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demiology and Psychiatric Sciences:抑郁史与不孕、流产及死胎的关联:一项纵向队列研究

2024-11-06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具有抑郁史的女性在随后的不孕、流产及多次流产风险显著增加,且该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加强。特别是在30岁末至40岁初期,抑郁史对不孕的风险影响最为明显。

本研究探讨了抑郁史与女性生育问题(不孕、流产及死胎)之间的关联。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且影响深远的情绪障碍,女性的患病率较高。已有文献表明,不孕、流产及死胎等生育问题可能与后续抑郁症状有关,但关于已有抑郁史对这些生育问题的长期影响研究较少。

本研究以澳大利亚女性健康纵向研究(ALSWH)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抑郁症是否增加后续生育问题的风险,及这种关联是否随年龄增加而增强。

本研究纳入了1973-1978年出生的8707名女性,研究时间为2000年至2018年,受试者年龄从22岁至45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药物处方数据收集抑郁症诊断抗抑郁药物使用的历史,调查每位女性的抑郁诊断情况、抗抑郁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孕、流产、死胎等生育问题。为避免生育问题对抑郁的反向影响,采用了时间滞后的数据结构,仅纳入当前周期内未出现生育问题的记录,以观察抑郁史对下一周期生育问题的影响。统计分析使用广义估计方程中的二项模型,调整教育水平、婚姻状况、体重指数(BMI)、吸烟状态和饮酒频率等混杂因素,并考虑时间趋势。

图1:一个调查周期滞后的数据结构及纳入与排除标准

分析显示,具有抑郁史的女性在下一周期出现不孕的风险较高(RR = 1.34),流产的风险也增加了22%(RR = 1.22),多次流产(≥2次)的风险增加39%(RR = 1.39)。未发现抑郁与死胎显著关联。不同年龄段分析表明,抑郁史对不孕的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尤其在女性进入39岁至45岁时风险显著升高。对于流产和多次流产,风险呈现“U”形模式,表现为20岁初期和晚30岁至40岁初期的风险较高。此外,使用抗抑郁药物未显著改变这些关联,表明抑郁史本身对生育问题的影响可能独立于药物治疗。

图2:调查周期滞后数据用于流产和多次流产分析的示例

抑郁史与后续不孕、流产及多次流产风险增加显著相关,且风险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女性晚30岁和40岁时抑郁对不孕风险的影响更为明显,而流产风险在年轻和年长女性中均较高。这表明,具有抑郁史的女性在生育规划时应得到特别关注,医疗专业人士需在孕前及孕期提供更多支持。此外,还需进一步大规模纵向研究,以确认不同类型抗抑郁药物在生育期女性中的作用及抑郁与生育问题的年龄相关机制。

原始出处:

Liang C, Chung HF, Dobson AJ, Mishra GD (2024) Association of a history of depression with infertility, miscarriage and stillbirth: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Epidemiology and Psychiatric Sciences 33, e55, 1–9. https://doi.org/10.1017/S204579602400037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5458, encodeId=271c2235458c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1cf549e3f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抑郁症#</a> <a href='/topic/show?id=b36c652e31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流产#</a> <a href='/topic/show?id=512a20366d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不孕症#</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0366, encryptionId=512a20366d0, topicName=不孕症), TopicDto(id=54973, encryptionId=91cf549e3f1, topicName=抑郁症), TopicDto(id=65273, encryptionId=b36c652e313, topicName=流产)],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Nov 06 09:34:20 CST 2024, time=2024-11-06,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AMA子刊最新综述:成人抑郁症的一线治疗方法

对于成人抑郁症的治疗,2024年JAMA子刊发表最新综述,包括抑郁症的定义、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等,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下成人抑郁症的一线治疗方法。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华西医院揭示抑郁和认知障碍对痴呆发生风险增加的影响:来自三大老年队列的前瞻性研究

抑郁症和认知障碍均显著增加老年人群痴呆的发生风险。认知障碍的风险比抑郁症更大,而二者共存时痴呆的发生风险最高,但未观察到显著的协同效应。

轻轻一电,改善抑郁症?《自然-医学》:缓解率高出2倍之多

大型研究显示家庭远程监督模式的 tDCS 治疗抑郁症有效、安全且患者可接受性强。纳入 174 例患者,随机分组对比,10 周治疗后主动刺激组效果显著。

综述|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生神经精神障碍研究进展

本文对PitNET患者出现神经精神障碍的科学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诊治 PitNET合并神经精神障碍提供参考。

Nature Medicine:非侵入性家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抑郁症患者的新疗法与新机遇

该研究验证了家用tDCS在治疗中重度抑郁症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未来的居家治疗模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的神经振荡调节:抑郁症加拿大生物标志物整合网络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的慢波振荡(δ和θ波)增加与抑郁症症状改善密切相关,而α波的减少可能反映了大脑功能从情绪处理向认知处理的转变。γ波功率的增加则可能与治疗效果不佳相关。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中国学者揭示抑郁症与代谢活动之间的关联,聚焦蓝斑、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F-rTMS)及焦虑

抑郁症患者的蓝斑核代谢连接性显著增强,HF-rTMS治疗后蓝斑核连接性减弱与临床改善显著相关。此外,状态焦虑的降低对蓝斑核连接性变化与症状改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如何应对抑郁症复发?持续缓解是关键!

抑郁症复发率高,米那普仑在抑郁症维持治疗与复发预防中效果显著,能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缓解率,与艾司西酞普兰相当且联合锂盐对难治性抑郁症有效。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多基因风险评分与童年逆境对首发精神病症状维度的影响:情感路径的证据

抑郁和双相障碍多基因风险评分与童年逆境的相互作用可增加首次发作精神病患者的抑郁和积极症状。这表明遗传易感性可能通过情感路径影响精神病的症状表现,为精神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综述|功能磁共振成像评估抑郁症心理治疗后脑功能变化研究进展

本文对不同心理治疗后抑郁症患者fMRI特征性脑区或脑网络改变进行综述,以期为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结合脑影像学研究的未来方向做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