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 信迪利单抗辅助治疗高危肝细胞癌的II期临床研究

2024-06-22 iCombo iCombo 发表于上海

这些发现支持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这些高危患者有效辅助治疗的潜力。

导读

肝细胞癌(HCC),特别是当伴有微血管侵犯(MVI)时,在肝切除术后复发的风险明显升高。辅助免疫治疗被认为是一条很有前途的途径。这项多中心、非盲、随机、对照的2期试验在中国的6家医院进行,以评价信迪利单抗对这些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符合条件的HCC伴MVI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信迪利单抗组或主动监测组。信迪利单抗组每3周静脉注射一次,共8个周期。主要终点是意向治疗人群的无复发生存期(RFS)。主要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从2020年9月1日至2022年4月23日,共有198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辅助信迪利单抗治疗(n = 99)或接受主动监测(n = 99)。中位随访23.3个月,该试验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终点。与主动监测相比,信迪利单抗显著延长了RFS(中位RFS  27.7个月 vs 15.5个月,HR 0.534,95% CI 0.360-0.792)。OS差异有待进一步随访确认。在信迪利单抗组中,12.4%的患者出现了3级或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其中最常见的是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升高(5.2%)和贫血(4.1%)。

这些发现支持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这些高危患者有效辅助治疗的潜力(Nat Med.2024 Mar;30(3):708-715. doi: 10.1038/s41591-023-02786-7)。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1467, encodeId=05e6221146e7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35a81364b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细胞癌#</a> <a href='/topic/show?id=329c2e376f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信迪利单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7376, encryptionId=329c2e376fa, topicName=信迪利单抗), TopicDto(id=81364, encryptionId=735a81364b7, topicName=肝细胞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Jun 24 17:05:17 CST 2024, time=2024-06-24,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治疗肝癌,总生存率超80%;治疗该“冷肿瘤”,无进展生存率超60%… | 前沿荟萃

《医学新视点》梳理了2024年1月~5月全球权威期刊发表的121篇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领域研究,并和大家分享其中IF≥60的4篇研究内容。

European Radiology:增强MRI定量参数可实现单发肝细胞癌增殖亚型的无创预测!

磁共振成像 (MRI)是检测和诊断HCC的准确技术,肝胆对比剂比CT或细胞外对比剂MRI对小HCC的检测更加敏感。

ASCO 2024: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双艾”组合)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OS高达23.8个月

2024年5月31日-6月4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由中国药科大学附属南京天印山医院的秦叔逵教授牵头开展的国际性III期临床研究——CARES

【热点解读】肝硬化患者不确定肝结节的诊断和治疗

肝细胞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也是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发布的这篇解读不可不看,点击立即免费下载查看更多详情内容。

Front Pharmacol:长期口服槐耳颗粒可改善微波消融后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的生存结果

探讨槐耳颗粒对微波消融(MWA)术后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细胞癌(HCC)的治疗效果。

Autophagy:上海中医药大学贾立军团队发现抑制肝细胞癌细胞中自噬性细胞死亡的新机制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AQP3是SCFFBXW5复合物直接靶向的泛素化目标。该研究发现下调FBXW5显著诱导AQP3表达,从而促进肝细胞癌(HCC)细胞的自噬性细胞死亡。

European Radiology:如何提高CT对肝细胞癌检测的敏感性?

在肝癌诊断中,CT仍然是最常见的初始诊断模式,更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然而,CT具有比MRI或CEUS更低的对比度分辨率,需要更大剂量的对比剂和更依赖于精确的时间来获得最佳的肝动脉期增强。

Radiology:CEUS对肝细胞癌化疗栓塞的治疗反应评估

经动脉化疗栓塞 (TACE) 是一种以导管为基础的动脉内治疗,通过肿瘤动脉供应输送化疗药物和化疗药物,诱导肿瘤缺血性坏死。

山西大学康永波团队总结并展望了多糖作为肝细胞癌潜在治疗药物的前景

该综述从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化疗药物联合实验几个方面总结了多糖对肝细胞癌的治疗作用,并指出了其目前的缺陷和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J Hepatol:翟巍巍等多团队合作通过肝细胞癌的多模态图谱揭示了趋同的进化路径和临床轨迹上的“坏苹果”效应

该研究利用肝细胞癌的多模态图谱揭示了趋同的进化路径和临床轨迹上的“坏苹果”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