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童光东:从“六郁”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理论与临床实践
2024-10-24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发表于上海
本文重点讨论MAFLD中医“六郁”病机理论与临床实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全球MAFLD普通成人患病率约25.2%。2023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普通成人瞬时弹性成像(TE)诊断的MAFLD患病率已达到44.39%,严重脂肪变性、晚期纤维化、肝硬化分别为10.57%、2.85%和0.87%。MAFLD主要与代谢综合征(MetS)、2型糖尿病(T2DM)、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
MAFLD可归属于中医的“肝癖”范畴,是因嗜食肥甘厚味,劳逸失度,情志失调,他病传变等,导致肝、脾、肾多脏功能失调,机体肥浊之气过盛或痰湿瘀结于体内,包括腹部与肝脏为主所引起的肥胖或胁肋不适等病证。
MAFLD病变进展涉及到单纯性脂肪变,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等,并与多种代谢疾病合并,因而病理机制复杂,这与中医“六郁”的“食、气、痰、湿、热、血”相杂相兼致病的病机相吻合。其病变阶段不同,“六郁”致病侧重不同,本文重点讨论MAFLD中医“六郁”病机理论与临床实践。
1“六郁”致病理论的源流
“郁”有“积聚、阻滞”之意,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郁”指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郁滞不畅的一类病理状态;狭义的“郁”即郁病,是由情志怫郁导致气机郁滞为主要病机的一类病证。“郁”的概念经历了五气之郁、五脏之郁、气血痰热湿食六郁的演变过程。
“郁”之概念首先源于《内经》的五气之郁,“言五行之化也,气运有乖和,则五郁之病生矣”。马莳在注解《内经》“五郁”时,根据五脏与五行的配属关系将五气之郁作为五脏之郁加以论述,并提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的治法。张景岳《景岳全书·郁证》谓:“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将五气之郁称之因病而郁,将情志所致的郁,则称为因郁而病,首次把病机所致内生之郁与病因情志所伤的郁结成病区分开来。
金元医家朱丹溪在继承“五郁”的基础上,提出了气郁、血郁、痰郁、热郁、湿郁、食郁之六郁。《丹溪心法》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之病,多生于郁”,并在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体系。随后戴思恭在《金匮钩玄·六郁》中补充道“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故气、食、湿、热、痰、血皆“郁”之病机。
2“六郁”病因病机之辨
MAFLD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病变机理十分复杂,非单一的病机所致,符合中医“六郁”致病的病机。六郁致病体现中医对疾病复杂病机的认识。分析这六郁,其中食、湿、火(热)既是病因,又是病理;气、血、火郁滞为病理过程,而痰、湿,甚血瘀当为病理产理。可见六郁综合中医病因、病理与病理产物等多个方面。在MAFLD病因病机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是食郁为主,如赵元豫等认为以食郁为主导的“六郁”是MAFLD的发病基础。过食损伤肝脾,肝脾功能失调,不能运化过多摄入的饮食,则形成痰郁、痰湿等:活动减少使气血运行缓慢,脉络瘀滞,从而形成血瘀。这显然把“食”病因与“食郁”病机混为一谈。“食郁”究其病机为脾胃气滞所致。众所周知,MAFLD与肥胖、过食肥甘厚腻有关,饮食过度是其主要的病因,一旦形成食郁证,如丹溪所说:“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繁盛者是”,实际上是指食所致的“食郁”病证,而“食郁”在MAFLD的证型中并非关键,最关键的是气郁,脏腑气机不畅,过食证才易致“食郁”证,否则过食并不一定导致“食郁”。
3“六郁”致MFLD的特点
3.1 气郁为本,相兼为病
在六郁之中,气郁是关键。《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明代赵献可在《医贯·郁病论》中提出了六郁相因为病的观点,即“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成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化,此六者相因为病者也”。清代何梦瑶在《医碥》中评曰:“丹溪分六郁……大要以理气为主,盖气滞则血亦滞,而饮食不行,痰湿停积,郁而成火,气行则数者皆行,故所重在气,不易之理也”。揭示丹溪六郁的基本病理以气郁为关键,由气郁而演变“六郁”,导致“六郁”相因相兼。换言之,六郁是相互联系的,六郁是气郁为首,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
在六郁中,气郁或肝气郁当统领诸郁,应为MAFLD的首要病机。应从广义与狭义理解。广义上,脏腑功能以气为动力,如心气、肾气、脾气等,气的活动正常,则是生理;活动异常,则为病理。若饮食失节,湿、火之邪等均可引起气机郁滞,气郁由是而成。食则伤脾,脾胃气滞而湿痰内阻,湿滞而化热,成食热郁;热郁而炼液生痰,成痰郁;痰滞而血不行,成血郁;血滞而食不化,成食郁。狭义上,思虑过度,情志不疏,肝失疏泄,致肝气郁结,气郁由此而发。肝气郁结,易致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恣饮醇酒,损伤脾胃之气,久之脾失健运,饮食阻滞,难于消化转输,胃气不降,或升降失调,致中焦气机受阻之“食郁”,又反致肝郁,并进一步演化成六郁。当然,气郁应包括气虚,《内经》有:“气归精,精归化……化生精,气生行……精化为气”之论,意为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之人,气血生化无源,易生气虚之证,变可演变成六郁,临床上可见部分NAFLD患者与先天禀赋,素体气虚也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
总之,本病六郁致病,首推气郁。肝主一身气机升降,又主情志,气郁当以肝郁为先。若疾病进一步进展,郁久化热,灼伤津液则津液亏虚,久病及肾,可发为肝肾阴虚;若为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肾阳温煦功能失调,不能温养全身,则为脾肾阳虚等虚证。此外,肝郁克土也是临床最常见的病机之一。
3.2 痰湿郁为标,贯穿始终
《丹溪治法心要》亦有“肥白人多痰湿”之论,认为肥胖多为痰湿一种外在表象。《血证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肝失疏泄,木不疏土,致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归正化,脂浊痰湿内生,反之又聚于肝,形成MAFLD,这是MAFLD的本与标之间的关系。中医认为,MAFLD的主要病理产物是痰湿,体质状态多表现为黏滞重浊,多数患者出现肥胖或超重。其病位在肝,与脾、肾密切相关。痰湿内阻可热化,亦可寒化。热化则肝胆湿热,寒化则脾肾虚寒。痰湿化热,湿结痰凝,热耗津血导致肝肾阴虚。
3.3 痰瘀为变,终成难治
MAFLD的病情进展往往从单纯的肝脂肪变进展至肝纤维化与肝硬化,是疾病发生质的变化,是导致临床不良结局的关键之变。MAFLD无论饮食、劳逸无度所致脏腑气机功能失调,皆与肝郁气滞有关,肝主情志,情志失调,反助气郁,导致肝气失疏,脾失健运。人体内水谷精微的运化皆依赖于肝之疏泄、脾之运化,肝脾功能受限,则水谷精微运化失常,停于体内而为痰湿;痰湿阻络,久而化热或化寒,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瘀,滞留于肝脏,瘀血阻络,营气不荣于身。总体而言,痰湿内生,痰浊与气血瘀滞互结,反侮肝木,气郁血瘀,可谓久病必瘀,痰瘀互结,为MAFLD之变,终成难治。
4“六郁”致MAFLD辨治要点
根据《丹溪心法·六郁》记载:“气郁者,胸胁痛,脉沉涩;湿郁者,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寒则发,脉沉细;痰郁者,动则喘,寸口脉沉滑;热郁者,瞀闷,小便赤,脉沉数;血郁者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食郁者,嗳酸,腹饱不能食,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繁盛者是。”
4.1 气郁为主型MAFLD
症见:胸胁痞满、胀痛,常与情志有关,嗳气或叹息,舌暗红,苔薄,脉弦。
治法:香附、川芎、苍术等(见《丹溪心法》)。
4.2 湿郁为主型MAFLD
症见:右胁、脘腹胀满,身重、困倦乏力,大便溏稀,口腻不渴,舌苔白腻,脉濡缓或沉滑。
治法:苍术、白芷、川芎、茯苓等(见《丹溪心法》)。
4.3 痰郁为主型MAFLD
症见:形盛体胖,痰涎壅盛,口干多黏涎,胸闷,憋喘气急,或胸闷胀痛,苔白腻或白滑,脉沉滑。
治法:南星、瓜蒌、香附、海石等(见《丹溪心法》)。
4.4 热郁为主型MAFLD
症见:口苦口干,面色赤,目赤耳鸣,口秽,喜冷饮,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山栀、青黛、香附、苍术、川芎等(见《丹溪心法》)。
4.5 血郁为主型MAFLD
症见:胁下胀或隐痛,面色黯灰,脘闷食少,口干欲饮,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舌苔薄,脉弦细或涩。
治法:桃仁、红花、青黛、川芎、香附等首选(见《丹溪心法》)。
4.6 食郁为主型MAFLD
症见:胸腹痞满,吞酸呕恶,饮食不化,或大便黏滞不爽或腐臭,舌苔厚腻,脉洪滑。
治法:苍术、香附、山楂、神曲、针砂等,可根据季节用药,春,加芎;夏,加苦参;秋冬,加吴茱萸,或越鞠丸(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见《丹溪心法》)。
5“六郁”论治MAFLD的实践
5.1 MAFLD的临证实践
在中医药治疗NAFLD中,现代临床医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临床实践。
采用分期辨证有:轻者以肝郁脾虚及湿热蕴结证多见,治以逍遥散、三仁汤合茵陈五苓散为主方;中者以湿浊内停、脾肾亏虚为主,用胃苓汤及四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重者因其病机关键在于痰瘀互阻,治疗以疏通气机、化痰活血祛瘀为法,采用膈下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体现了在脂肪肝病机演变中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病情进展而灵活选取治疗方法。
以核心病机“痰”论治MAFLD: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不散精是导致MAFLD患者各脏腑功能失调,痰湿瘀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健脾益气、除湿化痰为法,以皂术苓甘汤治之。辨证采用清热痰、燥湿痰、散风痰,或开郁痰、消食痰等祛痰化浊之法,在治疗中格外注重对痰湿的化解。
以六郁致病学说为基本病因病机的MAFLD治疗:气郁为主的脂肪肝患者,治疗应疏肝理气为主,方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加减;食郁为主者,用保和丸,苍沙丸加减以消食化滞,调中散郁;痰郁者,采用导痰汤、二陈汤以祛痰散结;湿郁者,方选胃苓汤祛湿化浊;热(火)郁者,方用龙胆泻肝汤、茵陈五苓散、三仁汤等加减以清郁热;血郁者,以膈下逐瘀汤加减以活血化瘀、祛痰散结。
另外,针对MAFLD往往与郁证息息相关这一重要联系,重视郁证气血郁滞在脂肪肝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其治疗通常采用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活血等方法为主,辅以精神调摄、行为引导、针灸、按摩等,同时需重视调摄饮食、调和情志、适度运动等在疾病预防及治疗调护中的重要作用。
5.2 疏肝消脂方治疗脂肪肝的实践
疏肝消脂方为临床治疗MAFLD的经验效方,已使用二十余年。本方依据“六郁”病机原则组方。以病因为多为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脏腑气滞,或情志不畅,导致气郁或肝郁,脾失健运,清浊不化而湿热内生,湿热之邪阻滞经络,气郁则血瘀等为切入口。依据本病气郁为本,肝郁为先,食味为因,肝郁脾失健运,所致痰湿内阻,蕴而化热,解释了MAFLD以“食、气、痰、湿、热、血”六郁为核心病机演变过程。本病病位在肝,由于肝气不舒,而致脾失健运为本,而湿、热、瘀互结病理过程与产物为标,因此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疏肝理气、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结合岭南长期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及居民生活工作方式致病特点,创立疏肝消脂方,由柴胡、白芍、枳实、甘草、茵陈、栀子、泽泻、茯苓、熟大黄、桃仁、泽兰、山楂、决明子、海浮石、荷叶等组成。
总览全方,以经方“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四味,合“茵陈蒿汤”茵陈、栀子、熟大黄三味为主组成。全方以柴胡、茵陈为主药,配以炒白药、栀子、泽泻、茯苓、荷叶为臣药,健脾祛湿,兼顾利水之功,使湿热之浊邪得以自小便而出。桃仁、泽兰、熟大黄、海浮石具有活血化瘀、利湿化积之功,其中桃仁活血祛瘀且润肠通便,亦能使湿热浊邪从大便下;熟大黄素有将军之称,既可逐瘀通经,又可泻热通腑,合桃仁疗效更甚,泽兰具有通经散结而不伤正的特点,海浮石则善去痰瘀,共为佐药。决明子、山楂为使药,可清肝化食消脂、化痰散结。
本团队前期通过采用TE技术对疏肝消脂方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40例MAFLD患者经过24周的治疗,39例患者的受控衰减参数与肝硬度值明显降低,证明疏肝消脂方可有效治疗MAFLD。通过进一步基础研究,对干预前后的高糖高脂的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小鼠模型进行蛋白组学分析,以及从分子水平验证了疏肝消脂方有效治疗MASH深层机制。其治疗MASH的机理为修复线粒体的损伤,调节炎症与细胞凋亡等 。
6小结
MAFLD与代谢综合征相关,与饮食、情志关系密切,也涉及体质遗传,病理机制与病理过程复杂且漫长,难以通过单一靶点机制解释,但与中医的六郁致病理论相一致。六郁即”气、血、湿、痰、热、食”6种病理状态,六郁相兼为病,共同促进疾病进展,终致不良结局。疏肝消脂方即根据六郁理论设计的组方,全方具有疏肝调脾,清热化浊,活血化瘀之功,在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中均显示出对MAFLD具有良好效用。
全文下载
https://www.lcgdbzz.org/cn/article/doi/10.12449/JCH241004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中医病因和病机#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