG#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