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生理性钙化不要紧?这6种情况要注意!

2019-03-10 佚名 新乡医学影像

颅内生理性钙化在一些疾病诊断方面也有帮助!

松果体钙化

颅内最常见的钙化之一,约占日常病例75%,绝大部分没有临床意义。

钙化分度

I度:仅CT发现钙化;
Ⅱ度:CT明显钙化,平片无异常所见;
Ⅲ度:CT明显钙化,平片隐约可见;
Ⅳ度:CT、平片均见明显钙化。

特别注意

(1)钙化的松果体是否偏离中线,明显偏离中线时应仔细观察有无早期松果体区肿瘤。
(2)松果体团块太大,直径超过10mm时,应怀疑松果体区肿瘤。   
(3)10岁以下儿童出现松果体钙化时,应警惕有松果体区肿瘤存在。
(4)6岁以下大于1cm钙化斑应视为病理性。



脉络膜丛钙化

主要见于侧脑室三角区,钙化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数情况下脉络膜丛钙化为双侧对称性,也可以不对称,不能误认为脉络丛乳头状瘤。

特别注意

钙化的脉络膜丛有无移位及根据移位的方向对脑内等密度占位性病变的发现和定位有帮助。



大脑镰钙化

常见于大脑镰前部,多沿大脑镰走形的线状,也可局部钙化较著,呈梭形或球形,少数可呈大脑镰多发结节状钙化,6岁以前不会发生。

特别注意

明显的大脑镰钙化在T1WI上有时可见期间有高信号骨髓脂肪存在。此外要特别注意和大脑镰旁硬膜下血肿鉴别。



基底节钙化

中老年人常见,通常双侧比较对称,少数可不对称。以苍白球钙化最常见。可同时见于尾状核和丘脑。

特别注意

30岁以下出现基底节钙化时,应警惕为病理性钙化,主要为代谢性或内分泌性疾病所致,应仔细询问有无癫痫症状货进行有关钙磷代谢和内分泌方面生化检查。



小脑齿状核钙化

相对少见,表现为对称性高密度钙化。生理性病理性均可能。



其他部位硬脑膜钙化

小脑幕、鞍隔、岩锥后床突韧带等均可发生钙化,CT扫描呈条形、线状、点状高密度影。钙化明显时可压迫周围结构产生相应临床症状。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1例

男,54岁。因头痛伴恶心、呕吐1h余入院。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查体:体温36.8℃,脉搏64/min,呼吸18/min,血压158/93mmHg。心、肺及腹部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精神萎靡,应答尚切题。视力粗测正常,眼球活动正常,左侧瞳孔3.5mm,右侧瞳孔2.5mm,光反应稍迟钝。双侧鼻唇沟对称等深,无鼓腮漏气,伸舌居中。双耳听力粗测正常,转颈受限。四肢肌力及

颅内类似脑膜瘤的涎腺导管癌1例

患者,女性,67岁,因“左眼睑下垂10月,头晕伴呕吐半月”入院,既往有慢支病史。查体:左动眼、滑车、展神经麻痹,右侧肢体肌力IV级。颅脑MRI:左侧岩尖区哑铃型长T1、等T2异常信号,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图1)。

颅内占位的脑型肺吸虫病2例

肺吸虫病(pulmonary distomiasis)是由于寄生在人体各脏器的并殖吸虫所致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故又称并殖吸虫病,多系人吞食含有并殖吸虫活囊蚴的溪蟹或蛄而受感染,因其多寄生在人的肺部而得名。脑型肺吸虫病(cerebral paragonimiasis)系因肺吸虫成虫侵入脑内,成虫在脑内移行排卵,破坏脑组织导致脑组织水肿、肉芽肿、脓肿或囊肿形成,甚至机化、钙化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手术切除颅内多发黏液性动脉瘤一例

患者女,58岁,因“体检发现颅内动脉瘤2年”于2015年10月26日收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入院前2年头部MRI显示右额叶高信号,当地医院考虑海绵状血管瘤,给予保守治疗。1年前行心房黏液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查头部MR血管成像示右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各有1个梭形动脉瘤。为进一步治疗入住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颅内动脉瘤主瘤腔血栓形成载子囊破裂1例

女,52岁,因突发头痛3 h入院。术前Hunt-Hess分级2级。急诊头颅CT示:鞍上池及右侧环池积血、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右额叶血肿(图1A、1B)。发病后10 h头颅CTA检查未见确切动脉瘤征象(图1C)。发病24 h 2D-DSA检查发现右侧胼缘动脉额中内侧分支一微小动脉瘤,大小约1 mm×1.5 mm,余血管造影均未见异常(图1D)。因条件限制未行3D-DSA及旋转重建。

颅内神经鞘瘤伴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患者男,57岁,因“右侧阵发性耳鸣”来院就诊;颅脑CT平扫示右侧桥小脑角区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CT值约37Hu,大小约2.8 cm×1.2 cm,密度不均匀,其内见斑结状稍高密度影(CT值约50Hu),邻近脑组织稍受压,右侧内听道较左侧略增宽(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