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不能成为人上人!Nature子刊:早期逆境影响大脑功能!但吃点小苦或可延长寿命,关键在于给这种神经元适当的“威胁”

14小时前 木白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将生活带给你柠檬般的酸楚,酿成柠檬汽水般的甘甜

在这个卷到飞起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老生常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抑或“凡是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这些话就像是一杯杯不加糖的黑咖啡,苦得让人皱眉,却又让人在苦涩中品出一丝成长的回甘。但真的是这样吗?逆境究竟是成功的必经之路,还是我们自我安慰的鸡汤?

想象一下,如果你告诉一个正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探险家,“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他可能会在寒风中给你一个白眼。因为有时候,逆境不仅仅是寒风,而是能把人吹跑的暴风雪。但是,如果有一种方法,能够在不吹跑人的情况下,让我们体验到“寒彻骨”后的“扑鼻香”,你会不会感兴趣呢?

最新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就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惊喜。研究者们发现,如果给一种神经元适当的“威胁”,就能实现抗衰延寿的效果。这就像是找到了一种不用攀登珠峰也能体验巅峰感觉的秘诀。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图片DOI:10.1038/s41467-024-53093-9
 

ASI神经元如何启动全身的线粒体救援行动

这项研究就像是带我们观看了一部神秘的生物学大片,主角是线虫脑中小小的ASI神经元和它们的“线粒体工厂”。这些ASI神经元就像是细胞里的“指挥官”,负责调度线粒体的工作。如果这些工厂的工作出了问题,怎么办?原来,ASI神经元会启动一种叫做“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的机制,向全身其他组织发出求救信号

那什么是UPRmt?我们可以把线粒体比喻成细胞的“发电厂”,而发电厂中的“机器”就是负责能量生产的蛋白质。当发电厂里的机器出问题了,比如机器组装错误或零件损坏(蛋白质未正确折叠),整个发电效率就会下降,甚至可能产生危险的副产物(如有害分子)。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发电厂启动了一套紧急修复程序,这就是UPRmt

而这次的研究就是要揭开ASI神经元如何通过这种机制影响到肠道,甚至是其他身体部分的秘密。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敲低ASI神经元中一个叫做cco-1的基因,制造了一些“生病”的ASI神经元。这个操作导致了线粒体的“压力”,于是ASI神经元向肠道发出了紧急信号。令人惊讶的是,肠道响应了这些信号,启动了UPRmt,试图修复线粒体。

图片图a:线虫肠道中hsp-6p::gfp(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图b:daf-7基因敲低会降低hsp-6p::gfp的表达;图c:在神经特异性cco-1基因敲低的背景下,daf-7敲低对hsp-6和hsp-60

但有个有趣的细节,虽然肠道启动了UPRmt,其他两种应激反应——内质网应激反应(UPRER)和细胞质应激反应(UPRcyt)却没有启动。这就像是肠道接收到了一条单纯的“线粒体修理”任务,而其他“部门”的“应急指令”却没有激活。这意味着,线粒体压力只影响了一个特定的修复系统,其他的应急机制并没有被触发。

接下来,研究人员发现,原来不是所有神经元都能引发这种全身性的UPRmt,只有ASI神经元才能通过一个特殊的“信号通路”——TGF-β/DAF-7信号通路,传递这个信号给全身。为了验证这一点,他们还在实验中检查了其他神经元类型,像是ADL、DVB等,发现这些神经元如果产生相同的线粒体压力,也能引起一定程度的UPRmt反应,而这一切都依赖于daf-7基因(编码了一种TGF-β超家族的配体蛋白)。也就是说,ASI神经元通过这种特殊的信号通路向其他组织传递了“救命信号”,这个过程需要daf-7的帮助。

那么,DAF-7(由ASI神经元分泌的TGF-β配体)是如何在神经元和肠道之间穿梭,完成这一“跨组织调度”的?答案是它借助了一条神经-肠道信号轴,主要角色包括ASI感觉神经元和RIM中间神经元。在线虫的微观世界里,神经元和肠道通过一条“生命热线”紧密相连。当神经元的线粒体出现问题,它们会迅速发出求救信号,这个信号由DAF-7触发,通过DAF-1这个“信号接线员”传递给RIM中间神经元,最终激活肠道的UPRmt

于是,这种协作机制让神经元的压力变成了“大家的压力”,全身一起上阵“分摊任务”。

 

信号员DAF-7:

线虫界的跨部门压力管理大师

在这场线粒体“压力大作战”中,“主角”毋庸置疑是DAF-7——一位穿梭在神经元和肠道之间的“信号使者”

过去,研究者一直认为DAF-7只在ASI神经元中表达,这是一种能感知化学信号的纤毛神经元。然而,最新研究却让人大跌眼镜——DAF-7其实还在其他神经元里“兼职”,比如OLQ、ASG和ADE等。这个发现就像突然知道了你的朋友除了主业,还有好几个副业,令人充满疑问:在非自主性UPRmt中,到底哪个神经元才是DAF-7的“主战场”

为了找到答案,研究者们用了一招巧妙的“精准打击术”——通过特定基因敲降技术,逐一关闭每种神经元中DAF-7的表达。结果显示,当ASI神经元的DAF-7被敲掉时,肠道的压力响应(UPRmt)几乎停止,而在其他神经元敲掉DAF-7,却没有类似的效果。这说明,DAF-7在ASI神经元中的作用才是这场压力传递的核心

图片图g:在控制组和daf-7p::gfp; sid-1(q9)线虫中,rgef-1p::cco-1HP(一种RNA干扰构建体)对ASI神经元的影响;图h:在rgef-1p::cco-1HP条件下,对照组和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图i:神经特异性cco-1基因敲低条件下,不同神经元类型中daf-7 mRNA水平的变化
 

找到主战场后,研究者们又有了新疑问:当神经元感受到线粒体压力时,DAF-7的表现如何?它会不会被“激活”

研究团队用了一种能“发光”的报告基因工具(daf-7p::gfp),像是在DAF-7上装了一盏荧光灯。一旦DAF-7的表达增加,荧光灯就会变得更亮。实验显示,当神经元线粒体功能受损时(比如敲掉cco-1基因),ASI神经元中的DAF-7表达显著增加,荧光信号变得更强。这表明,DAF-7就像一名忠实的“值班员”,在线粒体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启动信号传递机制

那么,这个被激活的“信号使者”是如何协调全身响应的呢?原来,DAF-7不仅是“值班员”,更是神经元之间的“信使”。当ASI神经元线粒体出问题时,DAF-7会被迅速分泌出去,与其他神经元的受体结合,将“压力警报”传递到肠道。这种机制就像一个高效的“救援指挥系统”,神经元通过它将局部的危机转化为全身的响应,成功发动肠道细胞来应对压力。

 

TGF-β/Dauer 通路:

线虫的“生长指挥官”

当秀丽隐杆线虫感受到压力时,它们体内有一套超级智慧的系统——TGF-β/Dauer信号通路。这条通路不仅是线虫发育的“人生导师”,帮它们决定是继续长大还是进入“休眠状态”,更是压力管理的“指挥官”,协调全身细胞一起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

这一通路的“主角”也是DAF-7。在平常日子里,DAF-7的任务是监测外部环境,通过与Ⅰ型和Ⅱ型受体(DAF-1和DAF-4)结合,激活下游的R-Smad蛋白(DAF-8和DAF-14),抑制线虫进入“滞育”(dauer)状态。这就好比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官”,确保线虫能在舒适的环境中正常生长,不至于因外界的变化而进入“休眠”状态。

图片
TGF-β/Dauer信号通路的示意图
 

但当危机来临,比如神经元的线粒体功能受损时,DAF-7似乎换了一副面孔,不再只是“抗滞育专家”,而成为全身压力响应的“调度员”。那么,这条信号通路是否真的参与了应对线粒体危机的行动呢?研究团队决定一探究竟。

他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通过基因突变逐一关闭TGF-β/Dauer通路中的关键节点,以观察它们对UPRmt的影响。结果显示,这条通路的每个成员都不可或缺:从DAF-7,到Ⅰ型和Ⅱ型受体(DAF-1和DAF-4),再到下游的R-Smad蛋白(DAF-8和DAF-14),只要缺少其中一个,肠道的压力响应就会大幅削弱,UPRmt激活明显受抑

图片图b:在神经特异性cco-1基因敲低(neuronal cco-1 KD)背景下,野生型和不同基因突变体(daf-1, daf-4, daf-8, daf-14)中hsp-6p::gfp(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图c:在神经特异性cco-1基因敲低条件下,野生型和不同基因突变体之间的显著差异

然而,故事的复杂性在于负调控因子DAF-3和DAF-5的加入。正常情况下,这两位“制动员”负责限制UPRmt的过度激活,维持系统平衡。但当研究人员同时去除DAF-7和DAF-3或 DAF-5时,UPRmt的激活竟部分恢复了。就好像危机中的“救火队长”失灵了,抑制机制一撤,肠道立刻全力以赴地响应神经元的求救信号。

 

线虫的“逆境求生”

ASI神经元的线粒体功能一旦出现问题,竟然还会引发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一场细胞内的“小风波”,而是一场影响线虫整个“生活”的健康革命。那么,这些小小线虫是如何在逆境中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的?

首先,这项研究发现,ASI神经元的线粒体功能“出岔子”后,线虫繁殖能力减少,氧气消耗量降低,甚至发育速度变慢。不过有趣的是,它们的运动能力和爬行速度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说明它们虽然在内在代谢上出现了变化,但仍能保持基本的生理功能。

接下来,研究者们将视线聚焦在ASI神经元的“线粒体危机”是否能影响线虫的寿命和抗病能力。结果发现,ASI神经元的线粒体问题竟然能延长它们的寿命。另外,线虫的抗病能力也大大增强。这一发现很神奇,但它有一个前提:这一过程依赖于daf-7和daf-1的表达。这意味着,daf-7和daf-1在ASI神经元线粒体应激反应中起到了关键的调节作用,影响着线虫的寿命和健康状态

图片图a:在没有daf-7基因的情况下,神经特异性cco-1基因敲低(ASIp:cco-1HP)对线虫寿命的影响;图b:在没有daf-1基因的情况下,神经特异性cco-1基因敲低对线虫寿命的影响;图c:在有daf-7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神经特异性cco-1基因敲低对线虫寿命的影响
图片图d:在喂食P. aeruginosa(一种细菌)的情况下,神经特异性cco-1基因敲低对线虫存活率的影响;图e:在喂食P. aeruginosa的情况下,神经特异性cco-1基因敲低和daf-1基因表达恢复对线虫存活率的影响;图f:在喂食P. aeruginosa的情况下,神经特异性cco-1基因敲低对线虫存活率的影响

更有意思的是,ASI神经元的线粒体问题还与脂肪代谢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脂肪储存,研究人员发现,ASI神经元的线粒体应激会导致线虫体内脂肪储存量明显减少。这可能是因为它们改变了脂肪酸的代谢方式,特别是一个叫做cpt-4的基因,它在这种情况下会变得更加活跃,帮助燃烧脂肪。简而言之,ASI神经元的“线粒体危机”通过改变脂肪酸代谢,减少了线虫的脂肪储存

图片图g:对照组和神经特异性cco-1基因敲低线虫的油脂红O染色;图i:cpt-4 mRNA水平在对照组和神经特异性cco-1基因敲低线虫中的相对表达量,以及在有无daf-7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的变化

生命的奇妙之处恰恰在于,它常常让我们从最微小的生物中汲取灵感,去思考那些关乎生命的大问题。比如,线虫遇到线粒体压力时不仅没被‘压垮’,反而通过一系列精巧的生物机制,成功实现了延寿和抗病能力的增强。这就像一场逆境中的大翻盘,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自然界的神奇智慧。

但当镜头转向人类,故事却截然不同。Nature子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一项探讨了逆境对人类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包括童年虐待、同伴伤害、社会隔离、情感缺失等的研究表明,年轻的时候多吃苦,反而会影响大脑发育

具体表现为:早年生活中的困难或创伤(比如儿童时期遭遇虐待)可能会影响大脑中几个重要区域(例如与情绪、记忆和决策相关的区域),导致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我们应对压力、做决策等方面的能力。而这些影响不仅取决于我们遭遇逆境的时间、频率和持续程度,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更复杂

图片DOI:10.1038/s41380-024-02556-y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逆境到底是福还是祸?我们是否能够像线虫一样,通过某种方式把逆境变成健康和长寿的助推器

答案并不简单。线虫的研究虽然带来了一线希望,但人类的身体和心理系统远比线虫复杂得多。一旦操作不当,这种‘逆境疗法’可能会带来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风险。

不过也别太灰心,其实有些“逆境”也能让我们变得更强!线虫通过牺牲一些小小的神经元,让自己的生命进入了一个“逆境成长”的正循环,这给我们人类不少启发。对于我们来说,所谓的“逆境刺激”其实可以是一些对身体有益的小挑战,比如适量运动或者偶尔的间歇性禁食。这些看似“吃力不讨好”的做法,实际上可能成为激活我们身体自我修复和优化机制的“秘密武器”。

所以,当你下次遇到生活中的小挫折或小困难,不妨换个角度想想:这可能是你“变身”的机会呢!就像线虫“英雄”一样,说不定这些小挑战正是让我们闪闪发光的开始。别急着抱怨生活给了我们一颗柠檬,记得,我们可以把它变成酸甜可口的柠檬汽水!让我们一起带着线虫的“逆袭”精神,把每一次的“苦涩”变成成长的养分。

 

参考资料:

[1]Wang, Z., Zhang, Q., Jiang, Y.et al. ASI-RIM neuronal axis regulates systemic mitochondrial stress response via TGF-β signaling cascade. Nat Commun 15,8997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3093-9

[2]Vaidya N, Marquand AF, Nees F, Siehl S, Schumann G. The impact of psychosocial adversity on brain and behaviour: an overview of existing knowledg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Mol Psychiatry. 2024 Apr 24. doi: 10.1038/s41380-024-02556-y.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865877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4438, encodeId=d5f622444388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903e41681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神经元#</a> <a href='/topic/show?id=f9e046e64a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寿命#</a> <a href='/topic/show?id=1bac94e423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逆境#</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6764, encryptionId=f9e046e64a7, topicName=寿命), TopicDto(id=74168, encryptionId=5903e416813, topicName=神经元), TopicDto(id=94742, encryptionId=1bac94e4237, topicName=逆境)],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Dec 23 08:56:31 CST 2024, time=14小时前,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14小时前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Science Advances:新冠病毒会导致大脑细胞融合,进而损害神经元活动和大脑功能

这项研究揭示了病毒感染期间发生的神经事件的新机制,这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和临床症状的之前未发现的新的重要原因。

脑卒中治疗的“全局观”:不仅仅是神经元,更要关注全面的脑细胞保护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了严重的负担,尽管溶栓和血管内介入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功能结局。

Science子刊:新冠后鼻子不灵,你的嗅觉神经被“吃了”

希望调节这些患者鼻子内的异常免疫反应或修复过程,以帮助他们至少部分恢复嗅觉,并指出他们目前正在进行这项工作。

Nat Commun:北京大学伊鸣/万有揭示了外周炎症大鼠的自发性疼痛是由边缘皮层前区神经元群介导的

该研究揭示了自发疼痛在神经元水平上的皮层基础,突出了前边缘皮层及其相关的疼痛调节脑网络中独特的神经元集合。

Nature:重塑对记忆的理解:DNA损伤与修复在记忆形成中的角色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记忆形成中DNA损伤和修复的关键角色,而且也为理解大脑如何存储和回忆记忆提供了新的线索。

生命最后的花火!PNAS顶刊揭示:人类濒死前的大脑活动,结果很令人震惊!

这项研究中提供的经验证据有力地表明,垂死的人类大脑可以被激活,为进一步研究心脏骤停期间的隐蔽意识奠定了基础。

Cell:庄小威团队绘制单细胞分辨率下小鼠大脑重要脑区衰老的分子和空间特征图谱

观察到与神经元相比,非神经元细胞中衰老诱导的变化更为明显,而且在质量上也有所不同,这些非神经元细胞的变化表现出特定的空间模式。提供了与年龄相关的大脑衰退和炎症的关键见解。

Front aging neurosci-衰老特征对iPSC衍生以及重编程神经元的影响

开发研究 NDD 和寻找潜在药物的平台需要足够数量的可再生细胞,使用直接神经转换协议将工具转化为更大规模是一项挑战。

NRR:活动依赖的印迹细胞的基因组结构重塑有利于记忆的形成和提取

长期记忆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于神经元回路、细胞内信号级联和突触重塑的协调活动。这些重要过程发生在印迹细胞群中。

Science:神经元如何产生记忆

研究探索染色质可塑性对成熟神经元在记忆形成中的作用,发现其在学习前决定神经元记忆痕迹形成资格,为理解大脑信息编码提供新视角,也为记忆障碍治疗和科研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