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基线HBcrAg水平可预测聚乙二醇干扰素α的治疗疗效

2024-09-13 雨露肝霖 雨露肝霖 发表于上海

核苷经治患者加用PegIFNα治疗后,HBV特异性T细胞和NK细胞应答增强。基线HBcrAg水平可预测HBsAg下降幅度,基线HBcrAg水平较低的患者出现HBsAg大幅下降的概率更高。

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是目前慢乙肝治疗的主要药物。为了更好的提高疗效,相关疗效优化和疗效预测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关生物标志物更加丰富。多项研究表明核心相关抗原(HBcrAg)可作为治疗应答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

近期,一项意大利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核苷经治患者加用PegIFNα治疗后,HBV特异性T细胞和NK细胞应答增强。基线HBcrAg水平可预测HBsAg下降幅度,基线HBcrAg水平较低的患者出现HBsAg大幅下降的概率更高。

图片

研究方法

来自意大利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Ⅱ期研究纳入53例长期接受核苷(NUC)治疗的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且获得完全病毒学抑制至少2 - 3年。符合条件的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加用PegIFNα(实验组)或持续NUC(对照组)治疗48周。48周后,所有患者继续使用NUC治疗48周。在PegIFNα治疗前、治疗期间和停药后(PT)测量血清HBsAg和HBcrAg水平,并在同一时间点评估外周血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应答。

图片

研究设计方案

患者基线

两组患者之间只有基线HBsAg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egIFNα加用组:740 (105 - 5887) IU/mL,NUC组:1375.3 (143 - 8721) IU/mL,p = 0.033]。

患者基线

图片

研究结果

1. PegIFNα加用组的患者HBsAg水平显著降低

与NUC单药治疗组相比,PegIFNα加用组的患者从第24周开始(24周、48周、24周PT、48 周PT)HBsAg水平显著降低。在24周PT时,各有一例患者实现HBsAg清除和HBsAg血清学转换。NUC组患者在任何时间点HBsAg均无显著下降。

图片

两组不同时间点HBsAg较基线下降幅度

2. PegIFNα加用组的CD8和CD4 T细胞应答增强,其产生的IFN-γ、TNF-α与HBsAg下降幅度呈正相关

PegIFNα加用组中HBsAg下降幅度> 0.5和< 0.5 log10 IU/mL的患者比例分别占52%和48%。24周PT的HBV特异性T细胞应答强度明显高于基线。HBsAg下降> 0.5 log10 IU/mL的患者显示出更强的HBV特异性CD8(IFN-γ、TNF-α和IL-2水平显著增加)和CD4 T(IFN-γ、TNF-α水平显著增加)细胞应答。而在NUC单药组中未观察到显著的HBV特异性T细胞调节。 

图片

PegIFNα加用组中HBV特异性(A)CD4和(B)CD8 T细胞产生的IFN-γ、TNF-α和IL-2细胞因子的百分比与倍数增长

研究进一步证明了PegIFNα加用组中HBsAg下降与CD4、CD8 T细胞分泌的IFN-γ和TNF-α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但在NUC单药组中没有这种相关性。

图片

PegIFNα加用组中HBsAg对数下降(基线 vs. 24周PT)与总HBV(左图)T细胞或单个HBV抗原(core、env、pol,右图)特异性T细胞应答强度之间的相关性

3. 基线HBcrAg是PegIFNα停药后24周HBsAg下降幅度的独立预测因素

HBsAg下降幅度与基线 HBcrAg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性(p = 0.001)。接受PegIFNα治疗且HBsAg下降> 0.5 log10 IU/mL的患者,其基线HBcrAg水平显著更低(= 0.003),这表明基线HBcrAg水平较低的患者出现HBsAg大幅下降的可能性更大。

图片

基线HBcrAg水平与(A)HBsAg下降及(B)基线HBsA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C)不同HBsAg下降幅度组的基线HBcrAg水平

基线HBcrAg低水平是24周PT时HBsAg大幅下降的独立预测因素。ROC分析曲线显示,当基线HBcrAg的cut-off值为3.05 log10 U/mL(AUROC = 0.88,< 0.001),准确率高达84%。 

图片

ROC分析基线HBcrAg水平对于HBsAg下降的预测价值

4. 基线HBcrAg水平与HBV特异性T细胞产生的IFN-γ呈负相关

在PegIFNα加用组中观察到总HBV特异性T细胞产生的IFN-γ与基线HBcrAg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具体来说,基线HBcrAg与核心、包膜特异性CD4 T 细胞应答(core,= 0.024;env,p = 0.034)、总CD8 T 细胞(p = 0.048)呈显著负相关。

图片

基线HBcrAg水平与总HBV T细胞(左图)或单个HBV抗原(core、env、pol;右图)特异性T细胞产生的 IFN-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同时证明了PegIFNα治疗对于NK细胞具有激活作用。具体表现为总NK细胞上的TRAIL、HLA-DR、Ki67和CD38表达逐渐增加。此外,NKp46、NKG2D、NKp30和NKG2A等激活受体也受到显著调控。这种积极的表型调控与IFN-γ生成增加有关,但与不同的HBsAg下降幅度或基线HBcrAg水平无关。

肝霖君有话说

多项研究显示对于NAs治疗后获病毒学应答的HBeAg阴性患者基于PegIFNα的治疗策略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治愈率。本研究中患者的HBsAg清除率较低,这可能与该研究人群多为基因型D有关,已有研究显示PegIFNα对于基因型D的治疗效果欠佳。

为了不断提高PegIFNα的临床疗效,免疫机制和疗效预测指标正在逐步深入,这些研究涵盖了多种免疫细胞和趋化因子,例如T细胞、B细胞、NK细胞、DC细胞等。本研究也再次证明了PegIFNα治疗能够增强HBV特异性T细胞和NK细胞应答,并且在HBsAg大幅下降和基线HBcrAg低水平的患者中更为突出。同时,基线HBcrAg水平可作为预测PegIFNα治疗应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这一结论也在既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验证,未来仍需要更多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HBcrAg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推动慢乙肝治疗策略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Vecchi A, Rossi M, Tiezzi C, et al. HBcrAg values may predict vir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responses to pegIFN-α in NUC-suppressed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J]. Gut. 2024, gutjnl-2024-33229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5741, encodeId=f98d2225e416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59480e81c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聚乙二醇干扰素α#</a> <a href='/topic/show?id=315a534256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慢乙肝#</a> <a href='/topic/show?id=542a1190667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HBcrAg水平#</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9066, encryptionId=542a11906671, topicName=HBcrAg水平), TopicDto(id=53425, encryptionId=315a5342562, topicName=慢乙肝), TopicDto(id=80781, encryptionId=c59480e81c7, topicName=聚乙二醇干扰素α)],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Sep 13 23:50:18 CST 2024, time=2024-09-1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OH:福建医科大学江家骥等团队合作揭示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B细胞的不同免疫反应!

该研究报道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B细胞的不同免疫反应。

【临床治愈集结号】HBsAg高水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母女经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的治疗同获HBsAg血清学转换

本期将与大家分享一对HBsAg高水平的HBeAg阳性慢乙肝母女经基于PEG IFNα的治疗同获HBsAg血清学转换的病例。

【期刊导读】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初始联合核苷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单药治疗慢乙肝的疗效比较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刘茂柏教授团队发表的研究表明,在不区分符合条件的优势人群的情况下,慢乙肝患者接受PegIFNα单药治疗的疗效与PegIFNα初始联合核苷(NAs)相当。

【愈见乙肝2024】低病毒血症慢乙肝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治疗获临床治愈

本期将与大家分享一例低病毒血症慢乙肝患者克服不良反应,经PEG IFNα联合治疗获临床治愈的病例。

【期刊导读】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获得HBsAg清除后联合乙肝疫苗可增强免疫应答,提高HBsAg血清学转换率

在PEG IFNα治疗的基础上接种乙肝疫苗的抗-HBs阳性率高达100%。乙肝疫苗可显著增加总B细胞、类型转换记忆B细胞、浆细胞、Th2、Th17和Tfh细胞比例,降低Breg细胞比例。

【期刊导读】系统综述与网状荟萃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停药后的HBsAg清除率随观察时间递增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琦、陈靖教授团队发表的研究系统地评估PegIFNα停药后HBsAg清除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慢乙肝患者在停用PegIFNα后的1-5年内HBsAg清除率呈递增趋势。

【期刊导读】郑琦/江家骥教授:慢乙肝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有助于HBsAg特异性B细胞耗竭表型的恢复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郑琦教授和江家骥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Hepatology上发表了关于慢乙肝患者接受PEG IFNα治疗过程中HBV特异性B细胞变化的相关研究。

【期刊导读】荟萃分析:基线HBsAg水平可预测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慢乙肝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基线HBsAg水平可预测PegIFNα治疗CHB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当基线HBsAg水平低于3.5 log10 IU/mL时,基线HBsAg水平越低,治疗/随访结束时HBsAg清除率越高。

【临床治愈集结号】不同类型慢乙肝夫妇通过不同治疗策略齐获临床治愈

本期将与大家分享优势和非优势慢乙肝夫妇分别通过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的连续治疗和间歇治疗策略齐获临床治愈的病例。

【期刊导读】高志良/林炳亮教授团队探索乙肝临床治愈新机制:聚乙二醇干扰素α促进慢乙肝患者HBsAg清除或与肝脂肪变性有关

较高的血脂水平可能有利于慢乙肝患者的HBsAg清除,干扰素α可通过上调ACSL1增加甘油三酯水平,诱导肝脏脂肪变性,间接促进慢乙肝患者的HBsAg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