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张诗宜/罗洁等合作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诱导皮疹的潜在机理及应对策略

2024-06-21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分析了暴露于EGFRi 阿法替尼(afatinib)的大鼠皮肤样本的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并确定角化细胞活化是EGFRi诱导皮疹的早期病理改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s)用于治疗许多癌症,但由于可能出现严重的皮疹,其使用变得复杂,限制了其使用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大多数关于EGFRis诱导的皮疹的研究都集中在这种皮肤病的完全发展阶段,早期病理变化尚不清楚。

2024年6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张诗宜、罗洁及同济大学徐楠共同通讯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在线发表题为“Topical JAK inhibition ameliorates EGFR inhibitor–induced rash in rodents and huma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分析了暴露于EGFRi 阿法替尼(afatinib)的大鼠皮肤样本的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并确定角化细胞活化是EGFRi诱导皮疹的早期病理改变。机制上,S100钙结合蛋白A9 (S100A9)的诱导发生在皮肤屏障破坏之前,并导致角质形成细胞活化,导致特异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表面分子如白细胞介素6 (Il6)和C-C基元趋化因子配体2 (CCL2)的表达,通过激活Janus激酶(JAK)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途径来招募和激活单核细胞,进一步招募更多的免疫细胞。

局部抑制JAK抑制了阿法替尼治疗的表皮EGFR缺失大鼠和小鼠的免疫细胞募集,改善了皮疹的严重程度,而对荷瘤小鼠的EGFRi效果没有影响。在一项试点临床试验(NCT05120362)中,11例EGFR诱导皮疹患者接受delgocitinib软膏治疗,根据MASCC EGFR抑制剂皮肤毒性工具(MESTT)标准,其中10例患者的皮疹严重程度至少改善了一级。这些发现为更好地理解EGFRi诱导的皮疹的早期病理生理学提供了帮助,并提出了一种治疗这种疾病的策略。

图片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激活突变和过表达与多种癌症有关,这突出了EGFR作为抗癌治疗的重要分子靶点。EGFR抑制剂(EGFRis)是针对EGFR细胞外结构域的特异性抗体,或结合细胞内EGFR催化位点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

使用EGFRi治疗与皮肤毒性的频繁发生有关,特别是通常在EGFRi治疗后3至10天内出现丘疹;更频繁地影响面部、胸部和背部;可能疼痛或瘙痒;并可能伴有继发性细菌重复感染。EGFRi-诱导皮疹的发生率高达92.4%。EGFRi -诱导皮疹可引起患者身体和心理社会不适,需要停止治疗或减少剂量,最终可能对临床反应产生不利影响。

图片

皮肤炎症是阿法替尼治疗大鼠的早期病理改变(图源自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

大量的临床和实验数据表明,EGFRi诱导的皮疹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疾病。接受EGFRi治疗的患者皮肤样本显示大量免疫细胞浸润和炎症介质表达增加。用EGFRi或表皮中敲除EGFR处理的动物模型显示出类似的炎症性皮肤表型。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中表达EGFR的主要细胞类型。一些体外研究也表明,在角质形成细胞中阻断EGFR与趋化因子的表达增加有关,但炎症是皮肤病变的触发因素还是皮肤病变的继发反应尚不清楚。

经验疗法,如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或保湿剂,目前被用于治疗EGFRi引起的皮疹,但这些疗法的效果有限。为了设计出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彻底了解EGFRi诱导皮疹发病机制。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GFR抑制或缺乏引起的皮肤疾病的晚期。该研究通过对啮齿动物模型的高通量转录组学分析,探讨了EGFRi诱导皮疹的早期病理改变。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该研究在啮齿动物模型和中试临床试验中评估了Janus激酶(JAK)抑制对EGFRi诱导皮疹的影响。

参考消息: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bq707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1014, encodeId=6a72221101409, content=#皮疹#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un 21 15:13:03 CST 2024, time=2024-06-2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4-06-21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皮疹#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0

相关资讯

CDC:美国近20年来出现首例猴痘病毒病例,可通过飞沫传播

感染这种猴痘菌株的人约有1/100是致命的。然而,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来说,感染机率可能更高。

NEJM:继发性梅毒-病例报道

荧光性视网膜蛋白抗体吸收测试具有反应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测试为阴性。诊断为继发性梅毒。原发感染可能无症状;最初的无痛下疳可能不会引起注意。

春季警惕猩红热:猩红热的诊治

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其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细菌。

J Immunother Cancer:震惊!伊匹单抗治疗时发生低级别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预后获益很大

伊匹单抗治疗时发生低级别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预后获益最大

BMC Urol: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服用阿帕鲁胺后出现皮疹,需要特殊处理吗?

临床中,常在日本的前列腺癌(PC)患者中观察到较高的阿帕鲁胺相关皮疹发生率。为此,研究人员综合分析了来自2项全球3期研究(SPARTAN和TITAN)和1期研究56021927PCR1008的日本患者

这样的皮疹不是湿疹,只有补锌才能好

现在大家对湿疹的认识逐渐增多,可以比较容易的分清楚湿疹和痱子、痤疮等的区别的,如果还分不清楚,那看下面的文章

NEJM:妊娠性类天疱疮-病例报道

妊娠性类天疱疮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特征是起疱,通常表现在妊娠中后期。

NEJM:确诊9个月后死亡!这种皮疹极易误诊

看到皮疹,我们一般首先想的是皮肤科,但是,有时候皮疹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呼吸科的严重问题。究竟什么情况下,皮疹要查肺癌呢?《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这个病例会给我们很多启发。

病例报道:皮肤皮疹最后诊断白血病——N Engl J Med

以为是皮肤病就诊皮肤科,没想到竟是因为白血病!

新发现!新冠病毒也有皮肤病症!但更多的是欧美人群出现问题!

与新冠肺炎相关的皮肤表现机制尚不清楚,但已经提出了一些假设。目前尚不清楚皮肤症状是SARS-CoV-2感染、病毒后免疫反应的继发结果,还是皮肤本身的原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