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蓝斑核团神经元可增强人工耳蜗感知声音的能力
Froemke研究团队揭示了蓝斑核团神经元可增强人工耳蜗感知声音的能力。
“神经周K”公众号 - 人工耳蜗,蓝斑核团神经元 - 2022-12-30
Current Biology:黄志力团队发现调控觉醒新核团——纹状体 D1R 神经元
帕金森病(PD)患者基底神经节(BG)多巴胺能细胞进行性丢失,伴有严重的睡眠障碍,如白天过度嗜睡等。背侧纹状体作为BG的主要信息入口,整合谷氨酸、多巴胺、腺苷等睡眠觉醒相关的神经递质及调质的信息,提示
MedSci原创 - 觉醒,纹状体 - 2022-03-14
散发性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一例
患者女,62岁,农民。因“发作性头痛伴意识不清3年”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发作性头痛,吐词不清,共发作7次,每次头痛后数分钟-数十分钟即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意识不清持续数天(一般7d左右),每次均伴有发热,体温38°C左右,有时伴有发作性肢体抽搐,无双眼睑上翻及眼球上窜,无口吐白沫,曾于多家医院诊治,未能确诊。于2018年7月4日再次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吐词不清,并感右上肢无力,
中华内科杂志 神经科病例撷英拾粹 - 散发性,成人型,神经元核,包涵体病 - 2019-12-13
罕见的皮质下绸带征: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NIID)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是罕见神经变性病,发病机制不明。临床表现多样,有特征性 MRI 表现,病理诊断需见核内包涵体。目前无有效治愈方法,对症治疗改善生活质量,预后不佳。
神经科学论坛 - MRI,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 2024-11-09
皮肤活检确诊成年起病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二例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是以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他器官细胞核内嗜酸性透明包涵体形成为特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中华内科杂志 神经科病例撷英拾粹 - 皮肤活检,成年起病,神经元核,包涵体病 - 2019-12-22
Neurology:成人起病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的锯齿边缘征
66岁女性,表现为痴呆,尿失禁和发作性昏迷3年,家族史无殊。脑MRI可见脑白质病变和沿着皮髓质交界区的DWI高信号
神经科病例撷英拾粹 - 神经元,包涵体病,大脑白质 - 2019-05-31
Neuron:神经元活动如何产生行为?答案在极个别的神经元中
近日,来自马克斯普朗克神经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方法,可以让他们识别出那些参与特定运动指令的神经细胞。科学家首次通过人为地激活少数神经元来诱发鱼的行为。了解神经环路的核心成分是破译大脑基本功能下复杂代码的关键步骤。通过新方法,神经生物学家可以使用光束激活斑马鱼幼体的个别神经元,然后记录神经元活动如何通过大脑传播并产生行为。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活动如何引发行为上改变?从细胞层面到行为学层面存
生物探索 - 光遗传学,神经元,行为 - 2017-05-22
JNNP:NOTCH2NLC相关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的临床特征
神经核内包涵体病(NIID)是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点是临床表现高度多变,多系统受累。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病变、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以及内
网络 - 临床特征,包涵体病,NOTCH2NLC - 2022-10-10
Nature:最新研究:大脑非神经元细胞可转化为功能性神经元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项神经科学研究论文称,科研人员在分离的人类细胞和小鼠中,利用一种单步方法将大脑的非神经元细胞转化成了功能性神经元。
中国新闻网 - 非神经元细胞,功能性神经元 - 2020-06-25
Science:神经元如何产生记忆
研究探索染色质可塑性对成熟神经元在记忆形成中的作用,发现其在学习前决定神经元记忆痕迹形成资格,为理解大脑信息编码提供新视角,也为记忆障碍治疗和科研提供方向。
Hanson临床科研 - 神经元,记忆形成,染色质可塑性 - 2024-08-23
Nature Neurosci:神经元控制暴饮暴食
最近耶鲁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一组神经元能控制饥饿,同时这些神经元不仅与暴饮暴食有关,也与非食品的行为相关如这些神经元与促发药物滥用、吸毒有关。
生物谷 - 神经,精神 - 2012-06-25
Curr Biol:脚间核GABA能神经元激活触发尼古丁戒断症状
尼古丁戒断也许会让你的身体备受折磨,Current Biology期刊上发表马萨诸塞医科大学Brudnick神经精神病研究所Andrew Tapper的研究表明,大脑中脚间核位置GABA能神经元激活触发了尼古丁戒段症状研究人员称,尽管有理由保持谨慎态度,但小鼠实验的发现提示直接作用于这组神经元的治疗方案或将在未来帮助人们戒烟。Andrew Tapper说:“我们非常吃惊的发现,在大脑某区域内的一
MedSci原创 - GABA,尼古丁 - 2013-11-20
Cell:“好斗”神经元
日前,来自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研究人员发现,雄性果蝇比雌性更具攻击性是因为其大脑具有特殊的好斗细胞,而雌性果蝇缺乏这类神经元。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细胞》(Cell)杂志上。论文通讯作者 David Anderson 教授表示:“我们发现的这种性别特异性细胞,通过释放特定的神经肽(或激素)产生影响。这种物质在包括小鼠和大鼠在内的哺乳动物中,也与攻击性密切相关。
生物360 - 神经,好斗 - 2014-01-20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