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脱发,有效的药物离不开这3种!

2024-06-19 全科学苑 全科学苑 发表于上海

我们今天说说雄激素性秃发的药物治疗~

人类悲欢并不相通。比如有的人还在纠结发型、发色的时候,有的人,已经没啥选择的余地了。

脱发患者在皮肤科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脱发的病因主要包括雄激素性秃发和斑秃。雄激素性秃发患者的毛囊先天对雄激素敏感,斑秃除因神经系统紊乱外还认为与免疫失调有关。我们今天说说雄激素性秃发的药物治疗~

认识雄激素性秃发

雄激素性秃发约占所有脱发的90%。而遗传因素和雄激素作用是目前已知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我国,雄激素性秃发在男性中患病率约为21.3%,在女性中约为6.0%,通常起始于青春期或青春后期,呈进行性发展。

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早期多表现为前额、双侧额角和双侧鬓角发际线后移,或头顶部进行性脱发。女性雄激素性秃发主要表现为头顶部与发际缘之间头发弥漫性稀疏、纤细,前额发际线位置不改变。

雄激素性秃发的常规药物治疗

临床用于治疗雄激素性秃发的药物有很多,常用的有口服药非那雄胺、外用药米诺地尔及女性可用的螺内酯。

1.男性专属:非那雄胺

早在199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就已批准非那雄胺用于治疗男性雄激素性秃发。

作用机制:非那雄胺是Ⅱ型5α还原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它通过抑制血清中睾酮转化为活性更强的二氢睾酮(DHT),减轻DHT诱导的毛囊微型化。

推荐剂量1 mg/片:每次1 mg,每日一次,用于治疗男性脱发。

治疗效果:口服非那雄胺连续3个月以上,才能观察到头发生长增加,或防止继续脱发;停药后可在12个月内症状出现反复。通常,非那雄胺用药1年后的有效率可达65%~90%。推荐至少治疗1年或更长,如治疗1年后仍无明显疗效,则建议停药。

不良反应:口服非那雄胺可能会产生“非那雄胺后综合征”。

最常见的表现是性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包括勃起功能障碍、性欲减退、射精功能障碍、男性乳房发育、焦虑、抑郁、记忆障碍、头痛、手足无力等。

一般情况下,停药后相关症状会消失或缓解。

女性禁止使用:非那雄胺未被批准用于女性。原因包括其具有致畸的可能性,以及理论上可能带来乳腺癌的风险。

特别提醒

非那雄胺还有5mg/片规格的。每次5 mg,每日一次,用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2.男女可用:米诺地尔

早在1988年,米诺地尔就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雄激素性秃发。

作用机制:米诺地尔是一种三磷酸腺苷(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它通过促进头皮局部血管增生、影响前列腺素代谢、刺激毛囊上皮细胞增殖等作用,抑制毛发脱落。

推荐使用方法:女性推荐使用2%浓度,男性推荐使用5%浓度的米诺地尔溶液或泡沫制剂。

每天使用1~2次,起效时间约为12周,推荐疗程为6~12个月。

注意事项:用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的脱落增多,属于正常现象。

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灼痛、红肿、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头晕、心悸、水肿等不适。这些不良反应可能是由于米诺地尔的血管舒张作用机制引起的,一般随着用药或停药会自行消失。

推荐联合用药:口服1 mg非那雄胺与局部5%米诺地尔溶液外用治疗男性雄激素性秃发。

3.女性可用:螺内酯

螺内酯通常用于女性雄激素性秃发的治疗。

药物作用:螺内酯是一种非甾体类抗雄激素药物。它通过阻断雄激素受体来切断雄激素对毛囊生长的作用。

推荐剂量开始剂量一般为25 mg/次,2次/天。在耐受的情况下,每天剂量可以增加50 mg,直至每天200 mg。

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月经紊乱、性欲减退、乳房胀痛、直立性低血压、电解质紊乱、荨麻疹和血流动力学紊乱。

用药建议:用药期间建议口服避孕药,以防止绝经前的女性怀孕。螺内酯可能导致男性胎儿女性化,因此在怀孕期间应避免使用。

雄激素性秃发患者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引起了公众对治疗的更多关注。口服非那雄胺和局部使用米诺地尔是当前药物治疗雄激素性秃发的主要手段。血小板富集血浆(PRP)、低级激光疗法(LLLT)、A型肉毒杆菌毒素、干细胞疗法和中医疗法等在雄激素性秃发治疗中的疗效也不断发展。对于担心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或用药依从性差的患者,局部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和干细胞疗法可能更适合,且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冀永宏.脱发的病因及治疗进展[J].临床医药实践,2015,1(24):49-50,80.

[2]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毛发整形美容专业委员会.中国人雄激素性脱发诊疗指南[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30(1):8-12.

[3]张璐璐,王志朋,张栋益.雄激素性脱发的非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 ,48(9):1028-1031.

[4]胡志奇,刘清,张菊芳等.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30(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2229, encodeId=7b0a2212229e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31e8e782f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药物治疗#</a> <a href='/topic/show?id=19c1986955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雄激素性秃发#</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7782, encryptionId=331e8e782fd, topicName=药物治疗), TopicDto(id=98695, encryptionId=19c19869559, topicName=雄激素性秃发)],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un 28 23:49:08 CST 2024, time=2024-06-2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Eur Urol Focus:抗胆碱能药物、β-3 激动剂或两者联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后,患者患痴呆症的风险如何?

研究人员比较了单独使用 beta-3 激动剂、单独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联合上述两种药物治疗 OAB 时,患者患痴呆症的风险情况。结果发现,与单独使用β-3受体激动剂相比,其他组合均会增加新发痴呆症风险。

指南解读 | 急性髓系白血病NCCN(2024):进一步细化患者分层和治疗方案,促进诊疗个体化和精准化!

《急性髓系白血病NCCN临床实践指南》目前已更新至2024.V2,与上一年终版2023.V6相比有较多变化,本文将对药物治疗相关更新内容进行解读,供各位医学同仁参考。

JAMA: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选择颅内外动脉搭桥术还是药物治疗?(CMOSS研究)

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相关的症状性ICA或MCA闭塞患者中获益尚不明确。

指南解读 | B细胞淋巴瘤NCCN(2024.V1):多个亚型新增治疗方案!

《B细胞淋巴瘤NCCN临床实践指南》目前已更新至2024.V1,与上一年终版2023.V6相比有较多变化,本文将对药物治疗相关更新内容进行解读,供各位医学同仁参考。

Circulation 美国德州大学团队发现心衰患者纵向使用和强化指南指导药物治疗方面的性别差异

研究揭示了在诊断12个月内,HFrEF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指南指导药物治疗的使用率较低,并且在使用私人保险和年轻患者中,GDMT使用方面的性别差异更为明显。

晚期胰腺癌药物治疗新进展

e路新干线小编特制作晚期胰腺癌药物治疗新进展幻灯,从化学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以飨读者。

盘点2023|斯璐教授:2023年度黑色素瘤药物治疗进展

本文对2023年度黑色素瘤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回顾,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大咖谈 | 晚期黑色素瘤药物治疗进展

由北肿牵头开展的系列临床研究更是确立了包括特瑞普利单抗联合阿昔替尼、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妥拉美替尼胶囊等新药/新方案在晚期粘膜型黑色素瘤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述评】从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ASSISS)研究看非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的未来

CASSISS 研究结果为阴性,不支持支架治疗优于药物治疗。研究存在诸多疑问,如人群、干预、结局等,未来需关注这些问题,进行更科学的研究。同时,应重视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等终点事件。

吕晓娟:晚期或复发转移宫颈癌药物治疗的历史进程

药物治疗从最开始的单药化学治疗,发展到联合药物化学治疗,再到靶向治疗以及目前免疫治疗的加入,经历的巨大的历史演变,患者的治疗疗效逐渐得到提升,生存时间也显著获得了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