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C】安刚教授团队分析BCMA CAR-T后一例罕见的双相CAR-T扩增诱导的HLH样综合征和致命多重感染

2024-12-02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陕西省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安刚教授团队报告BCMA CAR-T治疗后一例罕见双相CAR-T扩增及相关严重毒性,使用高维光谱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细胞成分变化,尽管治疗但患者最终死亡,为该现象提供新见解。

BCMA CAR-T双相扩增

BCMA CAR-T细胞疗法显著改善了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治疗,其主要毒性一般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免疫效应细胞相关血液毒性(ICAHT)和感染等,而双相CAR-T细胞在体内扩增的罕见现象及其相关的严重毒性尚未系统描述和研究。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安刚教授团队于《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发文,报告了BCMA CAR-T后一例罕见的双相CAR-T扩增及其诱导的免疫效应细胞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样综合征(IEC-HS)和严重的多微生物感染;为了深入了解潜在的免疫动态,作者还使用高维光谱流式细胞术(SFC)阐明两个扩增峰时免疫细胞成分和功能的变化。第一作者为严文强熊玉、吕瑞医生,通讯作者为安刚教授。

图片

研究结果

患者经过6个周期的D-Pd治疗后达到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和微小残留病(MRD)阴性(NGS,灵敏度10-6)。由于多次干细胞动员失败而接受来那度胺的维持治疗和定期随访,经过1年的维持治疗后患者选择BCMA CAR-T维持缓解。清淋化疗前的IgG为11.5g/L。

患者于2024年1月16日接受标准Fc(氟达拉滨40mg,环磷酰胺400 mg,第5天至第3天)清淋预处理,并接受学术性CAR-T输注,剂量为6×106/kg。输注后CAR-T细胞在第7天出现初始扩增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图1A)。患者出现3级CRS,第0天出现高热和寒战,第3天出现低血压;症状在托珠单抗、地塞米松和血管加压药物治疗后第7天消失(图1B)。在此期间,患者出现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图1C)。到第21天,中性粒细胞水平恢复到接近正常,但血小板迅速显著下降;实验室检测显示铁蛋白、乳酸脱氢酶、白介素-6 (IL-6)、白介素-10 (IL-10)、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纤维蛋白原下降(图1B)。骨髓涂片证实存在噬血细胞。患者符合HLH-2004标准中的5项,H评分为215,确诊为免疫效应细胞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样综合征(IEC-HS)。胸部CT扫描显示双肺间质增厚和新的多发磨玻璃影,主要位于胸膜下区域,随后结合呼吸道合胞病毒PCR检测阳性证实为病毒感染。在此期间观察到外周血CAR-T细胞水平的第二个延迟峰值(图1A)。给予G-CSF、艾曲泊帕、芦可替尼和糖皮质激素治疗但未显著改善。考虑到患者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和高炎症状态,两次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4×10⁷,每次40 mL)。中性粒细胞水平逐渐改善,但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仍依赖于频繁输血(图1C)。第49天,尽管多次抗感染治疗,患者再次出现复发性高热,IL-8和铁蛋白升高(图1B和D)。常见病原检查发现COVID-19和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外周血二代测序(NGS)检测显示多种病原体,包括空肠弯曲杆菌、粪肠球菌、黄曲霉、热带念珠菌、巨细胞病毒和人疱疹病毒6B,表明细菌、真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给予美罗培南、磺胺甲恶唑、伏立康唑、阿昔洛韦、莫诺拉韦和缬更昔洛韦联合抗感染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但炎症状态和血细胞减少症持续存在(图1B和D)。第56天时,患者处于深度缓解(MRD阴性和sCR)。到第70天,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包括视力障碍、下肢无力和手指不灵活,检查显示双侧巴宾斯基征(babinski's sign)阳性。脑部MRI示脱髓鞘样改变,腰椎穿刺显示脑脊液无色,微白蛋白水平轻微升高。流式细胞术未检测到肿瘤细胞,但脑脊液NGS检测到CMV 1212拷贝。给予大剂量类固醇和免疫球蛋白休克治疗,但未明显改善。患者最终选择停止治疗,并于第94天在院外去世。

图片

通过流式细胞术在两个CAR-T扩增峰鉴定出不同的T细胞成分

为了阐明双相CAR-T扩增峰的潜在机制,对两个扩增峰(第4-10天和第21-35天)采集的外周血样本进行了33色光谱流式细胞术检测,以表征免疫细胞组成和功能的变化。利用计算机驱动的FlowSOM对细胞类型标记(CD3、CD8、CD4、CD56、BCMA-CAR、TCRγδ)进行聚类,从CD45+淋巴细胞中鉴定出15个集群,主要对应于经典的NK/T谱系(CD8+T细胞、CD4+T细胞、γδT细胞、NK细胞、CAR+T细胞)(图2A)。第一个和第二个扩增峰之间的差异分析显示,主要差异在于内源性CD8+T和CAR+CD8+T群(图2B)。使用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t-SNE)和FlowSOM算法进一步分析了两个集群的特征,将激活/记忆T细胞标记物和检查点受体作为变量。在CAR+CD8+ T细胞中确定了8个集群,每个集群表达不同水平的检查点并表现出不同的功能(图2C-D)。比较两个扩增峰后发现,PD-1+ T效应细胞是第一个扩增峰的主要成分,而第二个CAR-T扩增峰中TCF1+T效应细胞/Naïve集群显著更高(p<0.05,图2E)。对于内源性CD8+T成分,使用t-SNE和FlowSOM算法确定了另外8个具有不同表达水平的相关标记的集群(图2F-G)。与CAR+CD8+ T细胞相似,TCF1+Teff组在延迟的第二个扩增峰期间,在内源性CD8+T细胞群中所占比例高于第一个扩增峰(p=0.009,图2H)。与之相反,早期T细胞集群(包括CTLA-4+ Naïve和TIGIT+T中央记忆组)在第一个峰值时明显更频繁(p<0.05,图2H)。

图片

总结

该患者在CAR-T细胞输注后出现罕见的双相CAR-T扩增模式,导致复杂的免疫效应细胞相关毒性,包括CRS、ICAHT、IEC-HS和致命的混合感染。尽管给予现行的标准治疗,但未解决这些不良反应,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该病例报告强调了罕见双相CAR-T扩增现象,描述了BCMA CAR-T治疗后相关的免疫细胞动力学,并证实脐带MSC输注可以有效改善高级别ICAHT。该病例为双相CAR-T扩增和相关的免疫效应细胞相关毒性提供了新的见解。

参考文献

Yan W, Xiong Y, Lv R, et al. Uncommon biphasic CAR-T expansion induces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like syndrome and fatal multiple infections following BCMA CAR-T cell therapy: a case report.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2024;12:e010080. doi:10.1136/ jitc-2024-01008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0316, encodeId=6b4222403161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d85431162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多发性骨髓瘤#</a> <a href='/topic/show?id=e69f1118583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BCMA CAR-T#</a> <a href='/topic/show?id=6a7b1219324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双相扩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1858, encryptionId=e69f11185836, topicName=BCMA CAR-T), TopicDto(id=121932, encryptionId=6a7b12193249, topicName=双相扩增), TopicDto(id=43116, encryptionId=dd85431162e, topicName=多发性骨髓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Dec 01 22:49:11 CST 2024, time=2024-12-01,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NEJM】isatuximab-VRd对比VRd治疗不适合移植NDMM的3期研究结果

近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3期IMROZ研究的临时分析,在18-80岁NDMM中证实isatuximab-VRd的无进展生存期优于VRd。

【Blood Adv】淋巴细胞减少是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不良预后标志物

本研究评估 11427 例 NDMM 患者外周血 ALC,发现诊断时及治疗后淋巴细胞减少与不良预后相关,ALC 可提供预测价值,强调纳入免疫微环境预后生物标志物的必要性。

【JAMA Oncol】邱录贵/黄河教授牵头的伊基奥仑赛治疗RRMM的FUMANBA-1研究

近日发表于《JAMA Oncology》,该研究是全人源BCMA CAR-T治疗RRMM的首个也是最大规模1b/2期研究。

2024 ASH丨泊马度胺聚焦MM高危、肾损伤和首次复发

2024 年 ASH 年会展示多项泊马度胺联合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研究成果,包括对高危、肾损伤及首次复发患者的疗效,为 MM 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探索多发性骨髓瘤一线自体移植的最佳CD34+细胞输注剂量

本文回顾性分析 MM 患者自体移植中 CD34 + 细胞剂量与预后关系,高剂量组生存较好,未显示随剂量增加额外获益,倾向匹配分析证实结果,缺乏最佳剂量共识。

【BJH】CAR-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靶点及研究结果

本文介绍多发性骨髓瘤主要 CAR-T 靶点及部分研究数据,包括 BCMA、GPRC5D、FcRH5 等,各靶点 CAR-T 细胞疗法在不同研究中呈现出各异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指标情况。

【BMC Cancer】刘澎教授团队分析AL型淀粉样变性伴有症状骨髓瘤的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异常和结局

刘澎教授团队研究显示,MM - AL 患者 CA 分布及预后意义异于 MM、AL 患者,其临床预后差,延长诱导治疗与使用维持治疗或可改善,且 MRD 检测有意义。

NKT细胞通过分泌高水平Th1型细胞因子,产生强细胞毒性,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发挥抗肿瘤效应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致命的血液恶性肿瘤,其特征表现为终末分化的浆细胞在患者骨髓中聚集。

西安交大二附院分析MM CAR-T治疗后寡克隆蛋白条带的发生率和临床意义

该研究评估了在1期LEGEND‐2研究中接受LCAR-B38M治疗的复发/难治性MM患者APB的频率、亚型和持续时间,以及其与MM疾病特征、治疗反应、临床结局和免疫特征的相关性。

葛兰素史克靶向BCMA的ADC药物Blenre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III期临床数据公布!无进展生存期36.6个月!

与标准治疗方案相比,Belantamab mafodotin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治疗组的死亡风险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DREAMM-7试验的总生存期结果强调了该联合治疗方案延长复发/难治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