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D:痤疮产生新机制——抗痘疫苗开发成可能

2014-05-04 生物通 生物通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一两颗小疙瘩,但有些人却患有严重的痤疮,这会带来他们社会性和身体上的痛苦。然而时至今日,造成严重痤疮的病理原因仍然是一个谜,现有的治疗方法也并不总是有效。 近期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患有严重痤疮病患表面微生物的DNA序列,提出一般认为导致痤疮的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也许并不是罪魁

痤疮俗称青春痘,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一两颗小疙瘩,但有些人却患有严重的痤疮,这会带来他们社会性和身体上的痛苦。然而时至今日,造成严重痤疮的病理原因仍然是一个谜,现有的治疗方法也并不总是有效。

近期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患有严重痤疮病患表面微生物的DNA序列,提出一般认为导致痤疮的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也许并不是罪魁祸首,在分析了一些相关的菌株后,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能清洁皮肤的细菌菌种。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28日的Th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李慧颖(Huiying Li,音译),她指出,“过去一直认为P. acnes是罪魁祸首”,然而最新这项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研究人员发现患有痤疮的患者和皮肤干净的对照组,其毛孔中的痤疮丙酸杆菌数量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所具有的菌株品种不同。

“就像酸奶中的细菌菌株,对于肠道有益处,这些痤疮丙酸杆菌中的一些优良菌株也可能对皮肤有好处。”

研究人员召集了101位在校大学生,其中49名患有痤疮,52人的皮肤干净,通过一种毛孔清洁条从他们鼻部采集细菌样本,然后分析这些细菌的宏基因组,寻找微生物基因中的模式和变异。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人员分离出了1000种痤疮丙酸杆菌品种,之后他们又将其分成10种类型,其中6种在痤疮患者皮肤上十分常见,另外还有一种在健康皮肤上反复被发现。

李慧颖表示,这说明关键是分析痤疮丙酸杆菌的品种,而不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并且他她也指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多品种的皮肤微生物,“寻找细菌菌种水平,依然很难,但这也很重要,因为正如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菌株都是有害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菌株都是无害的。”

为了更好的解析它们的遗传差异,这一研究组分离出了66个之前未识别的菌株,然后再次进行高通量DNA测序分析。

将这些所得的基因组与之前测序完成的基因组进行比对——早在2004年,德国研究人员就已经完成了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基因组的测序工作,相关文章发表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上。

由此研究人员发现与痤疮有关的两种菌株,其基因组中包含有能导致皮肤疾病的基因,而且那些存在于干净皮肤上的菌株则具有能组织病毒感染的遗传组成。这也许正是为何有些痤疮丙酸杆菌反而能令皮肤保持健康的原因所在。

下一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地研究菌株的差异,尝试利用微生态调节剂治疗痤疮,或者更有可能开发出相关的疫苗,以及针对有害细菌菌株的护肤液或药物。

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的Martin Blaser对这一研究成果评论道,“这是一项杰出的研究——这项研究做得非常地细致,它设法解决人体微生物群系中一个重要的微生物,并取得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果。”

原始出处

Fitz-Gibbon S1, Tomida S, Chiu BH, Nguyen L, Du C, Liu M, Elashoff D, Erfe MC, Loncaric A, Kim J, Modlin RL, Miller JF, Sodergren E, Craft N, Weinstock GM, Li H.Propionibacterium acnes strain populations in the human skin microbiome associated with acne.J Invest Dermatol. 2013 Sep;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029769, encodeId=2a672029e69c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7b510298e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JID#</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8,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298, encryptionId=d7b510298e3, topicName=JID)],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http://thirdwx.qlogo.cn/mmopen/vi_32/UdV6ialcayj7Qv8RQm1mVfNYPKxjiaolxwglAZpCo6CwjTicOroW2Xb0Kxnc65viaxGpkuqHW7WzzbYgRLw3qooDoA/132, createdBy=04c22500137, createdName=紫砂壶, createdTime=Mon Oct 27 03:18:00 CST 2014, time=2014-10-27,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4-10-27 紫砂壶

相关资讯

中国开展的DLBC免疫化疗研究

上海:多中心10 年回顾性研究 上海瑞金医院等6 家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长达10年的回顾性研究,纳入437例初治的DLBCL患者,有197例和240例患者分别接受了4~8 疗程R-CHOP 或CHOP 方案。中位随访86个月,结果显示,R-CHOP与CHOP 组的总有效率(ORR)为94.4%对85%,CR 为75.6% 对67.9%,预期5 年无复发生存(RFS)率为89

Neurology:托珠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安全有效

视神经脊髓炎是神经科较为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累及脊髓和视神经,并出现特征性的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由于多发性硬化(MS)和NMO本身固有的发病机制并不一致,用于治疗MS的疾病修饰药物包括干扰素β并不能用于NMO的治疗。既往研究发现白介素6(IL-6)可增加AQP4抗体的产生,因此,阻断IL-6受体传导通路可能会减少NMO的疾病活动性。【原文下载】抗IL-6受体抗体托珠单抗(T

Nat Rev Cancer:一种古癌症的起源与演化

犬传染性性病肿瘤(CTVT)是自然界最古老的癌症,并且是已知仅有的两种会传染的癌症之一。CTVT会在宿主的交配过程中通过癌细胞的转移而传播,而不是从每个宿主的细胞中从头再来。Murchison等人进行的一项新的基因组分析重新定义了这种癌症的起源与演化。 Murchison等人测定了分别来自巴西和澳大利亚的2个CTVT肿瘤及其宿主的基因组。尽管大量的核型异常,肿瘤基因组通过拷贝数分析被发现主要是二

Science:曹雪涛解析人类树突状细胞分化的非编码RNA机制

日前,来自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 lnc-DC 的长链非编码 RNA 控制了人类树突状细胞的分化。这些重要的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4月18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 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 200nt 的 RNA 分子,起初研

AACR 2014:MK-3475治疗高PD-L1非小细胞肺癌

应用正在研究中的免疫检测点抑制剂MK-3475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那些肿瘤中PD-L1蛋白浓度较高的患者的预后更好,该I期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在2014年4月5-9日举行的AACR年会上。 该试验的初始数据报道于今年的早些时候,数据显示MK-3475治疗的耐受性较好,可以使以前治疗过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达到持久而客观的缓解,尤其是那些在治疗前PD-L1的浓度就很高的肿瘤的患者。 最近的结果扩展

世界免疫周: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出生剂次是获得终生保护的关键

2014年4月24日 世界卫生组织在4月24日世界免疫周开始之际,提醒中国的广大家长, 在孩子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能够保护孩子终生不会感染乙肝病毒,并最终会降低中国的肝癌发病率。  今年的4月24-30日是世界免疫周。世界卫生组织提醒家长通过为孩子及时接种疫苗而获得保护的重要性。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的活动主题是“出生接种,终止乙肝和肝癌”。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