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这番话,医生决定放手一搏!

2017-09-26 佚名 茄子口腔云

近日,网络大V@白衣山猫发布了一位主任医师的投稿,读完让人泪目。一名主动脉夹层破裂患者死亡风险极高,在和家属商量后,决定放弃手术。然而,患者却告诉医生,愿意捐献全部器官。就是这一举动深深地打动了医生,医生决定放手一搏。最终,手术成功,病人得救。


近日,网络大V@白衣山猫发布了一位主任医师的投稿,读完让人泪目。一名主动脉夹层破裂患者死亡风险极高,在和家属商量后,决定放弃手术。然而,患者却告诉医生,愿意捐献全部器官。就是这一举动深深地打动了医生,医生决定放手一搏。最终,手术成功,病人得救。



 
医生说,“这个病人不是我救了他,是他自己的善念救了自己。”


 
不少网友表示“感动”“眼泪哗哗地流”,还有一些网友的评论,值得深思。
 
@青青小医生:希望大家清楚,这病例死亡率极高,并不是说下了一定要救活的决心,就一定可以救活。救活患者除了医生精湛的医术外,还有病人的运气。
@山涧回音:医患关系就应该相互信任。
@小om2028:尊重医生是对自己生命负责任的表现。
 
没有患者的一念之善,就没有医者的奋不顾身。没有医者的一念之善,也就没有患者的劫后余生。那么,医患关系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有人说是消费关系,也有人说是契约关系,还有人说是亲人关系。
 
其实,真正的关系正如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所言,“医生治病,就好像把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医患之间应该是一种信托关系。信任在先,托付在后。
 
然而当下,不信任甚至猜忌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医生上班‘炒股’被举报”就是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乌龙”事。 



事件虽简单,但是怪相背后却折射出患者对医生的偏见,“好好的人,怎么突然就没了?”“花了这么多钱,怎么病还不见好转?”“大夫,你用的药不会是假药吧?”......
 
殊不知,就像“背人过河”会遇到深水、激流一样,医学也存在风险,医患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创造奇迹。
 
前段时间曾报道过,中日友好医院眼科主任王志军冒险救治被鸡啄伤眼球,视力恢复“希望不大”的患儿。在得知治疗效果比预期要好时,家属竟跪倒在地对他表示感谢。而回到手术室,他也默默擦拭着眼泪。

医生的哭既有为患儿重见光明的高兴之泪,也有不负家属信任的感激之情。
 
相反,如果医患之间不信任,出了事儿,就让医生承担,长此以往医生自然就会把心包裹起来,变得冷漠而世故,宁可承认自己“无能”,也不愿“躺枪”。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袭医?NO!医生一个动作赢得病人信任

在袭医事件频发的今天,孙洁医生下意识用力一握显得弥足珍贵;她握住的不仅仅是医患互信,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209天 医生坚持沟通化解“不信任”坚冰

不信任是医患鸿沟。当患者不信任医生时,医生如何做好沟通,取得信任?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肾病科主治医师彭斌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低收入、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医护人员还能做什么?

一棵苹果树的故事前段时间在网上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一棵苹果树,成长多年终于结出了果实。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感到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但是也许,它还可以有另一种做法:继续成长,更加用力。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

伤医者,你们暴力相向的是能救你命的人

殴打医生,对医生造成伤害,其实是把医生变成了仇人,你能把生命托付给一个仇人吗?你能相信仇人会救你的命吗? 湖北武汉市第三医院医生钟崛,8个月内跟病人柳杰(化名)通了至少300次电话,只为让他及时回去复诊、进行二期手术,并帮他捐钱,减免费用,最终手术成功(《中国青年报》6月5日)。这条新闻给冰冷的医患关系注入了一股暖流。 无独有偶,几天前,南京南钢医院张医生担心一名患者脾脏受伤,报警找回

家庭医生,请拿出你的自信!

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经遍布全国,大大小小的政策层出不穷,但是签约服务这档子事,却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医生和患者,也都是不情不愿的互相配合。

看着我的眼睛:瞳孔模仿能够增加信任

人们经常下意识地模仿别人的面部表情或动作,但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人们也经常模仿他人的瞳孔大小,而且这种行为能够增加信任。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心理学协会的期刊《心理科学》上,研究揭示了在一个投资游戏中,模仿合作伙伴扩张瞳孔的参与者更有可能相信伙伴,前提是这个伙伴是同一种族的。“尽管我们每天都看它们,但是人们普遍低估了瞳孔的重要性。瞳孔是社会信息的丰富来源——我们可能强装笑脸,但是我们不能强迫我们的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