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的干针疗法

2024-11-10 疼痛康复研究 疼痛康复研究 发表于上海

本文介绍伤口愈合与瘢痕情况,阐述干针疗法治疗瘢痕,包括随机对照试验、病例报告、动物研究及可能机制,提出瘢痕针刺方案,强调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其有效性。

伤口愈合与瘢痕

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四个阶段:止血、炎症、增殖和重塑。如果这一过程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瘢痕形成,例如,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或萎缩性瘢痕。

增生性瘢痕是局限于原始伤口的隆起,而瘢痕疙瘩则超出了原始损伤的边界,萎缩性瘢痕体表现象为皮肤凹陷。

图片

瘢痕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有:疼痛、红斑、质地坚硬、麻木、灼热、瘙痒以及局部色素沉着等。其中疼痛症状通常被描述为持续的灼痛。此外,如果患者进行使瘢痕活动的身体运动通常会诱发或加剧瘢痕疼痛,导致日常活动受限。

目前,瘢痕的治疗方法有:病灶内皮质类固醇注射、放射治疗、硅胶布、压力服、激光治疗、放射治疗、5%咪喹莫特乳膏、A型肉毒毒素、博来霉素注射液和手术切除。

干针疗法

干针疗法(Dry Needling)是指不使用任何药物或注射用水,而只是应用注射器针头,对激痛点(trigger point)进行针刺的方法。

针刺疗法是治疗瘢痕的一种方法。治疗时选择针“围龙”技术,即用针围绕受损区域。这种方法起源于传统中医学,是从经典的针法——扬针发展而来。

图片

《黄帝内经》灵枢篇:“五日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第五种叫做扬刺。扬刺法,就是在病变部位的正中刺一针,再在四周刺四针,且都用浅刺的针刺法,用以治疗寒气稽留面积较广而部位较浅的病证。

LeMaistre建议治疗前触诊瘢痕,选择2-3个最敏感的区域,然后插入厚度不超过0.5cm的细针。

证据来源

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方法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不同组实施不同的干预,以对照效果的不同。

Song等人对80例使用针刺和超声治疗的增生性瘢痕患者进行了评估。这项研究是在一家医院进行的,招募了平均年龄26岁的44名男性和36名女性,这些人平均持续了8个多月的手术或外伤瘢痕。将80例瘢痕患者(共94处瘢痕位置)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瘢痕严重程度评分标准包括:颜色、瘙痒和硬度。总分>9分为严重,6-9分为中度,1-5分为轻度。在94处瘢痕中,重度有56处,中度有23处,轻度15处。

图片

针刺疗法(AT)采用直径0.30 mm、长度40-60 mm的丝状针,以15°角斜插于瘢痕周围。提针2-3次,留置30 min,每10分钟一次。此外,每天一次超声治疗,强度0.50–1.25 W/cm2,持续时间5-10 min。

对照组不进行针刺疗法(AT)治疗。将MEBO(湿润烧伤膏)均匀涂抹在瘢痕上,厚度约1 mm。采用与治疗组相同的方案进行超声检查。

根据疼痛、瘙痒、瘢痕高度及1年后复发情况,将疗效分为治愈、有效、无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注:统计学意义(P值)是结果真实程度(能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专业上,P值为结果可信程度的一个递减指标,P值越大,越不能认为样本中变量的关联是总体中各变量关联的可靠指标。P值是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比如P=0.05提示样本中变量关联有5%的可能是由于偶然性造成的。通常,P值≤0.05被认为是统计学意义的边界线。

Kotani等人研究了皮内针插入痛点的效果,为顽固性腹部瘢痕疼痛提供镇痛。患者分为三组:治疗组(N = 23)、假手术组(N = 23)和对照组(N = 24). 在研究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4周,允许所有患者在必要时服用双氯芬酸(抗炎、镇痛、解热)。

图片

使用压力算法在手术瘢痕周围的10个部位确定痛点。使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全身疼痛,并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4周和26周立即计算。治疗组将皮内针插入痛点,假手术组将皮内针插入非痛点,持续24 h(4周20次)。

图片

治疗组:70%以上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获得了极好到良好的整体疼痛缓解。

假手术组:不到10%的患者在每次治疗后评估时疼痛缓解良好。

对照组:未发现缓解。

该治疗对减轻刺痛特别有效,超过40%的患者刺痛完全消失。在治疗期间和随后的4周内,几组双氯芬酸的使用情况如下:

治疗组:双氯芬酸的用量减少了70%以上 ,

假手术组:双氯芬酸的用量减少了15%,

对照组:无变化。

在治疗后的所有时间点,治疗组的平均疼痛压力阈值显著增加。

图片

病例报告

两份已发表的病例报告描述了针刺对“旧”瘢痕的效果。

McCowen等人描述了一名29岁的患者,患有二度和三度烧伤,影响超过29%的体表,包括左前臂、腕背、手和手指。尽管使用了压缩服和适当的处理,这些区域合并成一个巨大的增生性瘢痕,导致手功能丧失、明显疼痛、手腕屈曲和伸展减少。按摩被用来活动和脱敏该地区,但并不能解决残疾的问题。

损伤8个月后,用针刺治疗增生性瘢痕。将针头沿着瘢痕的周长间隔,在最近端和远端进行1.5 Hz的电刺激。治疗后,患者手腕的活动范围完全恢复。瘢痕外观得到改善。患者疼痛减轻,并能停止服用麻醉药品。

图片

另外的病例报告描述了针刺对伤口愈合过程的影响。

Redfearn在进行双侧主动脉-股骨旁路手术后,在肚脐上及双侧腹股沟均留下了瘢痕。

术后前2天,每6 h静脉注射哌替啶100 mg以控制疼痛。第三天,用50mm无菌针进行针刺治疗。采用“围龙”技术,将针头插入皮下,平行于伤口两侧,距离伤口约2.5 cm或以上。大伤口上放了8根针,两个小伤口上各放了4根针,静置20 min,偶尔加捻,每天一次,持续一周。

效果是:第一次治疗后可停止使用止痛药,肠道蠕动恢复正常,第四天排便。在物理治疗期间咳嗽不会引起强烈的疼痛。

图片

动物研究

研究表明,针刺可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表达来减少瘢痕形成。

可能的生理机制

伤口愈合过程

伤口愈合涉及一系列协调的重叠过程,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和结构的恢复。研究表明,针刺疗法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疗法,通过抑制全身和局部炎症,刺激在上皮化,从而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和瘢痕形成。

图片

针刺“旧”伤疤

干针浅刺对生物力学、化学和血管的影响已被充分证明。干针刺非肌筋膜触发点位置后,可改善微循环。

在治疗不同瘢痕患者的研究中,观察到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增加,以及表皮厚度的增加。针刺的营养作用可改善组织的氧合,使pH值正常化。

图片

研究表明,微针刺能触发再生机制,并能激活治疗皮肤的非炎症性伤口愈合。它激活细胞因子和分子的释放,以诱导胶原形成、新生血管生成和皮肤细胞增殖。治疗部位的活检显示表皮增厚,胶原排列正常。

另一种机制可能涉及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通过降解和合成新的纤维和蛋白质,在细胞外基质的重塑中发挥关键作用。

图片

镇痛

Kotani等人发现,在痛点上方进行皮内针刺对治疗腹部瘢痕相关疼痛是有效的。假设疼痛减轻可以用Melzack等人描述的“门控制理论”来解释。根据该理论,皮内针的刺激激活了中枢抗伤害感受系统,从而缓解疼痛,使瘢痕区域的活动性更好。

图片

瘢痕针刺方案

建议以下瘢痕针刺方案:

  • 针头(0.25 mm × 30 mm)应沿着整个瘢痕放置,针间距为0.5-1.0 cm。

  • 针头应在距瘢痕0.5-1.0 cm处插入,与瘢痕成30-45°角。

  • 保留时间约20 min。根据患者的敏感度,可能会增加捻针。

  • 建议每周进行一次或两次治疗,直到症状缓解或消退。

总结

使用“围龙”手法的干针疗法,不仅能有效促进瘢痕愈合,还能减少疼痛和其他瘢痕相关症状。此外,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相对简单的技术,在促进瘢痕移动和降低瘢痕敏感方面也是有效的。

图片

建议:“围龙”针刺技术作为不同类型瘢痕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并作为促进伤口愈合程序的一部分。然而,现有证据有限,需要进一步的高质量研究来验证/量化该方法的有效性,以便更好的了解瘢痕针刺效果的潜在作用机制,并建立有效的干预方案。

参考文献

1. Bordoni B and Zanier E. Skin, fascias, and scars: symptoms and systemic connections. J Multidiscip Healthc 2013; 7: 11–24.

2. Fang S. 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pain associated with scar tissue using acupuncture. J Acupunct Meridian Stud 2014; 7(5): 262–26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6138, encodeId=fc9722361386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8f8e12220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瘢痕#</a> <a href='/topic/show?id=64701119e2c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干针疗法#</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1972, encryptionId=64701119e2c6, topicName=干针疗法), TopicDto(id=71222, encryptionId=48f8e12220f, topicName=瘢痕)],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Nov 09 23:45:07 CST 2024, time=2024-11-0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4-11-09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瘢痕的“围龙”针刺技术

针刺疗法是治疗瘢痕的一种方法。治疗时选择针“围龙”技术,即用针围绕受损区域。这种方法起源于传统中医学,是从经典的针法——扬针发展而来。

Scars Burn Heal:食物补充或饮食在瘢痕管理中的益处分析

本综述的目的是全面评估和评价现有的关于各种食物补充剂的文献,探索食物补充剂或饮食改变对瘢痕管理的潜在有益影响。

J Cosmet Dermatol: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红斑性痤疮瘢痕

595 nm脉冲染料激光联合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红斑性痤疮瘢痕安全有效。

J Cosmet Dermatol: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团队发现:倍他米松经皮给药联合掺铒钇铝石榴石激光或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改善增生性瘢痕

4种治疗方法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其中联合复方倍他米松经皮给药治疗的疗效优于点阵Er:YAG激光或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单独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关注。

增生性疤痕:选肉毒毒素,点阵激光,还是曲安?

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将病变内和肌肉内微滴注射相结合。微滴注射是将肉毒毒素多点小剂量注射到真皮或真皮和肌肉层之间。

Skin Res Technol:中国学者探索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部分(SVF)治疗瘢痕的疗效研究

本文利用最新的meta分析来评估脂肪基质血管提取物(SVF)治疗疤痕的有效性。

In Vivo:激光治疗乳房再造术术后瘢痕

激光治疗可以被视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术后早期瘢痕治疗方法。

瘢痕的 7 种手法治疗

皮肤是一个动态变化器官,不仅能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而且能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但皮肤受伤后的再生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过一定限度便会形成影响功能和美观的瘢痕。

Nature综述:皮肤伤口愈合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特别强调了伤口炎症反应中的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如何影响传统研究的伤口细胞谱系,包括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还包括一些较少研究的细胞谱系,如脂肪细胞、黑色素细胞和皮肤神经。最后,作者讨论了有

季节:评估瘢痕稳定性不可忽视的因素

夏天到了,不少疤友反映他们身上的瘢痕长的更大了,痛感和痒感也越来越严重,而且颜色也比之前更深。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对此,疤友们应该如何做来避免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